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快不破的中國互聯網,工匠精神是否是一個偽命題?
在吳曉波最新發布的新書《激蕩十年》里,回顧過去十年的中國經濟發展和中國互聯網格局,引用了周其仁教授提到的一個概念來形容——「水大魚大」。書中的觀點是,過去十年間中國的人口紅利和急速擴容的經濟規模滋養了諸多業態和企業,這些企業如同「大魚」,在大環境中改造著「魚群」的競合格局,焦急地尋找到疆域的邊界。
在這個唯快不破的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從來都是快魚吃慢魚,大魚吃小魚的天下,滴滴靠快吃掉了快的,新浪微博靠快乾掉了騰訊微博,美團靠快合併了大眾點評,而今日頭條則憑藉快成為了BAT之外不可忽視的一極……
當人口紅利漸漸消失,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魚群」進入比拼精耕細作的互聯網下半場時,我們卻發現一向低調的網易彷彿從來都是個另類。最近這10來年,電商、社交、O2O、直播每一波創新浪潮出現時,網易都似乎「完美錯過」了風口,但當我們漸漸忽視網易的時候,它又會選擇一個奇怪節點慢悠悠的進場,並最終都取得了令人驚訝的口碑。
對於這種「慢」,丁磊似乎從來都不擔心會讓網易錯失風口,他曾坦言「我們活得好好的,憑的什麼?——工匠精神」,可以說,信奉工匠精神,網易才敢言創新。
互聯網世界的另一種可能
技術出身的丁磊一直相信產品為王,在他看來,「喜歡一件事的時候,一定要深入下去,不要淺嘗輒止。不要勉強自己去干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當你喜歡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一定很願意把它做好,一定會鑽進去,會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
現象級手游《陰陽師》是其中的一個例子,在這款遊戲出現之前,市場已經有大量的競技類卡牌遊戲,像《我叫MT》、《刀塔傳奇》都曾取得過短暫的燦爛,網易的入場顯得姍姍來遲,但最後真正能形成一種全民遊戲文化的卻有且只有《陰陽師》。
作為一款日式和風產品,按照一般中國遊戲公司的尿性,直接找兼職配音公司外包模仿發音就可以把配音事情給解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網易最終選擇花巨大成本邀請日本專業著名的聲優來做配音,並將聲優持續性地運用在遊戲運營中,這無形中可讓遊戲製作成本直接就提升了數倍。
「找幾個互相不懂行的人講講故事,忽悠人,動輒宣布幾個億去打造某某內容卻沒有任何實際投入和產出,這樣做事情的方式,運氣好是可以忽悠到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但你消耗的是行業的口碑,賣掉的是行業的信任,留下的是滿目瘡痍的市場和同行的鄙夷」,丁磊曾對浮躁的中國遊戲產業發出過這樣的感慨。
事實上,為了更好地還原遊戲背景設定,《陰陽師》研發團隊多次去日本採風,深入研究場景設計。在遊戲畫面、劇情、場景、玩法等各個方面更是做了細節上的精雕,單是一個「式神」角色的形象設計就長達兩個月。
丁磊曾表示,「只要把產品做到極致,再晚也不遲。」事實上,正是這種保守讓給中國互聯網世界帶來了另一種可能,這種可能性不以速度著稱,而是強調慢工出細活,對產品的精益求精,在最適當的時候進行創新。
特立獨行卻又令人尊敬
在談論中國的互聯網格局時,網易因為低調常被忽視,但從網易遊戲,到網易新聞,再到網易雲音樂等諸多產品,都因為良好的產品體驗,收穫優秀的用戶口碑。「網易出品,必屬精品」,這不但是外界對網易的褒獎,更是其長久以來在紛亂互聯網江湖中的競爭優勢。
