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抗戰期間,南普陀寺這些僧眾參加了抗日救國運動

抗戰期間,南普陀寺這些僧眾參加了抗日救國運動

民國二十六年(1937)抗戰爆發,南普陀寺被國民黨軍157師佔住。駐軍誣指當時監院瑞枝法師為漢奸,將其槍殺,並搶走庫房存款2000餘銀元,使常住僧眾生活發生困難,不得不四散離寺,閩院也因之停辦,校舍復遭日機轟炸,寺院由此蕭疏零落,戰前盛況遂成過眼煙雲。

民國二十七年,廈門淪陷,寺中住僧只剩下幾位年老體衰以及外地家鄉淪陷、無家可歸的閩院師生住寺。全寺住眾不上20人。特別是抗戰後期,日本侵略者加緊對廈門人民的搜刮,人民生活陷於水深火熱之中,南普陀寺更是一片寺僧星散、凋落衰敗的景象。

抗戰期間,以南普陀寺為首的廈門各寺院開展通俗弘法活動,結合抗日宣傳,舉辦各種類型的「念佛不忘救國」念佛、講經法會弘一大師曾指導廈門一批青年僧伽,發起組織戰地救護團,以南普陀寺的常凱、瑞今法師為首組織30多人救護隊參加抗戰。20世紀40年代初,日軍幾次在泉州沿海永寧崇武等地燒殺搶掠,常凱法師帶隊趕往戰地,從海上救撈死傷軍民數百名。抗戰勝利後,廈門島上街頭路口,常見饑民嗷嗷待哺。時值戰後,廈門百業凋敝,以南普陀寺為首的廈門佛教界也處在貧困之中,但仍不忘撥出一定款項救濟災民

民國三十四年(1945),抗戰勝利,廈門光復,泉州、漳州佛教界相繼委派釋廣義、廣心複員回廈門接收佛教寺院與敵偽時期的「大乘佛教會」,有些戰時撤回內地的寺僧紛紛回寺,但由於戰後物資匱乏,經濟困難,寺僧生活也十分艱難。後來經住持廣心及監院廣義四方求助,得到菲律賓性願和尚和星(今新加坡)馬(今馬來西亞)等海外佛教界人士的捐資接濟,得以維修破舊寺院,並解決寺僧生活。同時以廣心和尚為主,聯繫佛教界緇素人士籌備恢復佛教會組織,於民國三十五年(1946)3月正式成立廈門佛教支會。民國三十七年(1948),由廈門佛教會和南普陀寺聯合倡辦為南普陀寺退休方丈性願和尚60大壽舉行三壇傳戒大法會,禮請虛雲和尚、圓瑛法師、印順法師等為(尊)證,來自省內外的僧俗求戒弟子千餘人,盛況空前,為廈門佛教史上傳戒法會之最。

來源:《南普陀寺志》

聯繫方式

微信號:南普陀寺

郵編:361005

網址:nanputuo.com

地址:廈門市思明南路515號

友情鏈接

五老峰下

南普陀寺慈善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普陀寺 的精彩文章:

荷葉普洱茶,減肥茶飲
嗔心主導,說了惡語,怎麼辦?

TAG:南普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