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人賴床是因為錢多,我是賴床是因為沒錢

別人賴床是因為錢多,我是賴床是因為沒錢

前段時間經常賴床,鬧鐘響起的時候,即使不睜開眼睛,也能準確的找到鬧鐘、關掉鬧鈴,接著呼呼大睡。然後在不得不起床的最後一刻,離開被窩。

有點像段子說得一樣,別人賴床是因為錢多,想睡多晚就睡多晚,我賴床是因為沒錢,能省一餐是一餐。

理想和現實很多時候都大相徑庭。

所以,我羨慕兩種人,一種是特有錢的人,有錢到可以隨心所欲;另一種是特別自律的人,自律到可以完全按計划進行人生。

我最愛的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里有一段對話。

備受家庭煎熬的瑪婷達擦掉鼻血問里昂:生活是否永遠艱辛?還是僅僅童年才如此?

里昂盯著瑪婷達回答:總是如此。

這個回答很無情,也充滿了無力感。

我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未知,但又充滿了無限的幻想。

現實總在告訴我們有錢和自律大多都存在於同一個人身上,更好自律能讓生活更自由。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朋友辭去工作三個月後,我敲響她家的門。

一聲,兩聲,三聲,本期待著一個快活的靈魂,卻看見從門縫裡探出這樣一個人,蓬頭垢面,衣著邋遢,兩眼求救般地看著我,「我想去上班……」

遙想三個月前,她鐵心鐵意地對我說,「我決定辭職,朝九晚五的工作逼得我發瘋,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都找不到時間,是時候我也該享用點自由了。」

朋友辭職前是公司前台,每天需七點起床,精心打扮,亦要在工作中的任何時刻擺出微笑的表情,這一切在她看起來皆是束縛。

辭職後的她終於脫離諸多限制,頗有興緻地列出一張清單,寫滿自己一直想做卻沒時間做的事,比如讀書、健身、學韓語……她充滿期待地告訴我,「能看見自己坐在房間溫暖的一角,喝著咖啡讀著書,陽光曬在肩膀上,那種美好的景象,我腦袋中一直都有。」

可是三個月後,我走進她的房間,卻看到這一派景象:臟衣服堆滿了牆角,被子團在床中央,茶几上擺滿未洗的咖啡杯,吃空的餅乾盒和咬了一半的巧克力散在地上...我需要探著腳尖走路,才不會踏到地上的雜誌或踢倒酒瓶,整個房間猶如強盜洗劫後的場面。

無需多問就知道這幾個月的日子她是怎樣過的,也自然可想像那些辭職之初的美好計劃是否落了空。她一身睡衣睡褲地看著我,言語絕望,「我已經胖了五公斤。」

能夠自主,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自己的命運,有選擇的權利,這才是我們討論的自由;然而真正實現這種自由,靠的卻是自律。

那種「每日回家就倒在床上,休息日恨不得一天都在床上度過」的生活讓人變得異常懶惰而不快。

它會讓你意識到,自己有相當一部分的不快樂正是來自於這種空虛的「自由」里,它讓我們的生活不受控制地走著下坡路,限制了我們想成為更好之人的能力,阻礙了我們想獲得的那種生活方式。

這種自律帶來的自由,恰恰就是掌控自己生活的能力。

當你的生活被「情緒」,「懶散」和「慾望」佔據的時候,你可能就會生活的毫無秩序,活成成一團混亂不堪的情緒,活著一灘毫無節制的肉。

為什麼起床早的人更廋?那些一直堅持早起的人,為什麼樂此不疲?

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在我們眼中困難的事情,在他們看來是輕鬆的。

就像我們玩過的視覺遊戲一樣,兩個一樣大小的物體,放在不同的背景下,會讓人們有大小不同的錯覺。

對待生活同樣可以運用這樣的原理,當我們轉換角度也許就會發現,那些我們自律失敗的事情,可以變得很簡單。

有個科學家做過這樣的調查,找來了一些人,讓他們估計現在到達成標準身材的目標的距離,然後開始鍛煉。

一段時間後,發現其中身材較好的人和較差的區別,在於他們認為現在到達成標準身材的目標的距離比後者更短。

他們認為自己可以更快的時間達成目標,因此更加積極。

有的時候我們欠缺的恰恰就是一種目標很近的心態。

而這又恰恰是我們能夠控制的東西,所以,當我們能夠不再事情開始前就覺得終點遙遠,不再總是抱怨過程的艱難的時候後,我們就已經踏上自律的道路了。

內在的惰性和外在的干擾無所不在,自由,讓我們選擇了自己想要的道路;自律,讓我們沿著選定的方向把這條路走下去。

感謝關注小寢室

?歡迎投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寢室 的精彩文章:

生活不僅僅是你看到的那樣

TAG:小寢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