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喝茶,喝的是平常心

喝茶,喝的是平常心




那日入山,寺中見一白頭的僧人,面容慈善,身形消瘦。

引我入禪房飲茶,頓感清幽,自有一種「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清幽之感。


寺於

山間深處,少

人,草木繁盛,蒙絡搖綴。

竹椅、茶席、日影斑斕。


李涉詩中雲「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此刻,我亦是偷了這浮生半日閑。


 



 



問「何以見佛?何以為修?」

僧人不語,指了指杯中的茶,示意我喝下去。


見茶入口,他緩緩的說「好的生活就是修行,好的人心即可見佛。」


我亦是似懂非懂,「何為好?」


「困來即眠,飢來即食,平常亦為好。」


寥寥數語,亦如醍醐灌頂,道且尋常。


 




寺中茶水清寡味苦,味道卻是乾淨的很。


一口一口的飲下,心就清靜了,禪茶確實只有一味。


暮色霍霍而下,心氣沉靜,茶寮禪言,茶罷。

下山,仍是紅塵中,心卻還是沉的。


天邊點點車燈,亦如寺中香爐上星星點點的火光。


紅塵亦是修行場。


 



 



富貴若為好的生活,然病痛煎熬,又怎能算是好的生活。

健壯若為好的生活,然食不飽、寢不安,又怎能算是好的生活。


名利若為好的生活,然情慾使人心苦,也不能算是好的生活。


何為好的生活?即是當下的尋常,當下的平常心。


生以平常,性以平常,心亦平常。


寵辱莫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好的修行不是青燈古寺,日日誦經,清心寡欲。


好的修行是於浮躁的紅塵中穿梭的平常心,於苦悶的人生尋樂。


於茶杯中尋到平常心,安淡泊,輕名利。


茶席中有一個公道杯,其所公人心之道。


茶桌前一坐,沒有身邊地位,只有茶或是人。


 



 



「平常心」以對生活,生活即是歲月靜好,處處令人竊喜的美景。


「平常心」以對人,眼前無論是富甲一方的商人,或是位高權重的官宦,內心亦是從容和鎮定。


「平常心」以對情,即是「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平常心」以對物,多了慈悲和寬容,是「見山是山」的真,亦是「見山不是山」的悟。


「平常心」即是清凈心,以平淡之心對待功名利祿及周圍事物的一種心態。






對待他人,對待榮辱浮沉,對待種種意外,都波瀾不驚,生死不畏,於無聲處聽驚雷。


不著苦樂兩邊而行持中道,通過對世間萬物的正確認識,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待這一切。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春花秋月、夏風冬雪即是平常,平常該由「平常心」來看,不焦不躁,持以平常。


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


喝茶,喝的即是平常心,平常心以包容萬物,平常心以觀百態。


清茶一盞,百事俱廢,僅有一顆平常心。


(本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




拾遺

古今,格物鑒器!


閑情雅趣|人文空間|古典傢具|器物之美




點擊「

閱讀原文

」,歡迎進店逛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器格物 的精彩文章:

案頭沒一隻筆筒,怎體現有文化?
書房物志:有一種生活,叫有張桌子

TAG:拾器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