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5年比肩清華、15年媲美加州理工,西湖大學能幫中國造出救命的晶元嗎?

5年比肩清華、15年媲美加州理工,西湖大學能幫中國造出救命的晶元嗎?

在杭州的雲棲小鎮,離風景名勝區西湖15公里的地方,西湖大學正拔地而起。西湖大學校園建設已進入快車道,首期約30萬平方米的校舍將於2020年底前完成。據西湖大學透露:「西湖大學雲棲校區早在2016年底就已經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的形式在正式運行了,是已經建成的建築。主校區雲谷校區位於西湖區三墩鎮,正在建設中。」

西湖大學平面圖

說起這座大學離不開一個牛人。

他就是施一公。

「當所有精英都想干金融,這個國家一定出了大問題!」「如果教育一成不變,我想中國的技術也會止步不前。」

施一公

施一公,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 。在美國生活了18年,中美兩國的教育經歷,讓他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大學的科研和教育體制都亟待改進。

投身西湖大學對他而言無異於創業。創業維艱,離開清華大學擔當西湖大學校長,他首先要面臨的就是建校資金的問題。

西湖大學與其他大學最大的不同在於:其辦學資金將不再完全依賴政府撥款,經費主要來自於西湖教育基金會、辦學收入、競爭性科研項目經費及人才政策支持經費。政府扶持資金僅做補充。這開創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先河。

要知道即使是民辦大學也依賴於政府撥款。在西湖大學的創辦初期,雖然杭州市政府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了支持,但一旦學校正常運行後,經費將主要由西湖教育基金會自己承擔,其他費用仍有其他渠道,如上述所說。

有報導稱,截至2017年底,西湖教育基金會已為西湖大學募集到社會捐款7.7億元,創始捐贈人包括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北極光風險投資公司創始人鄧鋒、龍湖地產董事長吳亞軍等。

西湖教育基金會為非公募基金會,基金會理事會由施一公、陳十一、潘建偉、饒毅、錢穎一、甘中學、趙偉、陳越光等構成。

定位於科研的西湖大學勢必需要大量研發資金和辦學費用,那麼巨額的研發費用能否得到持續補充?高屋建瓴的教育格局和轉變中國現狀的情懷,能否讓施一公校長創造中國的斯坦福?西湖大學看上去很美,但所要面臨的挑戰不小。

關於西湖大學的三個疑問

「到2019年年底,西湖大學師資規模將超過擁有2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學,教師科研水平很可能成為中國之最;5年後,教師科研水平比肩東京大學、清華、北大等知名學府,成為亞洲一流;15年後,在各項指標上和加州理工大學媲美,成為世界範圍內最好的大學之一。」據媒體報道,施一公在杭州的一次公開演講中放出豪言。不過據官方報道,他們已經闢謠!

短時間內,西湖大學真的能成為國內一流大學嗎,如果對比目前的情況,差距還很大。質疑有三點。

第一個疑問:教授們的多重身份真能ALL in?

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找到了西湖大學所屬的官網——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

西湖大學官網顯示,目前主要聚焦於四個研究所,分別涵蓋四個學科——生物學、基礎醫學、理學以及前沿技術。這四個研究所的負責人來頭不小,分別是——校長施一公博士、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的饒毅教授、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教授和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教授。

在四個核心研究所中,只有施一公是ALL in 在西湖大學上的,其他三位研究所負責人都「身兼數職」並且擔任其他大學的校長職務。如此多的職務能否讓知名教授們專註於帶領進入西湖大學的學生搞科研?讓知名教授們不僅僅是「掛名」,而是能夠花更多精力和時間參與到辦學中,還值得商榷。

對此西湖大學反饋到:「事實上,西湖大學有明確地表示過,幾位發起人是通過不同形式參與到西湖大學的建設中,說僅僅是"掛名"是不合適的。」。

第二個疑問,導師為什麼都那麼年輕?

