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發展消費金融、智慧銀行,聯合阿里輸出雲服務,南京銀行2017年做了什麼?

發展消費金融、智慧銀行,聯合阿里輸出雲服務,南京銀行2017年做了什麼?

發展消費金融、智慧銀行,聯合阿里輸出雲服務,南京銀行2017年做了什麼?

近期是年報的密集發布期,各大銀行紛紛曬出成績單。雷鋒網AI金融評論發現「金融科技」、「智慧金融」等詞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同時,科技創新帶來的業務增長也頗引人注目。

4月25日,南京銀行正式發布年報。2017年實現利潤總額118.84億元,實現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96.68億元,同比增幅17.02%。截至2017年末,全行資產總額1.14萬億元,較年初增長7.26%;存款餘額7226億元,較年初增長10.29%;貸款餘額3890億元,較年初增長17.23%。

服務實體經濟,推動大零售

年報總結了三項主要業務的開展情況。

  • 公司金融板塊業務的著力點依然是服務實體經濟。據了解,2017年底,南京銀行正式設立普惠金融部,將普惠金融業務的發展提升至戰略層面,圍繞支持小微、「三農」、「雙創」等領域,積極布局。截至當年末,全行小微業務貸款餘額超1400億元,增幅為 25.37%,占貸款餘額的 37.04%,小微業務客戶總數近13000戶。

  • 針對零售業務,據稱,2017年公司大力推動大零售戰略,在總行層面構建 「三部一中心」——零售金融部、網路金融部、渠道與客戶服務部、消費金融中心。通過豐富零售產品體系、建設私人銀行品牌,以及藉助科技手段發力消費金融等方式推動業務發展。截至報告期末,儲蓄存款餘額 1062.45 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較年初增幅 13.97%,在各項存款中佔比 14.70%;個人貸款餘額為 893.47 億元,較年初增幅 43.54%,在各項貸款中佔比22.97%。

  • 在金融市場板塊,南京銀行稱緊跟監管導向,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 加大風險管控力度。全年共發行 5,045 款理財產品,實現理財產品銷售額 6,441.32 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 8.54%,全年資管產品存續總規模同比增長 9.64%。並且支持全行大零售戰略發展,理財業務進一步向零售客戶傾斜。

金融科技服務線上線下

具體談談科技在大零售戰略中發揮的作用。年報顯示,南京銀行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智能終端為突破點,一方面深耕直銷銀行,另一方面拓展第三方線上合作渠道,比如藉助網路信貸,將 e 貸業務對接區域拓展到江蘇全省及杭州地區,與支付寶「借唄」、國美金融等第三方平台開展網路貸款業務合作;完善公司卡片支付應用體系,上線借記卡小米 Pay、華為 Pay,並加入銀聯二維碼應用。

據介紹,為推進消費金融發展,他們主要做了三件事:

  • 創新業務模式,構建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電子平台,開發建設包括鑫夢享網站以及手機APP,引入遠程簽約系統、人臉識別、電子簽章和電子合同技術。同時也與互聯網龍頭企業深入合作互聯網消費金融聯營業務模式;

  • 豐富產品體系,提供滿足客戶不同需求的產品;

  • 提升風控技術,結合多渠道徵信、反欺詐、黑名單資料庫等技術開發適應互聯網時代的風控能力。

截至 2017 年末,直銷銀行用戶數達到 213.5 萬戶,較年初增長 40%;平台理財產品銷售、e 貸 產品投放快速增長。

還值得注意的是,南京銀行還同時持股蘇寧消費金融公司15%股份。截至報告期末,蘇寧消費金融註冊資本 6 億元,資產總額 57.14 億元,凈資產 5.06 億元,全年實現凈利潤 1.57 億元。

而新金融業務的發展基石是雲計算。據了解,為了實現業務上雲,南京銀行與阿里巴巴、螞蟻金服於2017年7月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啟動商業銀行分散式核心業務系統「鑫雲+」互金平台建設,並於4月26日正式上線。而「鑫雲+」的野心不只於此,它還準備做中小銀行和行業平台的連接者。

發展消費金融、智慧銀行,聯合阿里輸出雲服務,南京銀行2017年做了什麼?

「1+2+3N」

據稱,該系統是基於阿里雲飛天系統構建的,已服務多家銀行的上百萬用戶,平均每個客戶放款時間只需1秒,日處理訂單量可達到100萬筆,是原來的10倍。南京銀行信息技術部副總經理李勇介紹說,以往受限於IT架構,銀行業務被限制在10萬筆/日,現在則可處理100萬筆/日。此外,南京銀行的客戶維護成本也降為原來的1/10。

在年報中也有相關技術輸出的敘述,「基於消費金融業務模式的可複製性以及風控技術,公司通過技術輸出的方式,加強與金融同業合作,目前技術輸出合作銀行已達 22 家,地域範圍覆蓋全國 13 個省、直轄市的 68 個城市。」但並未明確指出具體的技術輸出平台或方案。

除了利用技術革新線上業務流程,南京銀行也在推動線下網點輕型化轉型。2017年12月31日,南京銀行首家智慧銀行正式開業,通過人臉識別、數字多媒體等技術打造了覆蓋客戶家庭全年齡段成員的探索式互動體驗空間。網點所承擔的角色從「業務辦理場所」向「金融生活體驗場所」轉變。

關於智慧銀行的發展,雷鋒網AI金融評論此前報道指出,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金融脫媒加速,以及科技的發展,網點輕型化、智能化、特色化、社區化的轉型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不少銀行都在近兩年嘗試性地推出了相關產品,包括廣發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建設銀行等。從發展時間點來說,南京銀行也是走在前列。

總的來說,南京銀行正在積極擁抱金融科技,研發總投入也可證明一點。年報提到。2017年度南京銀行科技總投入達到4.4億元,占營業收入的1.77%,較上年同期增長16.36%。而2018年,研發和科技系統建設方面的投入,計劃再增加不低於20%。這與一向注重技術的平安集團相比也不遑多讓,平安宣稱每年將1%的收入投入研發(不包含IT預算),過去十年投入了500億,2017年科研費用為70億。

發展消費金融、智慧銀行,聯合阿里輸出雲服務,南京銀行2017年做了什麼?

不過比對技術人員的構成,截至2017年12月31日,雷鋒網AI金融評論發現,南京銀行技術從業者為313人,佔全體員工人數3%,而平安集團的技術人員比例已經超過12%,超過4萬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領跑行業率先斬獲C融資,神策數據都做對了哪些事情?
殺入自研AI 晶元 Rokid引入原三星半導體周軍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