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俗大雅中如何脫俗

大俗大雅中如何脫俗

在欣賞中國畫的時候,常聽人說到「匠氣」、「俗氣」等語彙,這屬於雅與俗的理論。在古畫論里如清代鄒一桂《小山畫譜》中,有「畫忌六氣」的說法。

六氣既:俗氣!如村女塗脂,著花衣花褲,見之令人作嘔,也叫庸俗氣。

匠氣!也叫市井氣,無筆法墨法,雖工細而無力無韻,如工藝品中的畫面非常甜俗。

火氣!也叫霸悍氣,用筆劍拔弩張,似乎蒼老,習氣縱橫,著色艷麗。

草氣!就是草率氣,急躁求成,油滑草率,筆墨漂浮,粗而不雅。

閨閣氣!即線條軟弱,骨力全無,如婦女描花。

蹴黑氣!即污脹氣,不知理法,無知妄作,遠近不分,層次不明。

以上六氣均為「俗氣」。按新的含義,都是從審美條件出發的,犯了六氣的,最低限度格調不高。《學畫淺說》里說:「筆墨間寧有稚氣,毋有滯氣;寧有霸氣,毋有市氣。滯則不生,市則多俗,俗尤不可染。去俗無他法,多讀書,則書卷氣上升,市俗氣下降,學者慎之。」

高鴻武老師畫作賞析

「俗」同「雅」是相對的。古畫論里,反對俗的同時就提倡「雅」。

高雅!古淡天真,毫無色相。

典雅!布局有法,行筆有本,有變化而不離規矩。

雋雅!平原疏木,遠岫寒沙,筆墨無多,其味無窮。

和雅!神恬氣靜,躁妄之氣,見之頓消。大雅!集前賢各家之長,自成風度。

鄭玄《周禮注》:「雅,正也。」文人畫論中的所謂「雅」,涉及到畫家的藝術風格,並反映畫家的思想、意境與審美標準。在法國沙龍,徐悲鴻獲了獎,老師達昂對他說:我教學生不是為了獲獎,我要學生做大事。要有自己的東西,而不是去迎合某種東西。迎合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就是俗氣。所謂「雅」必須要有自己獨特的東西,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高鴻武老師畫作賞析

對「俗」字的含義,我們僅指「庸俗」而言,絕不指「世俗」,更不指「通俗」。當年所謂的文人畫家都不接受齊白石,說他的詩是「薛蟠」體,說他沒有文化,沒有很深奧的道理。在當時那些秀才、舉人、老爺,甚至一些教授,都不願和他坐在一起,說他只是個木匠,木匠哪有文化?這實際上是對藝術的本質不了解。齊白石的畫是對生活的自然而然的流露,也是他生活理想的感情升華,他就是把平常的東西說出來,非常口語化,非常民間,非常淳樸的語言。事實證明,現在齊白石已經得到大家普遍的承認,他由過去的平常變成現在的高深,由「俗」變成「雅」了。

高鴻武老師畫作賞析

唐時王維開創了今天的水墨畫,並且最早提出「詩中有畫」。他的詩能讓人感覺出畫意。我們常說「畫要有意境」,意境就是詩,可以理解成小橋流水,輕歌曼舞,也可以理解成史詩、記事詩,詩本身就是生活精華,畫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為作詩而作詩,為作畫而作畫,就非常做作,非常勉強。

高鴻武老師畫作賞析

回憶一下敦煌的藝術,回憶一下唐朝的藝術,回憶一下元代的永樂宮壁畫,它們都是色彩非常濃烈的,那為什麼把它認為是很高雅的藝術而不認為它是俗氣的藝術?是因為人們喜歡遠的東西,近的東西反而不去接受。但還有近的很多東西,在生活中人們也能接受,比如故宮,那些雕樑畫棟,紅磚碧瓦,從來就沒有人認為那是不好的、俗氣的東西。

高鴻武老師畫作賞析

是不是戴上了皇家的色彩就使人覺得高雅了呢?不是的,人們對藝術的高低評價,就如同大浪淘沙,會慢慢沉澱,形成一個真正的標準。如果隨意性地點點刷刷,就認為是了不起的藝術了,那就成了最俗的東西了。千篇一律、重複別人的作品、重複自己的作品,甚至醉心於權勢名利,那當然就是俗氣了。

高鴻武老師畫作賞析

清代畫論里還提到過三種「雅氣」:其一廟堂氣,氣勢磅礴,落落大方,莊嚴肅穆者;其二書卷氣,恬淡沖和,清高絕俗者;其三山林氣,出世脫俗、不食人間煙火者。當然,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所有的藝術都是反映當代精神的。每個歷史階段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品和代表精神。

高鴻武老師畫作賞析

藝術的雅與俗從根本上來講,要有自己的語言,要有獨創性。任何藝術都是對生活精華的提煉,並且能夠與眾不同。畫不同於詩歌,詩歌不同於歷史,歷史不同於文學,不同的門類有不同的特點,是根據個人的體會創作出來的。如何把前人的成功基礎與當今時代社會結合起來,變成自己的東西,最終形成自己的語言,而且這種語言不能平庸,不能千篇一律,不能重複,這時的你,就離「大雅」很近了。

高鴻武老師介紹

高鴻武,字龍首山人。1937年出生於遼寧鐵嶺,1957年考入瀋陽體育學院,1961年於瀋陽體育學院畢業留校任體操副教授,1977年結業於魯迅美術學院山水畫進修班,2004年入瀋陽塞北書畫院,跟隨國畫家王元石學習山水畫,2011年定居北京宋庄畫家村。現為遼寧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瀋陽市美協會員、中國職業畫家協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原衍藝術 的精彩文章:

「穀雨潤筆」原衍藝術系列筆會

TAG:原衍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