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簡單地評述一下市面上有關乾隆繼後的史傳書籍

簡單地評述一下市面上有關乾隆繼後的史傳書籍

前兩天有朋友議及市面上關於乾隆繼後的書籍,無一例外地,均號稱自己寫的是「歷史上的『如懿』」,還原Queen Nora一生的本來面目,實則或多或少有腦補甚至腦洞的成分。這裡列舉三本,簡單地評述一下。

一、【皇后那拉氏】/菩提子

三本關於Nora的書籍中,這一本腦補或腦洞的成分比較少,在介紹Nora的生平遭際時,摻雜對於雍乾年間風俗、禮制、法律的掃盲,對於乾隆年間的政治、經濟、軍事狀況也有涉及。但是,本書在寫作過程中,顯然有參照「乾隆繼後」貼吧中的一些史料,甚至直接引用研究成果,卻並沒有註明出處,有侵權嫌疑。後文涉及相關侵權部分時會有註明。

整本書讀下來,覺得作者還是有用心研讀史料/文獻的,但在分析上卻明顯力有不逮,舉幾個例子勘誤:

一是關於Nora側福金行禮時間,書中第八章這樣寫道:「雍正十二年十月十八日,吉時已倒,彩轎陳在了中堂……」

歷史上並沒有詳細記載Nora成為Holly側福金前後的相關時間節點,那麼,「十月十八日」這個突兀的日期怎麼來的?關於這個話題,「乾隆繼後」貼吧里有一個詳盡的史料分析帖:https://tieba.baidu.com/p/3808592754 發帖人 @小羽歌歌 亦曾撰文整理過史實: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56163678292820&mod=zwenzhang

「雍正十二年十月十八日,奏為和碩寶親王迎娶側福晉擬謁帝後日期折」,「十月十八日」這個時間節點,是內務府定下Holly與Nora謁見帝後日期的日子,即:至少在十月十八日,Nora還沒有過門。

二是關於Nora額娘郎佳氏過世時間。書中二十一章寫Nora即將被立為皇后,嘉禮前夜「……想起了過世的父母,入宮前的一幕幕……揮之不去。」Nora被立為皇后,是在乾隆十五年。而【清實錄】乾隆十五年八月丙戍記載,是日「皇后之父訥爾布、追封為一等公。遣官致祭。造墳立碑如例。妻封為公妻一品夫人。以其孫納蘇肯襲一等侯。」足見,此時被「追封」「致祭」的訥爾布已故,而被「封」的郎佳氏仍在世。乾隆二十二年三月辛丑,【清實錄】載「予故一等公訥爾布妻、一品夫人郎佳氏、致祭如例。」可見,郎佳氏過世,應在乾隆二十二年。

三是關於Nora從斷髮後到歸至宮中相關時間。書中三十八章寫「換句話說,繼後此時應當還沒有做出剪髮的舉動……」作者由乾隆三十年三月二十三日【寄信檔】中的「寄諭御前侍衛福隆安著扈從皇后前行不必過快事」與同日乾隆作出的將繼後侄子訥蘇肯「交部議敘」的決定,推斷Nora當時尚未斷髮,與Holly還沒到不可挽回的決裂地步。而這個結論,早在幾年前,「乾隆繼後」貼吧已有朋友得出,但只是假設,並沒求證,相關史料見:https://tieba.baidu.com/p/2424754817?share=9105&fr=share&red_tag=1398055936 相關推論見:https://tieba.baidu.com/p/4402261722?pn=1#85547538200l(9樓,發帖人:「繼後是不是這一天剪髮自傷的,我拿不準,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不是的可能性更大。當時乾隆讓福隆安把她送回去,而且一路挺照顧的,回宮後她依然是皇后待遇,待乾隆兩三個月後回來才收冊寶準備廢后。所以如果是在杭州剪髮,乾隆的懲罰來的太滯後,我覺得不符合他的性格。更有可能的是在杭州吵了一架,繼後已經不想掩飾了,情緒比較激動,乾隆就把她送了回去,讓她冷靜一下,好好調理。待乾隆回到北京,想跟繼後好好談談的時候,發現她不僅不想混了,都快不想活了。繼後剪髮,兩人決裂。」)

當然,這個話題如今再討論已沒有什麼意義,因為去年底藍鯨博物院曬出來壓箱底的珍貴文物上,Holly硃批已明示,Nora在閏二月十八日斷髮: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18685794456943&mod=zwenzhang

