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方熱土,「產學研」正當其時

一方熱土,「產學研」正當其時

方正故事:實踐者與創新者之歌

當今時代,越來越多秉承著善意與社會責任的企業在關注科教與大學生群體,以理念與行動影響著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視界與未來。2018年3月,方正集團贊助北京大學ACM-ICPC(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捐贈儀式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方正集團以自己特別的方式獻禮北大120周年校慶,「反哺北大、回饋教育,持續創新、產業報國」一度成為人們熱議、傳頌的焦點。

而歷經數十載沐風櫛雨與革新轉型,北大的校辦企業更以「北大」為核心旗幟,聚焦方正集團獨創的「產學研」模式,譜寫著前沿科技與醫療研發領域創新創造的新篇章。面對商業周刊的記者,方正集團旗下北大科技園、北大醫療產業園的負責人不僅僅在接受一次簡單的訪談,更是在講述一個孜孜以求、砥礪奮進的「方正故事」。

北大科技園篇

當今世界的大格局由創新主導,小到一個企業,大至一個國家,都反映出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原動力。從舊有的產業模式,到新時期耳熟能詳的「創新驅動」,變革的根本來自於市場的需求。

「依託北大、推動產學研」

作為國家級的科技園,談及企業的自身定位,方正集團旗下北大科技園總裁陳庚明確表達了「依託北大、推動產學研」的觀點與信心:面向高精尖的科技和產業未來的戰略發展方向,將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企業孵化、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與高科技產業化發展相結合,並圍繞平台載體進行產業化、商業化的深度拓展,從而推動「產學研」的發展,踐行北大服務國家戰略的歷史使命。

早在2013年,北大科技園就提出了「校地合作、協同創新」的前瞻理念,充分發揮和依託來自高校的技術、人才優勢,圍繞科技成果孵化、轉化,與地方政府提出的「區域創新驅動發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目標相結合,共同推進創新人才高地和創新技術高地的建設,以「雙高」服務「雙創」,建設「產學研用」的標杆基地。陳庚強調:「新時代背景下,政府對戰略產業發展方向提供了引導和支持,把握歷史發展機遇、進行「產學研用」合作模式創新突破,推動北大科技園走在了行業前列。」而談及對「產學研」的理解,陳庚首先想到的是方正集團的主要技術的奠基人、漢字激光照排技術的創始人王選院士。

「科技頂天、市場立地」

王選院士畢業於北大數學力學系,後擔任北大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教授與博士生導師,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2年獲得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更傾力主持華光和方正型計算機激光漢字編排系統的研製,用於書刊、報紙等出版物的編排。20世紀90年代初,由他發明研製的「激光照排技術」使得中國報業與出版印刷業的技術和應用水平處於世界前列,創造了極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成為我國自主創新和使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行業的典範。

「他是傑出的院士,更是成功的企業家。憑藉『科技頂天,市場立地』,真正通過科研技術成果轉化實現商業化、市場化,王選院士走出了一條『產學研』結合的成功之路。」陳庚感慨地說到。大浪淘沙,存留並發展壯大的品牌一定堪稱精華與典範,而方正集團,正是其中之一。

「創新與服務創新的探索」

王選院士的言行深刻影響了北大科技園的精神內核與成長軌跡。「由從前只看重技術研發與職稱評定,到如今全民關注科研後的商業價值與創新延伸,以方正集團倡導的『產學研』為主導,大家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陳庚這樣告訴商業周刊的記者,「紙上談兵」的時代從此一去無返,如何充分挖掘出科研成果在市場應用中的價值,『產學研用』有機結合,才是核心所在。」

一句「科技頂天,市場立地」,充分彰顯出王選院士善用科技、保持前瞻的思維思想。而方正集團此後的每一步,更是沿襲了創領者的精髓,將學術上的遠大抱負與市場需求相結合,矢志不渝引領行業的發展與技術的變革。

無獨有偶,北大科技園堅守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的定位,在完成硬體空間建設的基礎上,陳庚與團隊更加關注「軟環境」的建設。如何服務於創業與創新、如何搭建科研與市場間的橋樑、如何完成商業價值的轉換、如何用創新的科技手段服務科技創新……這些都成為了陳庚熱衷探究的新課題。

作為科技與人才資源的聚合平台、創新互聯的科技服務運營商,北大科技園秉承著方正集團的「產學研」理念,致力於創新與服務創新的探索。

「對未來充滿好奇」

如今,憑藉新穎的商業模式和強大的信用背書,願意同北大科技園合作的科研機構、創業團隊與科技企業接踵而至。「『產學研』的最終願景是與更多企業合作落地、使得科技成果為社會所用,造福於人。我們自身的發展就將成為產學研服務與硬科技結晶的創新產品,對於未來,我們永遠充滿好奇。」陳庚如是說。

創新與好奇鼓舞著北大科技園的發展,而「產學研」卻是這方土地的符號與基因,在鮮有人走的路上,創領者的旗幟始終飄揚。

北大醫療產業園篇

人們常說「醫者仁心」,方正集團旗下北大醫療產業園總經理李海生所在的事業領域與其他科研行業有著本質的區別,這關乎黎民百姓的健康與生命,責任重於泰山,「真金白銀做扶持,開拓資源做服務」是李海生多年來堅守的信條。

