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火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慢慢變成了死星?

火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慢慢變成了死星?

火星有著與地球非常相似的條件,但這兩顆星球卻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景象,前者是毫無生機的貧瘠之地,後者則是生機盎然的生命樂土。

就像地球一樣,火星也是一顆岩質行星,只是要比地更小,它的質量不到地球的11%,半徑約為地球的一半。火星的自轉軸差不多與地球傾斜相同的角度,這意味著火星上也會出現四季交替。但由於火星距離太陽更遠,公轉周期更長,所以每個季節也會持續更長的時間。火星的自轉周期也與地球類似,差不多也是24小時。

四十多億年前的遠古火星想像圖/Credit: ESO/M. Kornmesser

根據太陽系宜居帶的定義,火星也正好位於宜居帶中。然而,火星表面很冷,平均溫度只有-63 ℃,表面氣壓極低,這樣的環境無法維持液態水的存在,生命也就不會存在。但從火星表面的地質環境來看,火星在遙遠的過去曾經是一顆溫暖的行星,並且就像地球一樣存在全球性的海洋,那裡有可能成為生命之源。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火星變成如今這般荒涼呢?

這一切都要歸因於火星磁場的消失。由於地球內地核是固態的,外地核是液態的,所以會出現較差自轉的情況,由此產生了磁場。遠古火星可能也像地球一樣擁有磁場,但在四十多億年前,火星北極曾經可能遭受過矮行星的撞擊,這場碰撞導致火星地核中的熱量大量耗散,內部迅速冷卻,磁場逐漸消失。沒有磁場的屏蔽作用,太陽風將會逐漸把火星的大氣層吹飛,導致氣壓下降,表面的液態水海洋快速蒸發掉,最終演變為現在這麼貧瘠的世界。

簡單地來說,火星與地球相似,是一顆岩石星。它是一個布滿鐵鏽和沙漠的行星,顏色非常漂亮,但卻是一個全無生機的死星。

火星直徑是地球的一半,一天與地球相近,一年相當於地球的兩年多。它的表面沒有穩定的液態水,大氣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氣壓相當於地球表面的1%。最高溫度為27度,最低溫度為-133度。

火星的地貌壯觀,在雄偉的薩西斯高原上,有高過珠穆朗瑪峰三倍的高山。還有象刀痕般長達4000公里、深達8公里的大裂谷,還有太陽系裡最大的三個撞擊坑。其中埃拉斯深坑深達8公里,直徑約2000公里。這裡到處都是水流衝擊和水侵蝕的痕迹,但卻找不到水。

火星上也有風,也有雲。風,是高原一帶平時就有很多不大的旋風,雲是呈橫條形的冰雲。

此外每年春季都會從南半球的阿奇諾斯高原颳起大風,大風席捲起千丈的粉塵遮天蔽日,一路向東向北,迅速穿過赤道線,只需一周左右的時間,就會席捲全球,此後會持續二到三個月才會漸漸消退。

一道斜線彎曲地把地表斜著分作南北兩塊,南半球多衝擊坑,比北半球高出近3公里,北半球地勢平坦,是曾經的大海。

沿著曾經的海岸線地帶,有很多海水浸蝕的痕迹,但海卻永遠地消失了。

據科學家們推測,火星的歷史上曾經是個多海的行星,可能與地球有很多相似之處。大約500萬年前,火星外圍處的一顆行星不明原因地解體了,並形成了今天的小行星帶。

然而,這顆解體的行星產生的碎片,有相當一部分轟擊在了火星表面。

其中有三塊50-100公里的巨大碎塊,以每小時4萬公里的速度砸在了火星南部地區,分別形成了今天的埃拉斯坑、伊斯迪斯坑和阿爾吉爾坑。

三塊巨石直接打穿了火星的地殼,震飛了北半球的部分地殼,並形成了薩西斯高原的四座萬米高山。原本積蓄於這一地區的海水,受此變故,開始大量狂瀉千里,形成了「水手大裂谷」等一系列深谷,直接流入了失去了地殼的北方。

天空中的隕石雨同時也傾瀉在了南方,無數的隕石坑中,直徑超過30公里的多達3000多個。經此變故之後,滔天的洪水湧進了北方新出現的大海,火星軌道產生了偏移,內核受損,從此失去了磁場。大氣開始逃逸,水氣開始蒸發,經歷了漫長的歲月之後,地面的液態水完全消失,形成了風暴肆虐的環境。

火星從那時起,就已經死了。

PS: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五月 的精彩文章:

月球上的土壤具備種東西的條件嗎?
我們的宇宙:「有限」限制了宇宙體積,「無邊」則很好地保障了宇宙物理規律的一致性!

TAG:易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