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0句話說透大武漢!

10句話說透大武漢!

10句話說透大武漢!

最近,大武漢火了。

因為兩位貴客的到來,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這座美麗的城市。

不管是地道的老武漢人,還是身在武漢的異鄉人,都為此感到莫大的榮幸。

武漢到底有啥特別?怎樣向外地客人介紹武漢?

下面10個關於大武漢的歷史常識可是你以後吹牛的好資本哦!

1

91歲「武漢」,曾經的直轄市,現在的國家中心城市

人口超過千萬、地區生產總值超萬億、國家中心城市,

這就是我們的大武漢。

大武漢,被長江與漢江分割成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現轄13個行政區,總面積8494.41平方公里。

3500多年前,商朝先民在武漢黃陂區築盤龍城,它被認為是武漢城市之根。

但武漢的歷史才91年。1927年1月1日,國民政府宣布漢口、武昌、漢陽合為京兆區,定名武漢,首次統一行政建制。

國民革命失敗後,三鎮分治設漢口市(1926年10月)和武昌市(1926年12月)。1949年5月16日,武漢三鎮解放,復統稱武漢市。

1954年6月前,武漢市為中央直轄市,其後為湖北省轄。1986年12月,國務院公布武漢市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83年-1992年實行計劃單列市。

現在,國家發改委已明確提出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20世紀30年代武漢三鎮地圖

2

武漢三鎮鼎立始於1929年,「小弟」漢口的形成最晚

漢口的形成歷史,就是濃縮的大武漢的繁榮史。

武漢的江北(漢陽)與江南(武昌)的形成早於漢口。其中,武昌古城起於公元223年孫權築夏口城起,已跨越1800多年歷史。

而漢口在明代以前,不過是毗連漢陽的一個水曲荒洲。直到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北麓入長江,將縣治所在地「翻」到了漢水南岸。

與武昌、漢陽江邊的陡岸相比,漢口的江岸是大片平灘,停船方便。於是,這塊陸地成為了大小船隻的避風港——漢口(漢水古名夏水、沔水,故漢口也稱夏口、沔口)。

漢口的發達,得益於漢水的改道。到了20世紀初葉,漢口已發展成為世界十大城市之一。1918年美國《豎琴》雜誌刊載了《中國的芝加哥》,其中寫道:漢口在全國商品市場上所處的地位,可與芝加哥在美國的地位媲美。

1929年漢口成為「漢口特別市」直屬於國民政府。自此,武漢才正式擺脫古代武昌府 、漢陽府,與武昌、漢陽三鎮鼎立。

如今,漢口已成為武漢的金融、商貿、對外交往中心。

李白游黃鶴樓

3

李白給武漢取了別名「江城」,但「江城」不只有武漢

武漢又稱「江城」。

這個名字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與號稱「詩仙」的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詩作《黃鶴樓聞笛》有關。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詩中的「江城五月落梅花」,就是武漢叫「江城」的最初由來。

但很多人不知道,武漢可以叫江城,但江城不一定就代指武漢。

因為,在兩千多里之外的東北,也有一座叫江城的城市。它就是吉林省的吉林市。

吉林市是全國唯一一個與省份同名的城市,被稱為北國的江城,是因為松花江穿市而過。據稱是康熙為吉林市命名為江城的。

長江與漢江交匯處

4

武漢是中國的「心臟」,武漢的「心臟」在江面上

武漢,地處華夏之「中」,坐擁「天元」之位,承東啟西接南轉北。

在武漢市地圖上看,武漢市的中心大約是兩江交匯的江面上。

而對於武漢這個三鎮合一的城市,又不太可能只有一個中心,加上地理上的中心沒有地,於是在兩江三鎮就形成了各自的中心。

漢陽有鍾家村,王家墩,漢口有西北湖,江漢路,武廣,武昌有中南,徐東,光谷,漢街,亞貿等等繁華之處。

東湖鳥瞰圖

5

166個,武漢是中國擁有湖泊最多的城市

武漢,因水而興,因江而魅。一城秀水半城山,是武漢最好的寫照。

武漢現有大小湖泊166個,被稱為「百湖之市」,在正常水位時,湖泊水面面積803.17平方公里,居中國城市首位。

東湖是中國最大最美的城中湖(水域面積達132.37平方公里)。梁子湖是全國生態保護最好的兩個內陸湖泊之一。

東湖時時皆美、處處皆景,綿延100多公里的世界級東湖綠道,是國內首條城區內5A級旅遊景區綠道。

傍晚的長江大橋

6

11座長江大橋,305歲保壽橋是「橋都」最老的橋

有江有湖,自然少不了橋。所以,武漢又稱「橋都」。

待到2019年,11座長江大橋,將共同串起武漢內環、二環、三環、四環、外環。漢江之上,知音橋、月湖橋、晴川橋、古田橋……每多一座橋樑,便更添一分風采。

當然,算上河流、湖泊上的橋,數量就不計其數了。

其中,武漢最老的橋是保壽橋,距今已有300多。

保壽橋又名裕麟橋,始建於清朝康熙初年(1662年)前後,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在漢經商的山西、陝西商人集資重修。1988年公布為武漢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新中國成立初期,保壽橋下可見河水(即玉帶河),後來河道廢棄填平,橋面被水泥覆蓋,成為保壽巷一段路面。

