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發現:100多年前的魚行活化石

新發現:100多年前的魚行活化石

【溫州故里鰲江陶山】公眾平台

古鎮不朽情華夏千年根

守望鄉土

平陽最後的「千年古鎮」:鰲江塘古頭,今老電影附近新發現:一處裝飾考究的浙南大屋。據屋主證實:正是100多年前鰲江魚行「何招德」前身。曾經田產覆蓋整片老電影院,是一家大戶。

鰲江是中國著名的三大涌潮江,漁業資源豐富。鰲江港是小漁村,始於北宋,以漁興市,逐漸繁榮成地方口岸。民國鼎盛時期曾達到大小三十六家魚行,四大魚行(見《溫州商業志》,《中國通郵地方物產志》)....

最早鰲江只有十八戶固定漁民,住的是毛竹搭的棚戶,乘坐自製的小『』舢板『』往江中,近海打漁。楊殿前至今有『『十八家巷『』古地名,是最早遷入的十八戶移民,以打魚為業。分別有孫,楊,柳,李等姓。

歷史上鰲江的魚行主要集中在古鰲路段,又稱南大街(魚行後門是棧房,碼道,故有稱行後路魚行,據口述)。鰲江漁民又稱『『黃販,行販』』,意指:每行都是以整船整貨出售,故名。而最初一船一般就指一個魚行....

「何招德」魚行舊址始建不詳,從至今殘留的方形柱礎石推測或為清三代產物。傳承了明代的建築工藝,追求簡約,明朗,莊重,穩健。清初開國三代還普遍沿襲這套傳統,直至晚清,隨西學東漸才慢慢變化,衍生出世俗和形式。

坐南朝北一進正廳大屋,五開間,抬梁穿斗式。原有圍牆,門台,拆毀做宅基地和弄堂。大屋精雕細琢,製作考究,雀替,月梁等細部均有美輪美奐的雕花裝飾,通高近4米,氣派豪華,檐廊飾天花。懸山頂,蓋小青瓦,過去曾飾滴水檐。

過去曾發生不少失竊案。大屋的古構件遺失了不少,比如花板,窗欞。月梁下應有一對花籃,左右相對,如今已不見。

據屋主反映:大屋建於太公(曾祖父)手上,距今約有104年歷史。曾祖父上輩已經開始經營魚行。早先以一條小舢板打魚起家,逐漸積累家私後起這間宅屋。塘古路是明代的九都海塘,外圍即南大街,與江海咫尺。1922年掘新河以利防火,80年代後填新河變新河南路。

何家是小姓,宗祠位於塘川。也和塘古頭幾家塘川移民吻合:說明晚清民國動蕩,塘川等地多出盜賊(見《厚庄日記》),故大戶多移民中心鎮區。如塘古頭的宋來芝。

屋主回憶:兒時的街景尚且一片荒蕪,周圍是一片荒地,僅有曹門,何家及塘古頭等幾家大戶,一望無際,塘路僅以塊石分段鋪設,雨天一片泥濘....

當年塘古路雖非百年商埠,當年曹柳路以下也屬於窮鄉僻壤,1939年-1942年日機的硫磺彈都「不捨得」扔這裡,是難民主要的避災區,但卻有如此裝飾考究的大屋,不得不讓人匪夷所思。也間接推斷:解放前,乃至抗戰時的鰲江,以及百年商埠已是一片富麗堂皇,婀娜多姿的水鄉古鎮,且繁榮鼎盛。

無奈的是:真實歷史已經隨著歷次轟炸以及近現代自然,人為改建原因,湮滅無存,只能憑想像和殘留的一鱗半爪,去揣摩當時的盛況了。

塘古頭

「何招德」魚行 攝於2012年

攝於2018年4月

【溫州故里鰲江陶山】鄉土頻道

同走人生路橫陽留守老青會/群

鰲江文化與旅遊論壇

橫陽文史群

古道文化群 (oldcat555)

長按/掃描:關注更多有料鄉土,微觀歷史

號外:老鄉們,我們一起來做一件事吧:【溫州故里復興公益基金會】,你來贊助,我們來複興。如果可以的話,就這麼定了,明天去民政局登記!

我們是有夢想的團隊:

認籌鄉土文化,遺產,建築的修繕與活化。誠邀家鄉各界熱心人士加盟,玉成。更離不開熱愛鄉土文化的親們以及大家多多垂注,不棄。全體,頓首。

未來將以讚賞,眾籌形式進行項目籌資,並統一公布資金使用情況及贊助人名字,金額(如地方文遺,小吃掛牌宣傳等案)。您的加入是傳統鄉愁文化復興的保障。

ISO讚賞專用碼

地方公號需要打賞,花草需要雨露,感恩您的點滴潤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溫州故里鰲江陶山 的精彩文章:

血色浪漫-珍嶴古道

TAG:溫州故里鰲江陶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