四是關於Nora的親蠶禮。書中第二十章寫Holly決定立Nora為皇后之後,儘可能地為其「理順道路」,但「在親蠶禮的事情上,乾隆可就沒有這樣仗義執言了。」其後,引用相關史料詳盡地介紹乾隆年間皇后親蠶之禮的來龍去脈,然而在甩出一堆史料後卻戛然而止,什麼是「仗義執言」?什麼是「沒有這樣仗義執言」?我想,作者應該是被某些言論誤導,又並沒有刨根究底去查證,想當然地以為Holly在親蠶禮這一方面輕怠了Nora。此前我見過的推論是:因為乾隆十六、十七、十八三年Nora沒有親自行親蠶禮,並且又沒按照舊例「遣妃恭代皇后行禮」,再結合乾隆十四年Holly「妃所恭代者,代皇后也,有皇后則妃可承命行事。皇貴妃未經正位中宮……何得遣妃恭代?」推斷出Holly千方百計阻攔Nora行親蠶禮,不給Nora皇后應有的權力。

但查證【光緒會典】中有關乾隆年間親蠶禮的記載,可知:乾隆十五年,Nora正位中宮後,已有奏報:「十六年季春吉巳宜饗先蠶,值聖駕南巡,尚未迴鑾,擬遵照皇后不行親祭之年,請遣妃一人恭代行禮。」Holly批示:「皇后行禮後,再遣妃恭代行禮。」在皇后未親祭之前,妃內誰也不能僭越。乾隆十六年,Nora陪Holly出巡,分身乏術;乾隆十七年、乾隆十八年Nora均在孕中,不宜操勞、遠行,是故直至乾隆十九年,Nora才首次親祭先蠶。

關於親蠶禮其實仍有一些疑惑,比如乾隆二十年Nora再次懷孕,乾隆二十一年Nora再次陪Holly出巡,按理,這兩年應該「遣妃恭代」,但實際上仍是「遣官恭代」,不知是禮部的疏忽,還是妃位無適宜人選可以「恭代」親蠶。當然,這些是題外話了。

總而言之,這本書胡扯八道的成分較少,行文也較為克制、理性,但作者仍是始終沒有以學術研究的立場去觀照Nora,而是先入為主地給Nora一個「知書達禮,淡泊名利,隱忍不發,佛」的人設,然後引用史料來佐證這個人設的可靠性。本書唯一有價值的是廣泛引用的史料,基本上引盡了「乾隆繼後」貼吧中整理的所有史料,所以,也不必去入手這本書,去貼吧里搜羅一下帖子,自己閱讀分析研究史料,也許你會有獨創性的想法。

二、【如懿傳】/吳韻汐

怎麼講,假如這本書沒有打著「傳記」的旗號,書名如此,我是沒什麼興緻去讀的。先前讀這本書的前幾頁試讀部分,覺得作者不太嚴謹,犯了些史實上的錯誤,比如訥禮是繼後的哥哥而非弟弟,純惠皇貴妃從未被乾隆賜姓過,是漢女,姓蘇,而非書中所寫的「蘇佳」。當時想給整本書捉個蟲,然而,當我讀完全書,才發覺蟲無處不在,不知從何捉來。假如這本書是間房屋,從房梁到窗框再到房中的桌椅板凳,全被蟲蛀空了。

這本書在消費Nora,也是在消費歷史。它不是史實,只是一個漏洞百出的故事,不完全勘誤如下:

訥爾布、訥禮均死在乾隆十三年以前,乾隆十三年,訥禮的兒子訥蘇肯已承襲佐領職位。所以,乾隆三十年,Nora斷髮之後,不可能為垂死的訥爾布毅然馳馬出宮,還掉了發冠,被民眾強勢圍觀「皇后剃了頭髮」。

可憐的郎佳氏又被早死了。作者想當然地以為郎佳氏死於乾隆初年,錯。

雍正十二年三月初一日,上諭高斌之女自使女中被拔為和碩寶親王側福金,只是諭令而已,沒有行禮,又何來「高氏的儀禮比Nora的風光」一說?

歷史上從沒有過哲憫皇貴妃是被毒殺的講法。弘晝也許對皇位有過覬覦,但絕對不可能蠢到遣殺手去刺殺寶親王的福金。訥爾布從沒將女兒私下許給一位叫作「于敏中」的少年。慧賢皇貴妃雖然無子,但也不意味著從未與乾隆開過車。

乾隆即位之前,與哲憫皇貴妃生過孩子,與純惠皇貴妃生過孩子,假如他拒絕與孝賢皇后以外所有的女性開車,這些孩子從何而來?

