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類意識之謎 大腦是硬體,靈魂是軟體

人類意識之謎 大腦是硬體,靈魂是軟體

什麼是意識(或者說精神、靈魂)?它的本質是什麼?這是歷史上神學家和哲學家一直在爭論的問題。然而,對意識的研究今天也進入了科學的領域。心理學、神經科學、人工智慧都在研究意識。這些方面的某些新進展,使我們對於這一古老的問題有了全新的答案。

物質

世界和精神世界

在本文開始,我們最好在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間劃定一個明確的界線。物質世界充斥著物質的東西,它們有空間的位置,也有諸如廣延、質量、電荷之類的特性。這些物質在運動著、演化著。

充斥精神世界的則是思想。思想顯然不處在空間之中,而似乎有它自己的獨立天地。思想也可以以各種方式變化,相互影響。對這一切的研究,構成了心理學的主要內容。

話說到這裡,似乎沒有什麼爭議。然而,一旦涉及物質和精神的相互作用,問題就來了。我們的精神世界並不獨立於物質世界之外,而是與物質世界有著強有力的聯繫。我們的精神藉助於感官,持續不斷地接收信息流,信息流進而產生精神活動,刺激新思想的產生。比如說,假如你正在閱讀《大科技》,聽到屋外一聲巨響,你就會不由自主地想,「什麼地方發生爆炸啦?」因而,物質世界是思想的來源。

反過來,精神也可以作用於物質。你聽到響聲後,決定去看個究竟。於是,雜誌被放下了,你的腿腳動起來,門被打開了。你頭腦中的思想藉助於身體這個中介,引發了物質的活動。事實上,我們平常在周遭所看到的一切,幾乎都是人類的精神活動通過物質操作得以實現的結果,比如,並不是天然就有一座房子,而是最初先有「造座房子」的想法之後,房子才會出現。物質世界中的房子是精神世界中「造座房子」這一想法的實現。

通過以上的說明,我們就不難回答:意識並不是一種物質,它不是在大腦中自然生長起來的,而是由外界輸入的,但輸入的不是物質本身,而是有關物質活動的信息。

物質和精神

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層面

這一切似乎都不難懂。但令人頭疼的問題來了:物質作用於精神的機制是什麼?精神作用於物質的機制又是什麼?

如果我們按照傳統的思路探討這個問題,那恐怕又要陷入混亂了。神學家和哲學家在爭論這一問題時,都不自覺地把物質和精神看作事物的兩個部分。譬如,說到人,就說人是由肉體和靈魂兩部分組成的,然後問:「肉體如何作用於靈魂?難道除了物質世界,還有一個不可見的靈的世界嗎?靈界存在於何處?」;或者,「精神如何作用於物質?物質世界有其自身的運動規律,但要是說,還有一個神秘莫測的精神世界可以隨心所欲地對其施加干預,那豈不是說,物質運動的規律可以隨意被破壞,那規律還成其為規律嗎?」

這些

問題困擾了人類數千年。

這樣的爭論之所以得不出一個結果,或者說自相矛盾,是因為其前提就是錯的。換句話說,我們不應該把物質和精神,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一樣,看作事物的兩個部分;而應該看成是對同一事物,從不同層面的描述。

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拿電腦的硬體和軟體作類比。假如你現在正在電腦上播放電影《泰坦尼克號》,從軟體的層面,你看到的是些人物、畫面,你從欣賞中得到愉悅。但要是從硬體的層面,你能觀察到的,卻僅僅是集成電路上一個個看不出有任何意義的電脈衝,以及無數晶體管「噼哩啪啦」的關和閉——在這裡,不要說愛情故事,就是人物和畫面都沒個影。

我們還可以拿另一個熟悉的例子來類比。一幅畫,從藝術的角度,我們看到裡面的景物,欣賞到美;但要是從顏料學的角度,那不過是一堆五顏六色的顏料而已。

這就是說,對於同一件事物,我們可以並行不悖地從不同層面去考察它:從硬體層面看,雖然是一系列不包含特殊意義的電脈衝,但並不妨礙我們從軟體層面欣賞到一個美妙的愛情故事;從顏料學的層面看,雖然是一些顏料雜七雜八的調配和塗抹,但不妨礙我們從藝術的層面欣賞畫作的美。

物質

和精神並沒有相互作用

知道了這一點,我們還可以解答幾千年來爭論不休的一個問題:如果說大腦的運行是嚴格遵循物理、化學的規律的,為什麼我們看起來還有「自由意志」?