還是翻看西湖大學的官網,你會發現,真正帶博士的教授都極其年輕。點開官網,你會發現眾多85後的研究生導師身影。誠然,年齡不代表學術成就,但是這的確跟媒體上標榜的師資力量相差懸殊。

西湖大學闢謠到,「如果做準確的統計,遠非這樣。經粗略統計,官網公開的35位全職科學家中,僅有7位為85後。不可否認的是,有一波在國外頂尖學府完成博士後工作的優秀青年科學家來到西湖大學,但仍有相當一部分是資深教授,有的成為西湖大學的講席教授、終身教授、終身副教授。且這些科學家為博士生導師,非研究生導師,現在西湖大學僅招收博士生,不招收研究生。」

此外,每個研究所的下面都有一個獨立實驗室的負責人。例如上文提到理學研究所的負責人是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教授,但是理學研究所獨立實驗室負責人是何睿華博士。這裡很難區分理學研究所和理學研究所獨立實驗室的差別。

不過,對此西湖大學對品途表示:「獨立實驗室負責人,英文稱謂為principal investigator,簡稱PI,指的是每個實驗室的課題組長,由他們領導博士生、博士後、助理研究員來進行科研工作。和XX研究所的負責人完全是兩個概念。目前,西湖大學每個研究所下都有數位(至少大於等於7位)獨立實驗室負責人,在西湖高等研究院官網人才一欄看到的都為獨立實驗室負責人。」

申請過研究生的可能會知道,只有博導肯收你,你才有機會有成為他的學生,而每個導師名額非常有限,所以導師有很大自主權。

在這裡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教育界人士對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說到:「知名教授在西湖大學掛名,把申請他所在大學的『落榜生』轉移到西湖大學,這不是沒有可能」。

傳統大學冗長的教育體制,博士生導師主觀的篩選意志,在這裡似乎並未打破?

或許是對招生這一塊沒有太準備好,西湖大學招生培養本來是主業的事情,在官網卻只能在最下方,教育一欄的最後一排才能找到。

對此,西湖大學表示:「西湖大學在招生上一直下有很大的宣傳力度,2018年西湖二期,也就是第二屆博士生的招生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請參見西湖高等研究院官方微信號。」

第三個疑問,出資可持續嗎?

在品途商業評論拿到的一份捐助手冊中赫然標註了,出資建立學校的參與者可以獲得的權益。乍看有一種社群的感覺。

不過這個社群可不是你想進就能進,捐贈額要達到1億以上!但卻可以享受如下10種權益,包括所得稅扣除、有機會被推薦為西湖大學董事、子女教育專享等內容。

其中,西湖大學承諾,每年定期對創始捐贈人子女開放經典課程,提供其在西湖大學生活、學習、交流機會。

這一塊捐助有一點NGO的路子,社群的玩法。巨大的資金門檻,能讓西湖大學持續獲得資金支持,這是第三個疑問。

針對上述三個疑問,品途商業評論致電基金會執行秘書長、西湖大學籌委會秘書處負責人劉旻昊博士,對方表示現階段西湖大學還不接受任何採訪。對於上述疑問不予置評。

但隨後西湖大學對品途表示:「之前披露的捐贈金額不只是來自企業的,這麼說是片面的,一部分也有來自慈善機構,比如敦和慈善基金會。」。

西湖大學質疑後,折射出的問題重重

施一公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談到:

晚宴時,與一位瑞典的知名教授聊天,談到中國的科技發展,他很不屑一顧,我覺得很委屈、很憤懣,但是我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不管怎麼說,我們國家登月已經實現了,你們在哪兒?

但他回敬了一句,讓我說不出話。

他說:施教授,如果我們有你們中國的經濟體量,我們能把五百個人送到月球上並安全回來。

假象和錯覺是我們最大的敵人,這種「地大物博,無奇不有」的陶醉在歷史時期就付出過慘痛的代價。有的人依然爭個面赤耳紅,把GDP排名搬出來說事。批評是因為相信可以變好,而非為了表達喪氣。同樣地,我認為大國崛起從認識差距開始,也並非妄自菲薄。

施一公在清華大學任教授時發現,高考狀元70%、80%都去經濟管理學院,學生都愛扎堆投身掙錢多的領域。不難看出,在中國,他們上的都是「就業型指導大學」,而非「研究型指導大學」。

研究性大學從來不以就業為導向,所以施一公致力於把西湖大學辦成一所真正的研究性大學,這是真正為中國崛起而讀書的大學。

但是研究型大學也需要把研究落地,推動切實的進步。如果僅僅是研究卻無法商業化落地,那麼企業如何能夠源源不斷的支持西湖大學的持續運轉?這是西湖大學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商業是逐利的。

建設研究型大學,研究成果以何種標準來衡量是一個隱藏在研究型大學背後更重要的問題。難道是論文數量?中國目前論文數量達到全世界第一。

據統計,2017年中國的國際熱點論文數為703篇,佔世界總量的25.1%,世界排名保持在第三位。美國的熱點論文數為1553篇,仍居第一位,其次為英國的820篇。

論文數量增多,卻不代表論文的實用價值。

從事高校教育多年的王教授(化名)對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透露:「中國科研的產業化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論文激增的背後是高校教育唯論文視重的體制導致的。」

