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唐帝國末期的蓋世英雄 — 孤臣赤子張議潮 (21)

大唐帝國末期的蓋世英雄 — 孤臣赤子張議潮 (21)

原標題:大唐帝國末期的蓋世英雄 — 孤臣赤子張議潮 (21)


作者: 武智平


附上期:


大唐帝國末期的蓋世英雄 — 孤臣赤子張議潮 (20)


張議潮大勝吐谷渾,率領唐軍得勝返回沙州,河西為之震動。周邊一些蠢蠢欲動的魑魅魍魎聽聞消息之後,紛紛打消了與張議潮對抗的主意,開始走偃旗息鼓高呼和平的路線了。

就連老對頭尚恐熱也給張議潮寫信,表示願意盡棄前嫌,和歸義軍化干戈為玉帛,甚至表示出了打算投唐的意思。


深知尚恐熱為人的張議潮看完信之後一笑置之。


但是他也很有風度的親筆給尚恐熱回了信,表示願意接受尚恐熱大相的通好之意。


張議潮並非不想繼續討伐尚恐熱,徹底打敗蕃人勢力,只是由於連年征戰,經濟民生壓力太大了,戰士疲憊、人民艱辛,所以無論軍民,都迫切需要休養生息。



所以張議潮不但接受了尚恐熱的好意,還頻繁與周邊其他勢力,如回鶻、党項等使節不斷,使河西的周邊局勢穩定下來。


河西有了安定的空間,也給了張議潮充分的舞台來施展才幹,治理建設這片飽經摧殘的土地。


張議潮投入的熱情很高,他首先要積極發展水利來保障農業收成。


糧食,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政權的頭等大事。


河西地區乾旱少雨,直到今天也算不上什麼土地豐饒、風調雨順之地,反而是沙漠日漸擴大。在唐代,這裡環境條件要比現在好一點,但是也好不了多少,所以開發建設水利設施就成了擺在張議潮面前的首先要解決的大問題。

張議潮學習推廣漢代的坎兒井技術,命人在高山雪水處尋覓水源,在一定間隔打一深淺不等的豎井,然後再依地勢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溝通各井,引水下流灌溉農田。


根據史紀記載:公元前109年漢武帝陝西大荔就有了井渠,後隨西漢屯軍傳入大西北,經當地人民根據條件發展改善,發揚光大形成了坎兒井技術。


有一種說法是坎兒井技術來源於中亞,但是武智平認為並不足信,首先是西漢征服大宛國時,發現那裡的人民根本不會打井,另外是元朝以前中亞並無記載有這種打井技術的記載,直到元朝劉郁所寫的《西使記》才有了「井渠」的記載,這說明國內早有井渠結構,中亞很晚才有相似的技術。


不管來源如何,坎兒井技術直到今天還在哺育著西北乾旱的大地。


這是一項偉大的發明。


張議潮在沙州修建了許多溝渠,張議潮深諳人心,每一溝渠還專門按照人們出力大小、提拔出力大者為「渠頭」的微末小吏,極大的刺激了百姓投身水利建設的熱情。


經過辛勤耕耘,河西終於出現了久違的國泰民安五穀豐登氣象。


人們寫詩歌來讚頌張議潮的豐功偉績,表達著對張議潮的熱愛,根據敦煌發現的文書,裡面就有一首讚頌當時豐收的詩歌,現摘錄如下:


三光昨來轉精耀,六郡盡道似堯時。


田地今年別滋潤,家園果樹似茶脂。

河中現有十碾水,潺潺流溢滿百渠。


必定豐熟是物賤,休兵罷甲讀文書。


詩歌讚頌張議潮的治理像是堯舜時代一樣。田地豐收、果樹茂盛,不打仗了大家都開始讀書了。


千年以後,讀起來還能體會到當時人民快樂的心情,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河西之地,蕃漢雜處,張議潮特命密友閻英達為蕃漢部落使,全權處理各部落事宜。


