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分封三晉到底給周王朝帶來了怎麼的惡果

分封三晉到底給周王朝帶來了怎麼的惡果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半,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小學開始就在《社會》書上看到了這樣一段速記朝代的順口溜。對於其中的「東周分兩半」這句,很是納悶:一個朝代,要麼存在,要麼被取代,為什麼會分兩半呢?又是什麼人做了什麼事,造成了這種局面呢!

直到我看到了《資治通鑒》的第一卷,然後再結合其他的資料,我才知道。

公元前403年,當時東周的帝王是周威烈王,周威烈王是公元前426年登基的,東周的第20代君王。自作聰明的周威烈王做了一個看似聰明的決定,雖然暫時安撫了韓趙魏三家,但卻為周王室的覆滅買下了惡果,卻自認為牽制住了諸侯的勢力!這決定就是著名的「分封三晉」!

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之主」的威嚴和地位,掌握著天下所有人的生殺大權。在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王室的威懾力減弱,雖然保留著從前的地位和名號,但是卻沒有了絕對的控制能力,換句話說,就是手下人不再聽命周天子了,或者說表面順服、背地裡經營自己的小九九。周天子明知道底下的臣子是怎麼樣一副德行,卻什麼也不敢管!就像花瓶一樣,只是權利的象徵,失去了權力的真正作用!

東周也從公元前770年開始進入春秋時代,各個諸侯國也開始劃分自己的勢力範圍,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說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周王朝由盛轉衰,諸侯之間互相討伐,割據混戰不斷。當然這些,周天子管不了,說了也沒人聽。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齊桓公的「尊王攘夷」政策,對內尊重周天子的權威,對外抵抗餓狼一般的外來侵略者。從這一點上來看,齊桓公為華夏民族做出了重要貢獻。

還有,一向稱為中原霸主的晉國,到了春秋末期,國君的權力也衰落了,實權由六家大夫(韓、趙、魏、智、范、中行)把持,另外還包括郤、欒等大家族。他們各有各的地盤和武裝,互相攻打。

公元前476年春秋結束,戰國開始。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在劃分晉國中,成了最後的贏家。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打發使者上洛邑去見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們三家封為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認也沒有用,包含著無奈的心情,就把三家正式封為諸侯。這一冊封,可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本來周天子的作用應該是保護諸侯國的勢力,晉國當時作為數一數二的諸侯強國,沒有得到周天子的保護,反正是三個「反賊」被名正言順地冊封了諸侯。這件事也給其他的諸侯國提了個醒,他們覺得,此時的周天子已經保護不了他們的利益的,如果他們一味地臣服周天子,只會失去更多的土地、人口、金錢。於是各個諸侯國也就不再把周天子當回事了!

等周天子認可了「分封三晉」這種違背常倫的強盜行為後,韓(都城在今河南禹縣,後遷至今河南新鄭)、趙(都城在今山西太原東南,後遷至今河北邯鄲)、魏(都城在今山西夏縣西北,後遷至今河南開封)都成為中原大國,加上秦、齊、楚、燕四個大國,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戰國時代,諸侯割據混戰更加隨意、猖狂,就好似周天子不存在一樣!這個時候的周天子號召力幾乎為零。

那麼周威烈王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首先,他所處的時期已經是東周的末期,我們知道,是每個朝代在快要衰亡的時候,都要經歷的時期。當時的瓜分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太多強大,憑藉周天子的微弱勢力已經無法抵抗,而且周威烈王可能不是個昏庸的君王,但他也不是一個傑出的君王,周王室的衰敗是他無力挽回的!而且,周威烈王做這個決定的時候,估計年紀不小了,因為他分封完三晉第二年就去世了!最後,應該和他的遭遇有關。周定王(周威烈王的祖父)崩後,長子去疾繼位為周哀王。周哀王三個月後,他的弟弟叔襲殺死了他自立為王,也就是周思王。周思王在位五個月,他的弟弟又殺死他自立為王,也就是周考王。而周考王,是周威烈王的父親。也就是說,周威烈王是這種不顧禮儀用武力奪取王位的受益者。也許他認為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所以在封三家為侯後,心安理得地崩了。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從「分封三晉」開始,周王室的命運正式踏上了衰亡的道路!這是一個轉折點!值得一提的是,司馬遷的《資治通鑒》也正是從這一事件起筆,他或許更多地想講述為君之道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春秋戰國最偉大的時期,技術的先進使傢具更新換代!
《秦晉韓之戰3.左傳》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