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齡化下的日本養老院:機器人護理經濟賬

老齡化下的日本養老院:機器人護理經濟賬

「請大家跟隨我一起鍛煉身體,抬左腳,右腳。」在東京中央區的特別養老院Sliver Wing 里,40多位老年人每日上午都會進行一場統一的健身操。然而,向老人們發出動作指令的並非養老院內的工作人員,而是由軟銀公司(Soft Bank)研發的機器人Pepper。

「與人相比,機器人更加能吸引老年人的注意力,從而激發他們做運動的興趣。」Sliver Wing設施長関口由佳利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隨著日本老齡化的現象日益突出,讓機器人參與養老院的部分護理工作,在日本已經成為新的趨勢。」

日本將進入「超級老齡化」

「在日本,有一個流行的詞語叫『孤獨死』,」関口由佳利說,「日本馬上進入超級老齡化的時代,現在老年人走失的很多。因此對於日本社會而言,最重要的課題是看護老人,防止老年人一個人在家出現『孤獨死』的現象。而機器能不能幫助我們解決部分問題,我們一直在進行試驗。」

関口由佳利所說的「超級老齡化」時代,是指日本人口已經連續7年出現下降趨勢——根據日本總務省最新人口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0月1日,日本總人口為1.27億,較上年減少22.7萬人。同時,日本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達到3515萬,佔總人口的27.7%。與此相對,15歲以下人口數量僅有1559萬,僅佔總人口的12.3%,刷新最低紀錄。

如果維持這一趨勢,未來日本老齡化的趨勢將更加嚴重。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資料,2010年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口為3000萬,到2025年老齡人口將增加到3500萬,這意味著2025年日本人口老齡化比例將超過三分之一。

「如果日本老齡化趨勢加劇,那麼老年人的看護問題將變得非常嚴重。」関口由佳利說。這樣的變化如果從數據上反映將更加直接——1990年時每一位65歲以上老人由5.1個20歲至64歲的勞動人口供養,2010年減少到2.6人,2025年將減少到1.8人,2060年將減少到1.2個勞動力供養一位老人。

而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觀察,在日本,老齡化並非僅僅是一組數據,或是養老院的代名詞,而是現實可見的社會現象。如作為老齡化社會,日本年輕勞動力缺乏,日常東京計程車最常見的是中老年司機。而在缺乏年輕勞動力的背景下,由於日本政府一直未開放海外勞工市場的窗口,使得一些非重體力活動的工種也開始向中老年群里開放。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採訪中得知,目前已經有日本研究團隊呼籲將「老齡化」的定義從65歲延後至75歲,以釋放更大範圍的中老年勞動力進入市場。

在此背景下,從2010年開始,東京地區的部分養老院開始引入機器人,幫助工作人員照顧老人。

服務型機器人進入養老院「我們的養老院不僅有大型的機器人Pepper,也有一些可放置於桌面,供老年人緩解孤獨的小型機器人,」関口由佳利說,「比如海豹機器人Paro,它能最大限度地模模擬實的寵物和人互動,當老人對它說話或撫摸它的身體時,Paro會作出不同的反饋,如搖頭、趴下、扭動或者眨眼。」

「Paro能改善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行為和心理狀況,減少精神藥物的使用。」設計者Takanori Shibata說。

在Sliver Wing 養老院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看到了更多的服務型機器人,被用於老人看護工作。

如松下公司製造的智能化病床可以在老人卧床的情況下,將其中一半的床位轉換成一輛輪椅,實現老人更方便的移動;而Cyberdyne公司研發的人體肌肉充氣裝備,會對佩戴者身上的生物電信號會做出反應,可在護工彎腰或做抬起動作時提供支撐和幫助。

而安裝在老人床頭的紅外感應器,老人的任何姿態的變化,如起身、側翻等都將被監測並實時傳送至終端伺服器,而電腦將自動判斷老人該動作的含義,並及時向護工通報。

而在老人的床墊下,還鋪設了睡眠檢測儀,可以實時監測老人在床上的心率、意識狀態(睡眠還是清醒狀態),這樣將大大緩解工作人員的負擔。

「但不要期望機器人能完全取代人類去看護老年人,機器人不能從老年人的一個眼神或細微動作知道他們想要什麼,但我們能。」関口由佳利說。

進一步講,養老院引入機器人是為了對護理工作有所輔助幫助。如對於年輕人來說,對老年人進行看護是很繁重的工作,所以選擇進入養老院的年輕人很少,引入機器人的一個目的是,為了讓年輕人覺得在這裡工作並不會很繁瑣,相反機器人代替了很多人工的勞動力。

養老機器人規模化難題

機器人在日本養老院中的運用,其實可以看成整個日本社會養老體系的一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日本建立了包括養老保險、勞動保險、醫療保險、介護保險在內的社會保障體系。而為了可以負擔老人進入養老院的政府開支,日本從2000年起實施「介護保險制度」,強制規定國民從40歲開始繳納介護保險,該保險繳納至65歲後便可以根據身體狀況,向政府申請入住類似Sliver Wing養老院。

同時,日本還鼓勵企業建立私立或公益性養老院和護理機構,並實施土地、稅收和政府金融機構給予的長期低息貸款等優惠政策。

在東京中央區,公立養老院和私立養老院的比例是7:3。「私立養老院是日本龐大的養老體系的一個補充,東京也有政府修建養老院交給民間組織來運營的情況,類似政府出資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関口由佳利說。

如Sliver Wing養老院,一個月的護理費用在40萬日元左右(人民幣約2萬-3萬元)。而根據日本的養老保險支付體系,其中約30萬日元可由介護保險承擔,個人僅承擔很少部分。

関口由佳利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日本對於老年人的介護保險等級分5級,只有3以上的等級才可以入住此類養老院。

一般流程是當地政府派出認定調查員,對老人的健康狀況進行調查,並申請相應的養老保險等級。

関口由佳利介紹,東京全自費入住此類型養老院的費用是每月100萬,半自費僅40萬,如果自費無力承擔,還可以申請國家補貼。

通過運用機器人參與護理工作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未來日本養老機器人發展規模仍面臨很多難題。

儘管統計顯示,到2020年日本養老機器人的規模將會擴張至543億日元,但仍遠低於工業和服務機器人的銷售額。其中一大原因是價格——很少有家庭能買得起機器人。

如佩戴於護工背部,提高腰部支撐的「人體充氣肌肉裝備」,每件價格為60萬-80萬日元;而為輔助老人行走的機器裝備,售價則達到300萬日元。

因此目前,大量的養老機器人僅出現於政府補貼的養老院中。以Sliver Wing養老院為例,每年引入機器人的費用和維護費用大約在是200-300萬日元。但這部分費用並非完全由醫院承擔,政府將承擔其中的七成比例,醫院則承擔另外的三成費用。

東京理工大學的教授小林宏是日本知名的服務型機器人設計專家,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與工業機器人相比,日本服務型機器人的運用程度仍較低,在整個日本機器人領域,服務業機器人只佔其中10%,「服務機器人除需求範圍少外,維修費用很高是阻礙市場化推廣的另一個原因」。

但小林宏認為,儘管服務型機器人大規模進入日本家庭的時間還不確定,但在此領域的探索卻提供給了老齡化逐漸嚴重的日本社會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同時,小林宏認為,「中國的老齡化進程比日本要晚二十年左右,因此在日本實踐中證明有效的方式,可以被借鑒於中國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1世紀經濟報道 的精彩文章:

廣東連開兩個大會對全球數字經濟意義有多大
邱志傑的創新方法論:讓傳統與當代「雙手互搏」

TAG: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