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篆刻藝術遇到古典園林,就有了西冷印社

當篆刻藝術遇到古典園林,就有了西冷印社

說起來,幾乎人人都曾提起筆管,一本正經而戰戰兢兢地學寫毛筆字,抑或是在紙上肆無忌憚地亂畫一氣,卻很少有人曾拿起刻刀,在石頭上刻下漢字或圖畫 —— 中國的三大傳統藝術中,書法和繪畫一直有著超高人氣、粉絲大把,篆刻(也稱金石)卻相對冷清,比起書畫來,自古就是一門小眾藝術,而今尤甚,那邊門庭若市,這邊門可羅雀。

不過,以「懷古傳承,再造經典」為己任的「坑古兄弟」,似乎和冷門的篆刻藝術有著不解之緣,連LOGO都是一方印呢。當然,這不是一枚普通的印章,它出自「坑古兄弟」的老朋友、當代篆刻大家鍾國康之手。莫言稱讚鍾國康「不修邊幅,靈秀內蘊,古樸華茂,拙中寓巧,自成一家,對話古人」,賈平凹則戲說他「前世可能是鍾馗,把小刀耍得像大刀」。

▲「坑古兄弟」的LOGO為當代篆刻大家鍾國康先生作品。

「坑古兄弟」的工作室里,從印章到印屏、印畫,金石之美隨處可見。藝術總監遠平說,做設計看上去跟篆刻風馬牛不相干,其實可以從中得到很多啟發,一枚印章,四四方方的就那麼大,但是好的篆刻,能在極有限的空間里出彩,一切全在於「心」,做設計也是這個道理。

▲「坑古兄弟」工作室里,金石藝術隨處可見。

言歸正傳。古往今來,篆刻藝術比起書畫來都是冷門,但就是在這樣一個小眾領域裡,誕生了大名鼎鼎、蜚聲海內外的民間社團西冷印社。1904年,也就是光緒三十年,亂世飄搖的晚清,浙派篆刻家丁輔之、王福庵、葉為銘和吳隱傾盡家財,集資購得西湖孤山西南一隅,創辦社團,結廬而居,寄情金石,刻章賞印。由於毗鄰西湖著名古迹西冷橋,故名「西冷印社」。

▲西冷印社位置示意圖

從此,中國文人傳承千年的孤傲被深深地刻在孤山上。因其純粹,因其專註,因其近乎固執的堅持,西冷印社創辦後匯聚了一大批文化藝術精英,吳昌碩出任首任社長,李叔同、黃賓虹、馬一浮、豐子愷等都曾是社員。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為宗旨的西冷印社,漸成國內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的學術團體,以篆刻書畫創作的卓越成就和豐富的藝術收藏享譽海內外,被尊為「印學聖地」、「天下第一名社」。時光流轉到21世紀,幾經沉浮的西冷印社先後由啟功和饒宗頤出任社長,前者是一代書畫大師,2018年春節前夕仙逝的饒宗頤則是公認的國學泰斗。

▲西冷印社的四位創始人。

或許是「天下第一名社」的光環太過刺眼,也因它任由公眾隨意出入、直到今天也沒變成購買門票方可入內的景點,西冷印社作為一處園林的價值往往被忽略甚至無視了。事實上,它不但是一座饒有意趣的古典園林,也許還可以稱之為「杭州第一園」。所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是江南古典園林集大成者,滿城皆園;杭州離蘇州不遠,但令人費解的是,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杭州城裡古典園林並不多見,現在不多,歷史上也不多,而西冷印社,恰是杭州屈指可數的古典園林之一。

▲西冷印社立面圖示

西冷印社所在的孤山,是西湖群山中最低矮的一座,嚴格說來是湖中的一座島嶼。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御鑒孤山志》說「錢塘之勝在西湖,西湖之奇在孤山」,孤山歷來被視作觀賞西湖風情的絕佳場所,是西湖的「眉眼」所在,四周碧波環繞,山上草木蔥蘢,北宋時期的隱逸詩人林和靖就隱居於此,「以梅為妻,以鶴為子」。南宋西湖十景之「平湖秋月」、元代錢塘十景之「孤山雪霽」,說的都是孤山上的風景。

