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興事件折射的未來:為什麼悲觀

中興事件折射的未來:為什麼悲觀

中興事件引發的討論,基本分成兩個站隊。一派認為中國在現代科技上的研發已經卓有成效,在更前沿的晶元領域追趕上只是時間問題。另一派則持悲觀態度,認為在很多高端的領域裡中國離美國尚有不小的距離,在短期內看不到中國有翻身的機會。

粗略地審視中國的工業體系,不難得出中國當前的工業體系已經比較完善的結論。我們基本具備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所有主要工業品的生產能力,並且以低成本的優勢,在過去數十年站上了世界工廠的領獎台。但我們從世界的生產鏈條中納入到自家的,基本都是舊時代的技術和工具。引以自豪的高鐵技術,真正的優勢仍然是成本,並非在技術上遠超落地了幾十年的日本法國。即使是舉國之力投入的載人航天,追趕的也只是上世紀的蘇聯美國,而伊隆馬斯克,一個私營領域的企業家,卻創造出可回收的革命性航天技術,不可不謂一種降維打擊。

其實,一個真正具備價值的問題是,為了達成高端科技的自主研發和生產,中國人需要付出多高的成本?另一個更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即使實現了晶元等高端科技的自主研發,在下一次科技浪潮到來之前,中國能真正具備執牛耳之體制嗎?

曾經,兩彈一星,航天科技,為中國在世界上賺足了面子。但,以愛國情懷為驅動撲進高精尖技術領域能具備可持續性嗎?科技發展的源動力是什麼?

很多人不了解科學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是對真理的追求,對自然的好奇。很多人,希望中國「不打好地基就建樓」,急切要求將研究轉化為應用,甚至譏笑和抨擊基礎科學研究。

北大的科學史學吳國盛教授解釋了自己寫《什麼是科學》這本書的深層動機:

1、一百年來,本著我們一向熟悉的實用態度來學習西方的科學,中國的科學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本實現了「科學救國」的理想。

2、但是,今天我們面臨新的歷史使命。中國人在解決了落後挨打、貧窮挨餓的急難之後,要復興中華文化,成為引領人類文明之未來的力量。在這個新的形勢下,仍然用實用的態度來對待科學和科學家,就無法真正完成這個新的歷史使命。

3、今天,我們的科學事業面臨基礎科學薄弱、原始創新乏力這樣的嚴峻挑戰。如果不能深入思考科學的本性、科學的本源,我們的科技政策和科研管理就可能違背科學的內在邏輯和規律,人為製造發展的障礙。

當然,科技發展不僅包含了基礎科學的研究,也包含科技轉化服務於人類。後者靠的是「市場之手」的推動。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使中國人基本沒有缺席PC時代興起的一系列創新,雖然我們基本都還是跟班。在晶元處理器,電腦操作系統,圖形處理器,手機操作系統,人工智慧等領域,執牛耳的仍然基本沒有中國的身影。

即使中國人在科學上已落在後面,但仍覺有些「自留地」的優勢。

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圍棋。圍棋是中國少有的數目化事物,它兼具西式的精確量化,以及東方的混沌哲學。圍棋的計算,許多局部死活,都有惟一的「最佳一手」。在高手的對決上,有一種很難以描述的對整體思考的系統感。以至於這一塊基本沒有西方人的影子。

所謂大局觀、天才的感覺、石破驚天的一手,都被認為是計算無法企及之處,需要靠悟,似乎其間的智慧必須依靠古老的師徒制才能傳承。

但阿爾法狗贏了人類圍棋冠軍,幾乎是科學對東方哲學神秘高地的一次衝擊。這是又一次降維打擊。

這類例子數不勝數。

在信息社會的國際空間里,中國是個網路強國。不過這個網路強國架構在微軟的Windows和Google的安卓上。

我們的牆越來越高。在面對數字貨幣這樣新興的產物蓬勃興盛的時候,我們選擇一刀切監管,選擇趕跑敢於冒風險探索新事物的創業者,選擇規避風險,選擇做一隻頭埋土裡的駱駝。在晶元行業風聲鶴唳的時候,猛然發現,中國人突圍的點卻可能是ASIC礦機,靠著市場逐利自發發展起來的一種晶元設計。但是,這個國家的第一反應,卻是在第二大礦機生產商設立黨委支部。真可謂可笑可悲。

中國做好準備去拿下新的科技浪潮的聖杯了嗎:我們的金融市場制度完善到能夠鼓勵良幣,驅除劣幣了嗎?我們保護知識產權的制度足夠強大到人們不用擔心勞動成果被剽竊了嗎?我們真正呵護了每個人表達自我的權利了嗎?我們的教育真正鼓勵孩子獨立思考,探索世界了嗎?我們真正脫離了傳統文化里那些桎梏了嗎?我們成為一個真正熱愛科學的民族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慢思拙見 的精彩文章:

TAG:慢思拙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