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消失的煤油燈

消失的煤油燈

從記事起,家裡就用煤油燈,這是當時偏遠山區人們照亮的主要工具。我的記憶中,煤油燈是自製的,在那個物質饋乏的年代裡,很多生活用品都需要自給自足,即使你有錢也並非能買得到。煤油燈的光只是黑暗中的一絲亮光而已,宛如一隻熒火蟲,在鄉村漆黑的夜晚世世代代點亮著人們的夜晚,比起現在的照明那是相差甚遠,但那跳躍著的星點般的亮光永遠留在記憶里。

我家的煤油燈是用舊墨水瓶製作的,在墨水瓶蓋上打一個圓孔,用鐵皮製成燈芯模插到圓孔里,棉花捻成的棉繩作為燈芯,將燈芯穿在燈芯模里,伸進裝有煤油的墨水瓶里,外面留一小部分,這樣煤油燈就做好了。當然也有人家用類似小碟子一樣的燈盞,邊緣放燈芯的煤油燈。為了擴大照亮範圍和亮度,將煤油燈放在燈樹上。普通人家的燈樹是用木材做成下面比較重、比較大點的或方或圓的可以平放的燈托,卯一根約一尺左右高的擀麵杖粗細的木棍,木棍頂端比較粗圓一點,在上面鑿出一個剛好放置煤油燈的碟狀圓形,作為燈座。講究點人家的燈樹也有其它材質,上面還可以雕刻花鳥魚蟲等,看上去很精緻。

夜色暗下來,家裡就會點起煤油燈,為了節省煤油,一般只點一盞。吃完晚飯後,一家人坐在炕上圍著煤油燈,母親在燈下做針線活,我們在一張小桌了上看書,有時,父親在家時,也教我們象棋,就在那時學會了下象棋,遺憾的是後來再沒有深研,水平一直停留在當時。煤油燈點久了,燈芯留在外面的部分燃盡了或是棉燈芯燃燒後結了殘渣,這時燈就會變暗,母親就用針挑一下,燈又恢復了先前的光亮。

後來,父親從外面帶回來了比先前稍微先進的罩子煤油燈,我們稱之為罩子燈。罩子燈底座用厚玻璃材質做成,裡面注滿煤油。燈頭一般以銅製成,形狀如同張嘴蛤蟆,一側有可以調節燈芯大小的旋鈕,用來控制燈的亮度,四周帶有四個爪子,用來卡上面的玻璃罩。燈頭與燈座都有螺絲絞,可以擰在一起。燈芯依然使用棉繩,一頭伸到燈座內,便吸到煤油,一頭卡在燈頭上從蛤蟆嘴中伸出,然後在燈頭上罩上一個形如細腰大肚的葫蘆的玻璃罩,用來擋風。只要用火柴點著繩頭,並罩上玻璃罩,便完成點燈的動作。罩子燈比之前的煤油燈亮堂了許多,而且可調節亮度,看起來又晶瑩剔透,當時覺得非常洋氣,也是個稀罕物,很多人家裡沒有。由於比較費油,況且玻璃罩容易打碎,所以只有學習和家裡來客人時才使用,通常還是用原始的舊燈罩子燈。

當時還有一種煤油燈叫馬燈,從名稱上就可以略知一二,這是古代騎馬夜行時可以掛在馬身上的燈,既可防風雨又可用手提。這種燈形狀比較大,下端有一個盛油的器皿,封口有螺絲蓋,全封閉。上端有兩個鐵蓋,中間留有空隙,便於出氣。中間是類似罩子燈的燈頭,外面是橢圓形玻璃罩,通常用鐵絲網住,以免碰碎。整個燈外形是鐵的框架,還有一根鐵絲提手。馬燈通常情況下不太使用,只有過年和戶外行走時才點亮。

社會飛速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照明工具已經成為歷史,只剩下我們這一代人深深的記憶。這一盞煤油燈,訴說過多少童年故事,承載過多少溫馨畫面。這一盞煤油燈,照亮了世界,照亮了心中的希望,照亮了前行的漫漫長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攜心遠行 的精彩文章:

好想給你送雙拖鞋,又怕你嫌不好看
電視節目,你怎麼看?

TAG:攜心遠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