張議潮對各部人民一視同仁,唯才是舉,對立下大功的將領不論出身,一概重用,起到了非常好的凝聚人心作用,也建立起自己卓絕的個人威望。


如大將拓跋懷光,出身蕃人(此人出身存疑,一說出自吐谷渾、一說出自唐人,武智平認為此人長期追隨尚婢婢,姑且推測其為蕃人,如有錯謬讀者勿噴),大將仆固俊,出身回鶻,都在他的手下得到了重用,分別成了鎮守一方的大將。


張議潮的沙州仿照長安城的格局,設置恢復了唐帝國實行過的城坊制度和坊、巷的名稱,沙州城裡大街小巷一如長安城。


他還仿照中原藩鎮的軍政體制,設置了一樣的文武官吏,恢復了相應的行政制度、文書制度,重新登記戶口土地,編製戶籍,制定輕徭薄賦制度,

在張議潮嘔心瀝血的治理下,大唐帝國的邊疆竟然再度閃耀出盛唐璀璨的光芒,絲綢之路的商旅不絕於道,唐人和其他部族和睦相處,唐人也恢復了舊日衣冠,河西的一切都已在張議潮制定的秩序下走上正軌,開始出現穩定繁榮的大好局面。


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張議潮所處的環境太困難了,他起身草莽,提三尺劍、僅憑一人之力,一身肝膽縱橫捭闔、橫刀立馬浴血奮戰,終於在強敵環繞之下,在大唐中央沒有任何支援的情況下,風捲殘雲般戰勝一切困難,盡復大唐舊觀,打出一片海晏河清的清平世界!


在任何困難面前都不放棄,不靠天、不靠地、不拜神、不求仙,從心所欲而不逾矩,敢戰敢和、敢輸敢贏、堅毅果敢、仁愛通達、勤奮厚朴,明信守禮,不懼現在,無畏將來!


這就是張議潮的成功之道,也是中國人雄踞世界5000年歷經磨難而又長盛不衰的民族精神。


值得我們所有人繼承和發揚。


匆匆數年過去了,河西一片大好形勢也為張議潮擴充軍備提供了基本保障。


張議潮看著自己手下一副兵強馬壯、熱血澎湃的模樣,不由得笑了。


該去問候一下老朋友尚恐熱了,這個老傢伙這幾年躲在廓州享清福,聽說沒少干傷天害理的勾當,為廓州百姓除掉這一害是我張議潮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死在尚恐熱手下的無數河西冤魂報仇也是我這個大唐歸義軍節度使的職責所在,於公於私我都不會放過你,尚恐熱,你的脖子洗乾淨了嗎?


要想收拾尚恐熱,必須要先解決涼州問題。


涼州,今甘肅武威市,天下要衝、國家藩籬、河西首府。

涼州地勢陡峭而平坦,既有河西最大平原,也有河西最易守難攻的峽谷,自古就是遙控青、黃、蒙三大高原和西疆的大關雄城。


漢武帝之時,驃騎將軍冠軍侯霍去病猛擊匈奴,百戰取得河西走廊。匈奴哀嚎:「亡我祁連山,使我牲畜不蕃息;亡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武帝在新土設河西四郡,其一就是涼州,涼州始名「武威」,後改為涼州,到了近現代,不知什麼時候又變回了武威,莫非是寓意要重現漢武的榮耀?


真不知道,只能拭目以待了。


如今涼州還控制在蕃人手裡,遙尊尚恐熱為主,兵力大致一兩萬人,在河西地區是最大的蕃人勢力,因為涼州易守難攻,所以當初張議潮為了避免攻打堅城損失過大,就沒有拿下涼州。


到如今是時候解決這個問題了。


張議潮命令工匠們開始打造攻城器械,他要一舉拿下涼州,隨後直搗尚恐熱廓州老巢,一舉覆滅威脅大唐二百年的蕃人勢力。


就在張議潮整軍備戰將要征伐涼州之時,收到了一封十萬火急來自老部下伊州刺史王和清的告急信。


<未完待續>原創不易,讀者們喜歡就請打賞這個孤燈冷月枯坐半夜寫文的作者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口談兵 的精彩文章:

巨浪中迎風起飛 — 遼寧艦編隊前出第一島鏈外演訓 成果巨大
圖窮匕見 — 美已動手引爆台灣 我艦隊兩洋機動開始備戰

TAG:刀口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