上個世紀90年代後,這裡被稱作「老鼠街」,人來人往,商業興盛,保壽橋淹沒在賣場之中。

百吃不厭的武漢熱乾麵

7

民國奸商陰差陽錯發明了熱乾麵

「河南人愛大蔥,四川人愛辣椒,要問武漢人愛什麼?我愛武漢的熱乾麵!……」

這是知名作家董宏猷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創作的一首思鄉歌曲《我愛武漢的熱乾麵》。

作為武漢最有名的小吃,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初,武漢還沒有熱乾麵,老武漢人過早大都吃切面。當時在漢口長堤街,有個叫李包的小販,在關帝廟一帶靠涼粉和切面為生,但生意一直不溫不火。

這一天,天氣熱得跟蒸籠似的,人們大都賴在家裡不願出來。一直到天擦了黑,還剩下很多面沒有賣出去。這可怎麼是好?

丟掉多可惜。李包一咬牙,把這些剩面全部煮熟瀝干,然後晾在了案板上,想著等會兒面涼了就先收了攤,只祈禱著這些煮熟的麵條能撐過這一晚。

然而剩面很多,煮起來時間長了不免手忙腳亂,一不小心,李包把案頭上的油壺碰到了,平常用來調涼粉的麻油盡數灑在了麵條上。李包無可奈何,只好將撒了油的麵條拌勻了重新晾放。

轉眼間一夜過去,幸運的是麵條並未發餿。不過心有顧慮,麵條成了這番模樣,再像往常那樣做的話,肯定油膩得吞不下肚。李包思來想去,做了一個平常從來不敢想的決定,改變麵條的做法。

李包將拌油的熟麵條放在沸水裡稍燙,撈起瀝干入碗,然後又加上賣涼粉用的調料拌勻。不想竟弄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

一些出來過早的人嗅得香味,一個個被吸引了過來,爭相購買,吃完一抹嘴直誇美味。

有人心生好奇,問李包賣的是什麼面。李包腦筋急轉,脫口而出,說是「熱乾麵」。

就這樣,陰差陽錯間,熱乾麵誕生了。

8

碼頭文化造就了獨特的武漢方言

「么樣唦,拐子?」

「夥計,冇得么事吧?」

「你屋裡的婆娘又欺負你了?」

一方水土一方人,炎熱的氣候,悠久的碼頭文化,形成了武漢人嗓門大、性情急躁的特點。

但因為武漢最早屬於移民城市和碼頭城市,人員混雜,因此武漢也具有很強的包容心。

但最標準的武漢話,追根溯源以江漢區和硚口區為準。然而洪山區使用最普遍的語言是普通話。

武漢的方言和四周的湖北城市都不一樣,加上其他因素,武漢人出去一般不會自我介紹是湖北人而直接說自己是武漢的。

其實湖北省整個省沒有一個統一甚至接近的方言,因此不存在「四川話」「廣東話」「東北話」這樣的籠統概念。

水杉

9

武漢的市樹和市花:水杉、梅花

說起武漢的市花,可能有人知道,但說起武漢的市樹,大多數武漢人都會蒙圈。

1983年,武漢市組織市樹、市花評選,經群眾投票評選,在各10種候選植物中,水杉和梅花高票當選為市樹、市花。而市樹水杉因在街頭很難看到,長期被人忽略甚至遺忘。

武漢市有30多萬棵行道樹,法桐、樟樹分別佔14萬、10萬餘棵,而水杉數量不到4萬棵。實際上,武漢的水杉種植面積並不少,但絕大部分種在新城區。

統計顯示,全市水杉種植面積2654公頃,其中中心城區182公頃,僅占約7%。

專家認為,武漢夏天很熱,為追求好的遮陰效果,在行道樹種的選擇上,偏愛法桐、樟樹等高大挺拔、冠大陰濃的樹種。

而樹冠較小,生長速度也不夠快的水杉,無法與法桐、樟樹爭鋒,淪為配角。因水杉在武漢街頭太少。

10

「濕地之城」,國家濕地公園最多的城市

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是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也是環境保護中的重要一環。

作為「百湖之市」,武漢濕地資源居全球內陸城市前3位,濕地面積佔全市國土面積近四成。武漢因此被譽為「濕地之城」。

國家林業局公布的2017年試點國家濕地公園驗收結果顯示,全國共有84個試點國家濕地公園通過驗收。

自此,武漢成為國內唯一一座擁有6個國家濕地公園的城市,也是國家濕地公園最多的城市。

這6個濕地公園分別是:

東西湖區金銀湖國家濕地公園、東湖國家濕地公園、江夏區安山國家濕地公園、蔡甸區後官湖國家濕地公園、東西湖區杜公湖國家濕地公園、江夏區藏龍島國家濕地公園。

編輯:天心君

出品:萃辰天心書院

地址:武漢市江岸區解放大道解放公園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萃辰天心書院 的精彩文章:

誤解了太多年,蘭亭集會不只是名流雅集,更是……
為什麼人到中年,就該多讀《中庸》

TAG:萃辰天心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