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心中有慈悲喜舍,所說的話便是慈悲喜舍

心中有慈悲喜舍,所說的話便是慈悲喜舍

學習說愛語要從內心做起,心中有慈悲喜舍,所說的話便是慈悲喜舍!

口業如山,苦難擔

當今社會人們對口業的觀念愈趨薄弱,有些媒體充斥著不實的消息、互罵攻訐的言語,這些現象皆由於心中的嗔恨,挑撥離間的惡念,因而造下兩舌、惡口、妄言、綺語等口業。有些人不僅自己喜歡動口造業,還樂於邀約大眾一起討論。如此,僅因好奇、無聊,而讓是是非非佔據己心,不僅紛擾心念,不得自在,甚至動之於口舌,造下口業,實在是得不償失的事。因此,若周遭友人喜好談論是非,自己應當保持正念、覺性,不隨之附和,否則同流合污,造了口業,將來就要承受苦果。

內觀自省,口業清凈

所謂「守口攝意身莫犯」,在修行中,口業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如十善中身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業──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意業──不貪、不嗔、不痴,其中口業即佔了十分之四。身欲造殺盜淫時,警覺性高者,一察覺馬上就避免。可是在口業當中,有時我們不會馬上看到言語對別人的傷害、影響,乃至未來的果報;反而容易輕忽而犯罪。古德云:「眾生自無始以來,口業過惡,積如山海。」因此,千萬不要忽略自己脫口而出的任何一句話,不要逞口舌之快,因為「口」具有傳播及造惡的力量,其影響所及實不容輕忽。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說話,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智慧,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短短的一句話,能令大眾和合,也能令彼此的關係破裂。曾有一對夫婦準備從高雄開車到台北,當太太一上車,看到車窗上厚厚的一層灰塵,便說道:「咦!玻璃很久沒擦了!」先生立刻回道:「對呀!可是沒有人幫我擦!」於是兩人開始責怪對方,為了車窗的不幹凈,兩人一路上足足吵了四小時。類似這樣的情況,其實只要先生或太太說一句:「我們改天找個時間再一起清理吧!」則一切相安無事,但卻沒有一人願意先退讓一步。

常說愛語攝眾生

愛語,令聞者生起信心,讚歎與鼓勵有著一股積極的作用。因為眾生都有我執,皆希望別人對自己是讚歎、鼓勵與肯定。愛語,便是因應眾生的心,所講出柔軟、讚歎、鼓勵的言語,令眾生聞言心生歡喜,充滿信心、希望。事實上,一般人聽到責難時容易失去信心,而真正能夠接受大眾批評,且聽聞批評後還能如飲甘露者,可說是少之又少。因為,對眾生而言,要放下我執,畢竟是件不容易的事。例如有一位居士初次到精舍上禪修課,穿著時髦,如果當下就直接指責她的穿著不適合道場,不僅令對方難堪、不安,也枉費她對打點自己的用心;反之,若先讚歎她對衣著的別出心裁、品味獨到,進而令其了解在道場簡樸的衣著,更能讓自己收攝六根,專註用功。如此一來,居士感受到道場對她的肯定及善意,即能產生信賴與好感,因而更喜親近佛法。

真誠湧出的愛語

人與人真正的溝通是在於心,但是心念無形無相,感受不出來,則需透過語言文字來表示,這都是心的作用,也就是溝通的方式。語言當中有著許多不同的相狀,或疾言厲色,或雄辯滔滔,或能言善道,或沉默寡言;有人說話結巴,但予人誠懇樸實的感受;有人講話天花亂墜,卻予人油腔滑調的感受;而當人們為令大眾和合,或為鼓勵他人用功而讚歎,或因恭敬心而由衷讚歎三寶,這些都是一種善法。反之,若為求自己的私利、升官發財、攀附關係而去讚歎,則是巧言令色。因此,語言的善惡,並非從話的表相來決定,而是要省視說話時的因心,是善、是惡。

讚賞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念念觀自在 的精彩文章: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這句話的出處,你知道嗎?
12道素食時令菜譜,全部最適合春天食用!

TAG:念念觀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