這些年網易成為僅次於BAT外的最賺錢互聯網公司,丁磊的財富也與日俱增,但他的信念卻從來沒有變過,「我始終沒想過說要在富豪榜上排第幾,一直以來,我在做企業的時候,希望的是開心就好,做自己想乾的事情,自己的工作回報也很好。我們做的產品也很好,消費者也很開心。我就是這麼一個理念。」
「創新風險太大,一不小心就能把一家公司搞死了。」丁磊說,如果非要創新,他會選擇在別人的基礎上搞創新,而不是「瞎創新。在丁磊看來,哪怕只有一個細節不過關,也得打回去重改。
相信網易雲音樂的用戶都應該對播放界面中的黑膠唱片非常熟悉,但四年來,網易雲音樂上那張緩緩旋轉的黑膠唱片一直驚艷著無數用戶。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個俘獲人心的設計正是來自於網易CEO丁磊。
「網易雲音樂的界面用的是黑膠唱片,這不僅僅是一個視覺上的感覺,你們注意到黑膠唱片旋轉的速度嗎?有人做的效果轉得非常快,結果用戶就覺得心臟撲通撲通亂跳不爽,但是我這個轉速調得人看了比較爽,就按照這個速度轉,轉的時候下面有一個小菜單出來,裡面有一個相似的歌曲,你就可以知道聽這首歌曲的人還在聽什麼樣的音樂。」
在丁磊看來,黑膠唱片的轉速即要看著不暈,也要不讓人昏昏欲睡,但想要實現這種剛剛好談何容易。為了實現丁磊的這個設想,網易雲音樂的研發團隊特意搬來了一台黑膠唱片機觀察轉速,調整了二十幾個版本,對每一個像素點和轉速點都精心調試,直到丁磊滿意為止。
事實上,幾乎每一個網易產品,在研發過程都經過了這樣的反覆打磨。這幾年網易雲音樂、網易考拉、網易味央、網易有道厚積薄發出來的成績,也讓人不斷感受到網易對「工匠精神」的追求,已經自上而下地體現在整個網易公司的各個項目團隊中。
企業如何才能做到基業長青?
媒體人程苓峰曾這樣評價丁磊。「如果說誰是中國互聯網上最保守、最有耐性、最可能活上一千年、等著先烈們都死光了才去收拾戰場的,那一定是丁磊。」
丁磊相信產品為王,「能把一個產品做好就很了不起了。」他信奉基業長青,通過不斷「自我改進,使明天做得比今天更好」,去擊敗競爭對手。他還認為做企業,一定要有核心價值觀和超越賺錢的使命感,不因為別人短期內的看法而動搖。這些理念,讓丁磊在各種各樣的風口和誘惑中學會按兵不動。
雖然在目前的產品布局來看,網易確實顯得有些「特立獨行」。當別人都爭著當互聯網風口的豬時,三石哥真的養起了豬。作為一個「外行人」,丁磊用了九年時間的堅持,將「養好豬」從一個想法變成了一種現實,也真正證明了一個有決心為用戶提供高品質服務的企業,是真的可以成為跨界巨匠的。
丁磊自己常說,「做企業的真正使命是通過你的創新和服務獲得消費者的認同,掙錢只是順便的事情」,擁有品味其實對於企業最終走向什麼方向是影響巨大的,而品味的背後則是「工匠精神」。這些年互聯網領域的風口很多,網易很多時候不會是最早在追風口的公司,但一旦進入這個領域,一定就會是這個領域真正能夠穩住根腳的後來者。
在大眾印象里,丁磊很「慢」。他從不追風口,很少高談闊論「新理念」,而網易也很少提「戰略」、「布局」這種辭彙,但網易這些年的布局卻仍然可以讓我們看到一個大致的發展軌跡——做創新和匠心的產品,做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而網易也用這種多年的經驗成功摸索出了一條商業化、用戶規模發展、產品品質精品三駕馬車並驅卻不衝突的路線。
做到「工匠精神」其實並不難,難的是十年如一日都在貫徹這種精神,而這背後則是丁磊想做一家基業長青的企業。很多時候,也許網易會給人感覺很慢,但恰是這種態度,讓誕生已超過20年網易,正朝著基業長青持續邁進。


※新零售時代如何打造品牌壁壘?連咖啡或許給出了答案
※在這「中國芯」的危急關頭,最終還是馬雲站了出來?
TAG:俊世太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