哲憫皇貴妃雖然姓富察氏,但與孝賢皇后沒有半毛錢的親戚關係。哲憫皇貴妃是滿洲正黃旗人,孝賢皇后是滿洲鑲黃旗人。

Nora從來沒有撫育過大阿哥永璜,永璜在孝賢皇后死後雖然因為未極盡哀思而遭到訓斥,但罪不至死,更不可能牽連Nora。乾隆一次過下令斬殺弘晝、永璜與繼後?除非他犯了失心瘋。于敏中劫法場?作者是在搞笑?

乾隆相中與孝賢皇后容貌相仿的弟媳婦瓜爾佳氏(為什麼弟媳婦會與大姑子容貌相仿?)藉著傅恆入宮覲見的機會與瓜爾佳氏在宮中「乾柴烈火」,相傳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呵,這個橋段太野了,我一時不知該如何吐槽,乾隆、孝賢皇后以及傅恆夫婦倘或有知會來託夢的。

Nora能吟誦乾隆的每一首詩,能臨摹乾隆的字……作者知道乾隆一生寫過四萬餘首詩歌么?求作者饒過可憐的Nora。

乾隆十九年的新年過後,五公主夭折——小五:我總共活了兩年不到,作者還生生地給我砍掉一年。

Nora從來沒收過來自民間的義女。

「一路上,皇帝對容嬪……前前後後竟賞賜給了八十多種口味適宜的美味佳肴,其中包括名貴的奶酥油野鴨子、酒燉羊肉、羊池士等。」不知道作者從什麼地方找來的史料。乾隆三十年,根據膳底檔,到閏二月十八日之前,乾隆賞賜給Nora、令貴妃、慶妃、容嬪的菜品數量大致相當,賞賜給容嬪的以米面為主,野鴨子這種東西基本上賞賜令貴妃,令貴妃無肉不歡。

「二月初十是皇后的生日,……在龍舟上,皇后度過了自己四十八歲的生日。」不在龍舟上,是在陳家莊行宮。

「二月十五,一行人終於抵達了蘇州行宮。」「二月十八日,註定是皇后的劫難日。……杭州城裡一片春意盎然。」作者居然連Nora斷髮的日子也弄錯了,是閏二月,閏二月,閏二月。當時沒有高鐵,不可能在三日之內由水路從蘇州到杭州。

其餘一望即知的腦洞大開不一一枚舉,只想吐槽用蜂蜜在宮門口招惹螞蟻來拼成一個「禍」這種宮斗伎倆實在太弱雞,TVB也不敢拍這麼蠢的橋段,以及,鸚鵡一而再再而三惹來宮中爭鬥,無怪乾隆頻繁在詩作中嘲諷鸚鵡,又及,孝賢皇后在世時,其餘不被乾隆放在眼裡的妃嬪以Nora為中心可以組成一個「失寵者不開車聯盟」了,乾隆好忠貞。

總而言之,覺得挺無稽的,負分。它唯一的價值是:當個笑料,娛樂娛樂。

三、【如懿傳奇】/張曉珉

這本書,假如你有幸見到,最好是敬而遠之。太扯。

例如:把Nora的姓氏誤會成「烏拉那拉」;

「烏拉那拉氏……建議乾隆將歷代嬪妃、皇后中最為賢明的十二人的像繪於後宮之中,組成十二幅宮訓圖……」——張掛宮訓圖是乾隆六年前後的決定,此時Nora身居妃位,如何僭越勸諫Holly?

淑嘉皇貴妃病逝後,「乾隆……將皇八子與皇十一子過繼給了烏拉那拉氏……」「(烏拉那拉氏)甚至希望用金錢,去換他(永璇)浪子回頭」——淑嘉皇貴妃會給作者託夢的;

以及關於Nora斷髮來龍去脈的敘述:作者寫Nora斷髮前與Holly爭執是在乾清宮,寫了個奏摺曆數Holly淫亂之害,Holly抽了Nora一耳光,太后護犢子,Nora「大步流星地走進了尼姑庵,並削髮為志,準備出家為尼。」——正正是一出好戲。

總之,這本書,沒什麼介紹的必要,因為毫無價值。

綜上,這三本關於Nora的書籍,我一本也不推薦。「歷史上的『如懿』」到底是怎樣?關注新浪微博#那拉皇后#超話。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來夢遠 的精彩文章:

TAG:閑來夢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