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次不正規的就診,差點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一次不正規的就診,差點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導讀

姥姥已經錯過了最佳的就診時間——腦梗6小時內還有進行溶栓手術的機會,而事實卻是——等我們發現已經離發病時間有41個小時了。

來源:醫脈通 作者:清風徐來

GIF

看完在某醫學平台連載的關於母親的尋醫記,我心裡多長了個心眼:凡是家人有身體不舒服的,要儘早帶去大醫院就醫。感人的故事剛看完沒幾天,就親身經歷了陪姥姥看病的事兒。

姥姥有高血壓病史,已經有多少年連她自己都不記得了,只聽姥姥經常說她的母親是因為高血壓去世的,父親也是因為高血壓去世的,而且好幾個兄弟姐妹都有高血壓史,尤其是大姐已經偏癱長達九年之久……

姥姥一直在吃降壓藥,我給她買了血壓計,教過她怎麼量,但姥姥終歸還是年紀大了,學了好久還是不會用,姥姥不得不每個星期兩次趕往社區醫院量血壓。

姥姥家離我家距離不算遠,開車大概五分鐘的路程。恰逢我休息日,陪著兒子想去親近親近大自然,就問兒子:「我們去太姥姥那看桃花和油菜花怎樣?」兒子高興地直叫好。

圖片與本文內容無關

於是,當我把車開到姥姥家轉角處,看到她蹣跚的身影和遲緩的動作,我的心裡不禁閃現過一個糟糕的念頭——姥姥好像有事,怎麼動作變慢了?於是,停好車,趕緊讓三周歲的兒子攙扶姥姥,姥姥這才和我念叨起她近幾天的求醫記……

GIF

3月14日18點左右,姥姥開始做晚飯的時候發現自己右手不會打雞蛋了,拿不起筷子,做事都使不上勁,走路感覺要摔倒。

我立即評估了下姥姥的肌力:左上肢正常肌力,右上肢肌力Ⅳ-,左下肢及右下肢正常肌力。又仔細看了姥姥的鼻唇溝,不僅變淺了,還往右傾一點點。

作為一名護士,我能做的體格檢查只能是粗略的,畢竟我不是神經科的護士。於是,和媽媽打了電話,「老媽,我懷疑姥姥腦梗塞了,姥姥的手指不靈活了,嘴巴有一點點歪。」沒幾分鐘,媽媽趕到姥姥家,發現姥姥的手沒以前靈活了。姥姥拿出一袋葯,說:「這是我在鄉鎮衛生院開的葯。「我打開一看,骨葆靈、三七片……

姥姥說:「衛生院醫生說是我右肩關節炎疼痛引起的手指不靈活,讓我吃完葯再回去抓藥。」我繼續問她:「那醫生有給你做什麼檢查嗎?「姥姥搖搖頭。「那他有給你的手做過體檢嗎?」姥姥還是搖搖頭。

頓時,我壓抑不住心中的怒火,「沒有做任何一項檢查,他憑什麼開了葯給病人吃!」

「那是一個很年輕的醫生,醫生問完問題,葯就開好了,我就讓你姥爺給我抓藥去了。」

我心裡默默念叨,再年輕的醫生總要給病人體檢後或者經過儀器檢查後才能下醫囑吧!如果是腦梗,姥姥已經錯過了最佳的就診時間——腦梗6小時內還有進行溶栓手術的機會,而事實卻是——等我們發現已經離發病時間有41個小時了。

姥姥以為看了醫生,開了葯,吃完就會慢慢變好,當一位對醫生充滿信任的老人遇到了一位年輕的醫生,終究還是出事了。了解完姥姥就醫的始末,我趕緊帶她來到了自己所在的三甲醫院,心中開始後悔,為什麼不早點來看望她老人家,可能她身體恢復的可能性更大。

我們找到了神經內科的首席醫生劉教授就診,姥姥查體後被初步確認為腦梗死,劉教授便開了頭顱CT和MRI檢查,CT檢查結果排除了腦出血的可能,MRI顯示左側腦室旁及枕葉急性腦隙性腦梗塞,兩側半軟圓中心、放射冠多發性腦梗塞。果然在意料之中,在一系列血化驗之後,辦理了住院手續……

