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咽喉腫痛各種治療方法大全!

咽喉腫痛各種治療方法大全!

咽喉腫痛這個事情我相信在很多人身上都發生過,這個病如果不搞定的話會影響你的聲音,其實也是蠻好解決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超多種的解決辦法哦,快來看看吧!

咽喉腫痛的中醫治療

1、風熱外襲

癥狀:咽部疼痛,逐漸加重,吞咽或咳嗽時疼痛加劇,並伴見發熱惡寒,頭痛,體倦,骨節疼痛,咳嗽,痰涎多。舌質紅,苔白或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解毒利咽

方劑:疏風清熱湯

中成藥:復方魚腥草片

2、火毒上攻

癥狀:咽喉疼痛紅腫,痰涎多,吞咽困難,言語艱澀,咽喉梗塞,懸雍垂腫脹(懸雍垂就是口內喉部垂下來的那個小肉肉),頷下有臖核(腫大的淋巴結)、壓痛,伴高熱、口乾喜飲、頭痛劇,小便黃,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治法:泄熱解毒、利咽消腫

方劑:清咽利膈湯

中成藥:板藍根顆粒、西瓜霜

3、虛火上炎

癥狀:咽部乾燥,微痛,干癢,灼熱,有異物感,乾咳少痰,或痰中帶血;或伴顴紅潮熱,耳鳴多夢。舌紅,苔少,脈細數。

治法:滋陰降火,清肺咽喉

方劑:養陰清肺湯

中成藥:鐵笛丸、玄麥甘桔顆粒

咽喉腫痛的西醫治療

藏青果沖劑 有清熱利咽、生津潤肺的作用,用於咽癢乾咳者。溫開水沖服,每次1袋(塊),1日3次;或用片劑2~3片含服,每日4~6次。

青黛散 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由急性咽炎引起的咽喉疼痛。每次將少許青黛散葯末直接撒在咽部,每天用藥2~3次。

珠黃散 具有清熱解毒、化腐生肌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由急性咽炎引起的咽喉疼痛。每次服0.6克,並將少許珠黃散葯末撒於患處,每天用藥2次。

清咽潤喉丸 具有清熱利咽、消腫止痛的功效,適合有痰黃,咯吐不爽,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等急性咽炎癥狀的咽喉疼痛患者使用。每次服2丸,每天服2次。

六神丸 具有清涼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由急性喉炎引起的咽喉疼痛。每次含服10粒,每天服3次。

復方青果沖劑 功擅清熱利咽,用於伴口乾舌燥、聲音嘶啞或失音之咽喉腫痛。開水沖服,每次1袋(10克),1日2~3次。

利咽解毒顆粒 功擅清肺利咽、解毒退熱,用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每次服1袋(20克),每日3~4次。

金蓮花沖劑 功擅清熱解毒,用治咽喉腫痛。成人每次服1袋(8克),7歲以上兒童1/2袋,3~7歲兒童1/3袋,溫開水沖服,每日3次。

咽喉腫痛的食療法

1、銀耳沙參雞蛋飲

將銀耳、北沙參準備好再用水煎煮,去除渣滓留下藥液,然後在藥液之中打入雞蛋,煮熟之後加入適量的冰糖溶解後即可。

這道食譜具有很好的滋陰清肺熱的作用,對於治療由於肺燥或者是陰虛所引起的咽喉痛效果很好。

2、羅漢果雪梨茶

將雪梨、羅漢果以及崗梅用水煎服,每天吃一劑。

這道食譜具有很好的滋陰清熱的作用,對於治療急性咽炎以及慢性咽炎都具有很好的作用。

3、金銀花橄欖茶

將金銀花和橄欖熬煮,最後放入薄荷,去除渣滓之後即可服用了。

金銀花具有很好的抗病毒的作用,橄欖則是能夠很好的緩解疼痛,薄荷具有清熱以及消炎的作用,對治療由於感冒所引起的咽喉痛具有很好的作用。

4、黃瓜獼猴桃汁

黃瓜洗凈去籽,留皮切成小塊,獼猴桃去皮切塊,一起放入榨汁機,加入涼開水攪拌,倒出加入蜂蜜於餐前一小時飲用即可。

黃瓜性甘涼,能入脾胃經,能清熱解毒,利水,可治療身熱、煩渴、咽喉腫痛。而獼猴桃性甘酸寒,能入腎和胃經,功能解熱止渴。此外,這個調理方也具有滋潤口唇,防止嘴唇乾裂的功效。

5、胖大海茶

將胖大海以及甘草按照2比1的比例用開水進行沖泡即可。

胖大海具有很好的滋潤喉嚨以及消炎消腫的作用,而甘草則是能夠起到清熱止痛的效果,兩種藥材混合一起之後,可以有效的治療咽喉發炎以及腫痛的情況。

咽喉腫痛的偏方治療

(1)冰硼散、珠黃散、錫類散或西瓜霜噴劑任選其一,吹於患處。

(2)山豆根噙在口中,咽津自愈。

(3)龍膽草,水煎服之。

(4)治喉痹腫痛不可下藥,蛇床子燒煙於瓶中,口含瓶嘴,吸煙吞之。

(5)治喉腫痛不通,巴豆去殼,綿紙微裹,塞左右鼻孔中,立通。

(6)治喉中熱痛,用青艾葉杵汁,灌入喉中。

(7)治咽喉干痛,用桔梗1 寸含之咽津。

(8)治喉痹欲死者,白僵蠶為末,薑汁調下立愈。

(9)治喉腫痛,半支蓮搗汁飲,癥狀立減。

(10)治喉腫痛,生韭菜搗爛,或黃柏末醋調,敷項上,干即易之。

以上就是全部關於咽喉腫痛的治療方法了,希望各位找到適合自己的,快速幫助自己清除疾病!

⊙版權聲明:內容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療健康生活常識 的精彩文章:

易患胰腺癌的8類人群
辦公室白領這樣做腰不酸腿不痛

TAG:醫療健康生活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