▲西冷印社平面圖示

西冷印社就依孤山而起,很難說是天意使然還是有意為之,整個建築群的規劃圖猶如一方閑章,主次、疏密一目了然。大小建築分布在山腳下、半山腰和山頂的三片台地上,其中山頂的台地面積最大,是建築主體所在;半山腰的狹長台地面積最小,順勢建成了廊廡;山腳下的台地比較規整,也就按江南園林的方正格局來,前池後堂,左右對稱。這三個部分,各有千秋,通過幽曲的石階小徑相連,從山下拾級而上,感覺別有洞天。

▲位於孤山路的西冷印社大門,當然,是新建的。

▲山腳下的主體建築柏堂,也是印社建築群中最重要的建築之一。柏堂因樹得名,源於陳朝(557-589)廣化寺的兩株柏樹。

▲前山石坊,西冷印社的標誌之一,1923年印社成立20周年時所立。額枋上隸書「西泠印社」 為安徽桐城張祖翼手書,兩旁石柱上刻有丁仁撰句、葉銘書寫的篆字楹聯:「石藏東漢名三老,社結西泠紀廿年。」

▲印人書廊

▲印社一角。

西冷印社的建築大體上坐北朝南、依山面水,同時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撇開傳統縱橫格局的條條框框來自由發揮,亭台樓閣皆順應山勢,層層疊疊、錯落有致而井然有序,精妙的構思不但使建築本身緊密銜接成為調性一致的整體,也使建築不動聲色地融入山林,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相映成趣。

▲山頂的四照閣最早建於宋代,四周皆為明窗,可遠眺對面的西湖三島,為觀賞湖光山色極佳處。

▲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映成趣。

▲漢三老石室,內藏距今1900多年的「三老諱字忌日碑」,是現存最古老的漢文石質碑刻。此碑在浙江餘姚出土後流落民間,1921年被日本人從藏家手中重金購得並準備運往國外,聞此訊息,西泠印社發布募捐公告,呼籲社會積極捐助,最後集60餘人之力,以8000銀元贖回,次年又修築石室存放石碑,時任社長吳昌碩親撰《漢三老石室記》記錄前後事由。

▲長滿青苔的丁敬像,連雕塑都和自然融為一體了。

▲月亮門的連續疊加使用,造成隱秘的視覺效果和移步換景的空間體驗。

明人計成在造園經典《園治》中有一段話,說的是園林和地形的關係:「園地為山林勝,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懸,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工。入奧疏源,就低鑿水,搜土開其穴麓,培山接以房廊。雜樹參天,樓閣礙雲霞而出沒;繁花覆地,亭台突池沼而參差……」 孤山上的西冷印社,對地形的匠心獨運令人讚歎,尤其是山頂的一組建築,堪稱對《園治》中這段話的完美詮釋。

▲青瓦、灰石與綠樹

▲山頂一組建築對地形的利用非常精彩。

▲水是園林中最富生氣的元素,無水不活。孤山上沒有縱橫的溪流,幸而鑿得泉水。整個西冷印社有印泉、潛泉、閑泉和六一泉四口泉眼,其中要數山頂上的閑泉最美。

▲1922年開鑿的小龍泓洞可謂神來之筆。來人穿過石洞,繞閑泉一圈至華嚴經塔,繼而上行至鶴廬和題襟館,當真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不同於一般的園林,西冷印社有著濃厚的山林味道,這座華嚴經塔使它又有幾分山寺的味道。

感謝閱讀

原創文章,歡迎分享。

轉載請註明出處:坑古兄弟(ID:mkenggu)。

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原作者可與後台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坑古兄弟 的精彩文章:

滿洲窗:流光溢彩100年

TAG:坑古兄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