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任何一個家庭都傷不起。姥姥目前恢復肌力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少,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是未知數,我們能做的僅僅是在三甲醫院靜靜等待並積極接受治療。

圖片與本文內容無關

GIF

誤診,漏診……這兩個關鍵詞反覆在我的腦海里蹦著。我心中的怒火熊熊燃起,我知道這是一個醫務人員絕對不應該犯的錯誤,無論是三甲醫院的醫生,還是縣級醫院的醫生!如果縣級醫院沒有儀器檢查的條件,可以推薦病人去上級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而不是不負責任地不做任何體格檢查就給病人亂開藥。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開始的那篇文章,作者媽媽去社區醫院檢查,第一次是測血壓和體溫,沒有化驗血和拍胸片,醫生就貿然地給開了化痰葯和止咳藥;第二次去人少的街道醫院,抽了血,拍了胸片,確診為肺炎,給予輸液。社區醫院這麼任性的診斷卻和某三甲醫院的結果大相徑庭,到最後成了肺癌,一場贏不了的賭局……

圖片與本文內容無關

這樣類似的事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真切切地發生在我們身邊。

社區醫院極度匱乏輔助檢查的儀器設備和高年資的醫護工作者,就比如我所在城市的社區醫院,那裡最高大上的儀器就是B超機,前幾年還都是黑白的,從前年起換成彩色的了。醫生一年年招,每年都是一張張新面孔。國家推出農醫保本來就是為了推進社區醫院的發展,幫助百姓解決看病難、看病煩的問題,現在嚴峻的情形,讓老百姓怎麼去信服社區醫院呢?

老百姓選擇社區醫院,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這句話說得一點都不假!社區往往只設立幾個零星科室:中醫科、內科、外科、全科、婦科、藥房、輸液室,有些甚至連兒科、產科診室都沒有,除了稀少的人群為了方便選擇社區醫院,大部分人還是會擠向大醫院。

曾經的一位老鄰居,反覆發熱,在社區醫院連掛了3天的退熱葯和消炎藥都不見病情好轉,反而情況加重,被家人送往上級醫院。接診護士一測生命體征就發現病人血壓已經偏低(原有高血壓病史),心率加快,有早期的休克表現了,後來經過檢查發現病人原來是膽道感染引起的感染性休克。單憑發熱這一個臨床表現,沒有任何檢查項目,社區醫院就給病人用退熱葯?這樣的社區醫院如同天天在鋼絲上行走。

這也不禁讓我想到,一些病人住院後對於各種檢查項目總會很排斥,認為自己在社區醫院或門診剛化驗了血、做了CT等,到住院樓為什麼又得重新做一遍,固執地認為這些都是醫生不負責任的賺錢行為。而他們卻不懂得:上級醫院之所以要重新檢查病人的指標,一是害怕病人有病情變化,二是害怕下級醫院有漏診或誤診的可能……

我們作為晚輩的,總把「忙」字掛在嘴邊,忙著工作,忙著帶孩子,忙著賺外快……也是因為「忙「,讓我們忽略了老人最善良的心——他們總不想給孩子們添麻煩,總覺得在醫院裡買了葯就已經是看過病了,但善良的老人們殊不知醫院等級真的會限制醫療水平。

深深的無力感,穿刺著我的內心,我多麼希望這世界上有後悔葯——讓我早點去干預姥姥的身體狀況……

作為醫務人員的我,真心希望將來的社區醫院會有醫德高尚、水平精湛的醫生,越來越精準的儀器設備,越來越專業的診室,越來越少的漏診、誤診……

GIF

後記

後期經過9天的治療,姥姥順利出院了。

出院時,右側肢體活動比發病期有了很大的改善,從原來的五個指頭麻木感變成了只有兩個指頭的麻木感,從原來右手吃不了飯到自己捏起瓢羹一口接一口的吃飯……

出院後一個月的吃藥複查,姥姥的手指已經恢復了自主活動的能力。我看在眼裡,樂在心裡,總有點小確幸——幸好我還是帶姥姥來三甲醫院接受了正確的治療。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脈通 的精彩文章:

植樹節?醫護每天的工作量都能種出一片森林……
痛心!那位叫劉心的醫生像流星一樣墜落了

TAG:醫脈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