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生當「五慎」,你能做到幾條?

人生當「五慎」,你能做到幾條?

來源:人民論壇網(ID:rmltwz)

01 慎獨

何為「慎獨」?

慎獨指一個人在獨處時也能謹慎內省,操行自守,不欺暗室,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曾國藩將慎獨作為「日課四條」之根本,曾說:「慎獨者,遏欲不忽隱微,循理不間須臾,內省不疚,故心泰。」意思是,慎獨的人,時時刻刻都克制自己的慾望、遵循事物的規律,如此內省方能無愧,做到真正的坦然。

東漢時期的楊震,有人夜懷十金來見,並說,「此時夜暮無知者。」楊震厲聲說道:「此事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 暮夜卻金——楊震的慎獨精神成為廉潔自律之典範。

一個人獨處時,最細微的行為習慣往往最能看出這個人的品質。而做到慎獨,時時內省,才能凈化自己的精神世界,經得起繁華和誘惑。

02 慎染

古篇《墨子·所染》記載了一段故事。

子墨子言見染絲者而嘆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故染不可不慎也!」

白絲如此,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此話意在告誡我們,在社會這個大染缸里,真善美、假惡丑同時存在,人必然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行事做人一定要非常謹慎。

清朝末年,蔡公時慨於國事艱危、民生疾苦,曾與好友組成革命團體「慎所染齋」,意在不僅不要被環境腐化,還要改造環境。

「慎染」,就是要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主動接受良好環境的影響,涵養正氣。只有人人慎染,個個自凈,堅決抵制歪風邪氣,才能迎來清風正氣。

03 慎微

漢代哲學家王符說:「慎微防萌,以斷其邪。」可見,慎微,是防止貪慾萌生、斬斷邪念必須堅持的操守。

不慮於微,始貽大患;不防於小,終累大德。蜀漢先主劉備將之概括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唐朝白居易曾在杭州任刺史,返鄉時為自己做的一件「小事」倍感羞愧:「三年為刺史,飲冰復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

可見,重小事重小節,保持慎微的操守,必能保持為官的清廉。

04 慎初

「慎初」,顧名思義,就是戒慎於事情發生之初,在思想上築牢「第一道防線」,不存僥倖之心,避免誤入歧途。

明代王廷相講過一個「轎夫濕鞋」的故事:轎夫愛惜自己腳下的新鞋子,「擇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但是「偶一沾濡,更不復顧惜」,什麼地方都踩下去了。

王廷相由此感悟到,「儻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

人生貴善始。從某種意義上講,「第一次」既是「缺口」,也是「關口」,第一道「防線」被突破了,往往會「兵敗如山倒」;第一道「閘門」一旦打開,慾望的「洪水」就會一瀉千里。

自覺不越雷池一步,行所當行,止所當止,就是慎初的意義。

05 慎終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慎終」,也是為人處世應當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

《道德經》有言:「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換言之,若想不功敗垂成,就應善始善終,善做善成。堅持二字,知易行難。毛澤東對此有著非常通俗易懂的表述:「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

「慎終」,是防止「功敗垂成」的關鍵。

人生在世,當「慎」,如此才能保持定力,駐守清本,安得自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每日電訊 的精彩文章:

路見不平!舉報這些行為,最高獎勵50萬元!
古訓:3種忙不能幫,3種飯不能吃,3種錢不能花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