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從王國維美學三境看中國傳統器物之美

從王國維美學三境看中國傳統器物之美

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中將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梳理出三種境界,就中國古器物而言,華麗亦分三境。






第一層


 


是觀者眼中的繁冗,高檔的材料使用、堆砌,技藝的複雜、繁冗,一眼看過去便是件心血之作,沒有功勞亦有苦勞。






第二層


 

則是形式上的程式化,設計的創新,技術的提煉,雖求其精,未必感其煩。







第三層


 


即是高境界,匠人可能已經將自己轉換為欣賞藝術品的後行為者,他手下的器物其所求則是能夠激發欣賞者與創作者心靈上的碰撞,作品則已經退而成為溝通兩者間的橋樑。欣賞者面對作品,經過心智的激活,理性的切入,來探析作品的內涵,最終達到物我兩化,華麗,此時已經信息解碼、重構,潤物無聲地融入個人的情感,達到那種心靈的震撼。







當西方人還停留在酒肉歡歌,鞍馬征戰的狂熱中時,中國人已經懂得在「一片樹葉」的茶湯中安靜下來的優雅,懂得運用來自森林裡的樹葉泡製的湯汁,驅走身上的濁氣、滯氣、病氣;讓人神清氣爽……


 


當西方人對此「三絕」驚嘆、讚美、羨慕,被深深震撼的時候,中國人用千錘百鍊的手藝,柳暗花明的巧思,曲徑通幽的縝密,將「茶、瓷、絲」的實用、精美、意境都做到了極致,構成了東方的生活藝術。







大中華風雅的生活方式,集中表現了中國人精緻的人生態度和「器物精神」。其實,每一件器物背後都有一片精神領地,它不僅是物質化的呈現,其中還有創造和對人生品質的不懈追求,在人與器物、人與人之間達成更多的相互敬仰、尊敬和愛戴,讓生活變得更美而充滿希望。







 「器物精神」說到底也就是一種人文精神。法國人丹納在《藝術哲學》中稱:文化是「自然界的結構留在民族精神上的印記」。以「茶、瓷、絲」為代表的東方文化,曾極大地推動了世界的文明。它是中國匠心和器物精神最好的證明。


 


《易經》中提出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為之器的理念。如果說器物僅有功能屬性,而沒有承載「大道」,這樣的物件是膚淺的、粗鄙的。有人會問何謂大道,老子說大道不可言,其本質就是一種哲學思想。器物之道往精細里琢磨既包含了使用目的,又承載了文化內涵。







就好比瓷器鑒賞通常應該從器型、釉色、胎體開始著手,剔除表面的虛飾才能看見美的真理。通過還原中國瓷器的基礎器型,可以探尋到中國的造物哲學是建立在老子道法自然的基礎上,形式受儒家中庸之道制約,整體呈現含蓄、內斂、和諧、雅緻的美學特徵。







老子的道法自然絕不是膚淺的模仿自然,而是對於自然意象的精確捕捉和抽象概括。與西方人相比,東方人更具有與自然對話的能力。西洋花草圖冊總有種植物標本的既視感,而東方畫家筆下的一草一木皆生動有情。


(本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




拾遺

古今,格物鑒器!


閑情雅趣|人文空間|古典傢具|器物之美




點擊「

閱讀原文

」,歡迎進店逛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器格物 的精彩文章:

為人大氣,才有人氣
熬得住,出眾;熬不住,出局 。這就是人生!

TAG:拾器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