「北大」二字彌足珍貴

正如李海生所說,真正的成功從來不是花錢把一座樓蓋得多漂亮,而是有能力聚集有影響力的企業,把最前沿的創新創投團隊引入。「硬體環境的打造是我們的成果之一,但因『北大』兩個字而聚集起的團隊與『產學研』精神,才是最彌足珍貴的。」

北大醫療產業園的建設是一個大的「產學研」平台。在這個醫療產業綜合體中,擁有北大方正投資的綜合性國際醫院、康復醫院等專科醫院、生物醫藥及精準醫療創新園等產業,此外還包含了有關醫護養老項目的試點,共同構築了這一醫療產業鏈的整體規劃布局。

這裡匯聚著與北大有千絲萬縷聯繫的團隊近30個,共同為園區及平台的發展獻策獻力。而方正集團獨創的「產學研」模式在這個過程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結合「產學研、醫教研、醫康養、孵化轉化」的整體產業,依託北大的尖端學科,北大醫療產業園相比其他做醫療研發的企業和公司,擁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善意的經濟與「產學研」的轉化

「我們不做產業地產,而是要做創新創業成果孵化的平台。以『回報北大、打造產業環境』出發吸引了北大醫學部重點學科和實驗室入駐園區,而圍繞著『產學研』模式,我們更為眾多創業團隊提供了產業上的服務與扶持。」李海生與同事們不以利潤最大化為首要追求,從「北大」招牌的含金量出發,將扶持創新作為首要任務,秉承著為這個時代所讚頌的企業社會責任感與善意,更為同類園區的建設與發展方向樹立了榜樣與示範。

李海生強調:「做園區建設與運營、品牌資產輸出與管理,都不能成為我們事業的核心。而依託高校資源及一線的臨床醫生隊伍,爭取空間和資本,把這份產業最終轉化為能走向市場產品。這才是我們要引以為傲的地方。」

「中國式創新對接國際化」

近年來,園區更是積極尋求海外合作,在「中國式創新對接國際化」方面,李海生告訴記者,當務之急便是改變自身的思維習慣。國外的孵化器不僅僅是單純的硬體空間,更注重不同公司與專利項目、創業團隊的組合,能夠提供技術服務與創新解決方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孵化。

「我們希望通過國際化的窗口呼籲更多人歸巢創業,最大限度促進國際層面的交流合作,打造一個可以交流互通的平台。更希望國外的先進科研技術,能儘早在國內得到深入實踐和臨床應用。」李海生說。

「王選精神」傳承與堅守

而談及新時代的「產學研」,李海生提到了正在建設中的「新平台」——北大醫療創新谷,他這樣形容自己在創新谷中的角色:「我們不僅僅是園區輕資產的運營者,更在方正集團『產學研』精神的指引下,將自己定位為創新型、科技型的公司,更多面向科技成果轉化與創新技術開發。驅動人類醫療創新,助力醫藥醫療企業成長是我們的使命。」

莫泊桑說:「一個獻身科學的人,就沒有權利再像普通人那樣生活。」而方正集團的奠基人王選院士補充道——「必然會失去常人所能享受的不少樂趣,但也會得到常人享受不到的很多樂趣。」醫療產業中沒有當下社會所充斥的那種光鮮亮麗,李海生稱自己是個腳踏實地的「理工男」,「醫療產業和『產學研』合作中的很多工作都需要打持久戰,靠得是甘為人梯、夜以繼日的努力和堅守,我們只想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座右銘也好,推崇的格言也罷,有一種精神的傳承跨越時間與空間,因奉獻而輝映閃亮。

「成為一家受人尊重的企業」,是北大科技園與北大醫療產業園的共同夙願,方正集團亦是如此。願景上的一致,決定了他們要矢志不渝地堅持走「產學研」道路,創造新時代、新征途與新輝煌。在當今經濟和科技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大背景下,陳庚與李海生在訪談中多次提及的「創新驅動」,已成為國家發展的核心戰略,而北京大學也更加堅持推進學科結構的調整優化,不斷產出推動社會和人類文明進步的新知識、新思想,努力為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做出更大貢獻。

第42屆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現場

草長鶯飛,捷報頻傳。4月19日,第42屆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ACM-ICPC)全球總決賽在北京大學圓滿落幕,北京大學代表隊在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特聘研究員羅國傑的帶領下取得了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的排名,追平了北大在四年前獲得的歷史最佳成績,為120周年校慶再添新譽。正因為如此,本次總決賽的順利舉辦更顯意義非凡。

第42屆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北京大學代表隊

昔日,一場「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的印刷技術革命,曾經閃耀世間,改變了歷史;如今,這種敢為人先的凌雲氣概仍在北大人與方正人的血脈中流傳。一方熱土,「產學研」正當其時,歷久彌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周刊/中文版 的精彩文章:

全球第一的哈佛大學,投資大失血
全球近視人群數量顯著上升,教育是罪魁禍首?

TAG:商業周刊/中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