道理還是一樣。因為,大腦(即物質)與意識(或精神),兩者分屬同一個事物的不同層面;大腦在物質層面有其自然的邏輯,即嚴格按物理化學規律運作,如大腦需要血液帶來養分和氧氣,沒有這些物質,就無法運轉。但在精神層面,卻有它自己思想、情感的發展邏輯。兩個「邏輯」並不是一回事,但兩者並不矛盾。你要是沒搞清這一點,把兩個層面的概念混到一起,那就永遠得不出一個滿意的結論。

我們還可以再舉一例。一本小說,雖然作者每寫下的一句話都得遵循語法規則,但並不妨礙書中的人物有哭有笑,甚至有時做出出格的舉動。因為語言和情節分屬小說的不同層面,語言有語言的邏輯,要遵守一定的語法規則,但故事情節又有自身的發展邏輯,兩者也並不矛盾。

這麼一想,我們也就明白了,「物質作用於精神」或者「精神作用於物質」其實都是假象,根本不存在物質和精神之間的「相互作用」,談論不同層面的東西的「相互作用」是沒有意義的,這就好比有人問「一個黃色的立方體,其邊長乘以黃色等於多少?」一樣可笑。

為什麼說物質和精神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假象呢?我們還是以分析電腦的軟體如何「作用」於硬體來說明。當我們放映一張碟片時,電腦的讀寫頭通過激光讀取碟片上的凹凸(因為在碟片上,信息都以凹凸的形式保存著,這些凹凸代表二進位的「0」或「1」),並根據碟片上某個位置是凹是凸,轉化成不同的電脈衝,經過一系列的處理,最後顯像管里的電子打在屏幕上,顯出畫面來。這裡面從頭至尾都是物質在相互作用,並不存在虛無縹緲的精神在「作用」於硬體。

意識

的本質是什麼?

現在,我們可以來回答最後一個問題了:意識的本質是什麼?

首先,意識是一種客觀存在,「客觀」意味著它的存在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但這種「存在」又不是一種物質形式的存在。

如何理解這種存在?舉幾個例子。我們知道,一個人的戶籍既不能稱也沒法量,也不在他身上佔據一個位置,然而戶籍是客觀存在的。圓周率π是一種客觀存在,但在空間和時間中都找不到它的位置。我們的國歌也是一種客觀存在,它甚至還有一段誕生和演變的歷史呢,換句話說,它還存在於時間之中,但你說它空間上在哪裡?我們的憲法也是一種客觀存在,但它存在於人民大會堂嗎?電腦上的Windows操作系統,也是一種客觀存在,但它同時存在於全世界所有裝有Windows操作系統的電腦上。但物質世界的情況就不一樣,你不可能同時既在北京,又在巴黎。

這些都是有別於物質形式的客觀存在。說句題外話,在科學和哲學史上,人們一直都喜歡情不自禁地把抽象概念還原成具體的事物。比如,以前人們認為,木頭能燃燒,是因為木頭裡含有一種叫「燃素」的物質,石頭不含有「燃素」,所以不能燃燒。還有,動植物有生命,是因為含有一種叫「生命力」的東西。而這些所謂的「燃素」和「生命力」都被證明是子虛烏有的。在知道了同一個事物可以從不同層面來描述之後,我們也就明白了,物質不需要加進「生命力」才能變得有生命,同樣,物質也用不著附有「靈魂」,才能變得有意識。

其次,意識本質上是一種信息,或者如果用電腦作類比的話,意識更像是軟體。意識的存在固然仰賴腦細胞的活動,但我們又切不可認為「意識僅僅是腦細胞的活動」,因為這樣一來,我們又退回到從硬體的層面來理解意識了。這就好比一幅畫固然離不開顏料,但我們切不可把畫作僅僅理解為「各種顏料按照某種方式的堆積和搭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大自然中瘋狂的性別
人類自身的極限已經到了?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