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華北UFO振奮國人,原來是專家網友聯合造謠!

華北UFO振奮國人,原來是專家網友聯合造謠!

4月27日晚8時許,華北地區的空中出現了一道神奇的雲跡。一時間各種推測充斥網路,哪一種更靠譜呢?筆者經過分析認為,都不靠譜。

說法1:助推-滑翔高超聲速武器試驗

火鳥網轉載某自媒體分析認為這是高超聲速武器飛行試驗,直接論據是「助推段進行了大角度變向」和我國高超聲速導彈「主動段飛行壓低彈道、非連續助推直接起滑」的特徵相吻合。該作者還補充道「在從垂直上升到轉入水平飛行的時候噴射的尾跡沒有中斷,說明沒有關閉發動機。這意味著我們的高超音速技術再進一步,省去了關閉助推器再啟動的步奏,有利於保持導彈的速度。技術水平遠超美國。」

米格評:這位作者首先否定了航天發射的可能,方向沒錯但論據實在不忍直視。大家可以買航天科普書自行批駁,我就不談了。

首先,若想判斷這個軌跡是「壓低彈道」,你得知道正常彈道也就是最低能量彈道是啥樣子。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嘛。其次,這位作者有一點說的很對「導彈升空後進入日照區域被大家發現,然後變了個方向一頭扎向地面然後消失了。大家所看到的只是在高空飛過彈道頂點後進行了劇烈的變向機動,然後改為向下飛行。」所以僅根據一段可見軌跡就說二子級一直工作下去不存「非連續助推」是站不住腳的,無法得出技術進步的結論。

所以,如果僅看這段軌跡,既無法確認彈道是否低伸也找不到肯定或否定「非連續助推」的證據,根本無從得出高超聲速武器飛行試驗的最終結論。

說法2:反導試驗

中國氣象科普網微博援引某網友解釋:「我國又一次本土防衛試驗,天朝威武!」

米格評:單從軌跡上講還沾點邊,畢竟反導攔截彈為了追蹤運動目標會持續機動飛行。此前在西域反導靶場周邊的群眾曾拍到過某型攔截彈二子級機動飛行的畫面。但,目前我國唯一一部投入運行的精密目標跟蹤雷達建在天山南麓戈壁深處,你在華北北部搞反導試驗靠誰指示目標、引導攔截呢?除非地球是平的。

說法3:「北斗」導航衛星發射

大河報等媒體援引網友推測:「這是今晚在太原衛星發射基地發射的北斗衛星,由於在高空變軌,划出漂亮的曲線,華北很多地方可見。」

米格評:首先感謝大家對北斗全球組網任務的關注。根據規劃,北斗全球導航星座涉及到三種軌道:地球靜止軌道(GEO),傾斜地球同步軌道(IGSO),圓中間地球軌道(MEO)。這三種軌道的導航星均由「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選配「遠征一號」多星上面級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送入軌道的,並無太原基地什麼事。

說法4:「風雲」氣象衛星發射

米格評:發明這種說法的朋友起碼還知道「風雲」氣象衛星中的太陽同步軌道(SSO)星「風雲三號」系列是從太原基地發射的。但很抱歉,「風雲三號」系列的發射間隔較大。首星入軌約兩年半後才發射風雲三號B,又隔了近三年發射風雲三號C,再四年後才發射風雲三號04星(轉正後叫風雲三號D)。這是由於技術的進步,後續星的壽命和功能都有所增加。這四顆星是按照上午星和下午星輪替發射的。如果按此發射間隔推算,近三年左右不會再有新的風雲三號上/下午星發射。另據公開報道顯示,風雲三號03批中的上/下午星將於2020年和2021年發射,也符合這個頻率。

說法5:「高分五號」遙感衛星發射

環球網比較有責任心,採訪了兩位「專家」。

其一的航空專家王亞男說「高度估計超過8000米,沒有聲音,看起來像是巨大的飛行手電筒。」他還援引網友觀點「這有可能是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的長征四號乙火箭搭載高分五號衛星航天發射。」

其二的導彈技術專家、核戰略專家楊承軍則說「從視頻和畫面分析肯定不是大型運載火箭,長征4大約30多米長;其次肯定不是遠程或洲際的彈道導彈。」「我國的大型火箭具備滑翔和變軌技術,但這種滑翔和變軌技術是長距離的和緩慢的,但從照片和視頻看這道飛行物的角度很小,拐彎很急,很靈活。因此不可能是大型飛行物。」他還認定這種飛行軌跡不是導彈發射,後者有火焰噴色,火焰噴射是有方向的,而不是拐著彎的。他認為很可能是小型火箭(長度在2米之內),帶有動力的小衛星或者其它用於科學探測的小衛星。

米格評:這二位神仙各有結論,咱們也只好逐一反(da)駁(lian)。首先,8000米這個高度來的很無厘頭。您真的算過?咱們可以用簡單的三角函數算一下這個高度物體的最遠可視距離:約323千米左右。如此推算,京津、河北東部和山東的朋友根本看不到這個夜空奇觀。當然,專家還是很嚴謹的,他在數字前面加了個「超過」。用一個根本看不見的高度做基準,說「超過」當然挑不出錯。真是圓滑啊。

其次,射向問題。「高分五號」是一顆SSO星,太原和酒泉的SSO射向都是南偏西。而綜合目前太原、鄭州、北京、內蒙多地的目擊報告可知這個物體是朝西偏北方向飛行的,純粹對不上。

再次,機動能力和飛行質量是兩個沒有直接關聯的量,還要綜合考慮飛行速度、姿控能力、彈體強度等因素。殲-7G輕不輕?視距內作戰照樣被殲-11B吊打。因為後者的動力和氣動優勢使其機動能力遠勝前者,可輕鬆佔據有利攻擊位置。

最後,這文藝的雲跡分明是固體火箭發動機的傑作。固體推進劑燃燒會形成高溫高壓煙霧,導彈邊拐彎邊噴煙自然會形成拐彎的尾跡。您說的火焰噴射那是液體火箭發動機啊。我好歹也看過「長征二號F」二子級過境,高空中暗弱的火點跟固體火箭因高空空氣稀薄而誇張擴散的尾跡完全不同。

順便誇獎一下楊專家的視力,比肩大型光電經緯儀、不輸孫行者。

結論

這個神秘的軌跡倒是誰留下的?嚴謹的說單憑軌跡特徵根本無法判斷具體型號,筆者只能定性為一次壓低彈道飛行試驗。為了控制射程,二子級啟動數秒後即大幅壓低飛行仰角。由於地球曲率和觀測方位造成的視覺效應,導彈看似一頭紮下去。實則是轉入小仰角飛行階段。生活在平原地區的朋友可以留意過境航班,處於固定巡航高度的客機看起來也在沖著地平線飛。

一般來講,低彈道主要用於在有限射程內將彈頭加速到正常再入速度,以盡量模擬全程飛行時的再入環境、有效考核彈頭工作可靠性。關注公眾號「米格的空天小站」可獲取更多高質量軍事科技資訊。本文系軍事自媒體「米格軍事評論」在騰訊新聞和天天快報發布,未經授權轉載改編,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格空天防務 的精彩文章:

首都反導系統高調曝光,大國人民卻振奮不起來
敘防空部隊上演教科書式攔截!美國斬首神器失靈?

TAG:米格空天防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