他透露,現在學校搞科研越來越不願意拿企業的錢。「學校不看你從企業拿錢數量的多少,而更加註重從國家項目中拿科研資金。例如從企業拿100萬,評項目等級時候頂多按照10萬元計算。其次,企業和大學教授容易形成勾連,滋生腐敗。」

一是為了避嫌,二是學校不重視,導致大學教授越來越不願意從企業拿研發資金。

其實高校從企業獲得研發資金本是互利互惠的——企業要求產業化,學校也可以把研發應用。但是在「一刀切」面前無法施展。

另一方面,國家及別的項目考核方式並不要求產業化落地,而是要求教師的科研論文發文數量。這是導致中國論文數量激增,卻產業化落地不明顯的最主要原因。

由於大部分老師的薪資水平、等級評價(教授、副教授、講師)跟其教學水平無多大關係,而與其科研成果有關。導致眾多教師都忙著「搞到」科研經費,在一遍一遍的寫項目,出書,發表論文,藉此賺錢晉級。科研成果能夠轉化為應用的鳳毛麟角。

「一篇論文從立項到實驗作證,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但是解決企業的技術問題卻不是一兩年的事情,有的時候需要10多年的積累。現在高校教師都是三年聘任制,也就是說只能要求你的研發周期在一年到兩年內完成。完不成就得走人,很多老師就會考慮:如果這個項目太難了就不做了,這也是導致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成立自己的研究院,而不願意往高校投錢的原因。」王教授說。

近幾年科技巨頭相繼成立自己的研究院。2017年,阿里巴巴成立達摩院,研究方向涵蓋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演算法等。百度研究院於2014年成立,聚焦於面向未來的人工智慧基礎性研究。

目前已擁有超過2000名科學家及工程師。騰訊的研發建立在三大實驗室——優圖實驗室、騰訊 AI Lab和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基礎上。華為、科大訊飛也擁有自己的實驗室。

企業成立的研究院和實驗室十分重視產業落地。以騰訊為例,最近兩個落地並且可變現的項目翻譯君APP和騰訊聽聽音箱都來自於實驗室的研發成果。

但是相比亞馬遜、谷歌、英特爾、微軟、蘋果等就科技巨頭每年近千億的研究費用,國內巨頭在研究上的投入還有很大差距。

王教授認為,這是導致中興事件背後的深層原因:「搞科研的都覺得自己挺牛的。比如我們的高鐵走向了世界,但是其實我們只是一個組裝工廠,把來自於世界各地最好的技術組裝起來,誠然以前組裝都組裝不了,但不要忘記能組裝不代表你掌握了核心技術。」

2010年開辦的南方科技大學,也在成立時立志改變目前的高等教育現狀。校長朱時清辦學初衷是——對標香港科技大學,從目前來看這個目標還相距甚遠。

不管校長本人多有號召力,影響力,民辦學校首先面臨的是資金問題。業內教育人士對西湖大學也有同樣的質疑:「南方科技大學之前也挺火,現在沒了動靜。清華一年幾十個億的科研投入,能有多少企業會這樣投入一個與自己無關的大學?有這麼多錢還不如投入給自己的研發中心。」

企業逐利,輕科研,重應用和經濟效益;學校逐名,又輕實際應用,重學術論文。導致兩者產生嚴重分歧,這是導致目前高等教育水平與技術水平落後於美國的最重要原因。

如何能夠改變這樣的現狀。只有改變高校教師的單一的論文考核方式,以合理的機制引入企業資金,才能實現「產學研一體化」。

這是不容易的。施一公教授在努力,他希望可以讓高等教育更重視科研本身,而不是僅僅是經濟效益。

結語

美國封殺中興,是近期最大的一個熱點。為什麼自家的「頭牌」高科技公司被美國一打就趴下。為什麼中國論文數量成為世界第一,中國民企卻造不出救命的晶元?

痛定思痛後,應該讓我們清醒認知到自身科技實力還需要提升,也更應該認識到企業和教育體制在推動科研道路上的巨大作用。

科技力量是國家的腰桿,科技水平越高,國家的腰杆子挺得就越硬。

不管是學校還是企業都應該反思。學校應該反思,為什麼花了6、7年以上培養的研究生沒有人願意搞科研?很多去當投資人了?

企業更應該反思,外賣火了,企業燒錢,爭個你死我活;共享單車一出,十幾家企業奔向模仿,一時城市變得赤橙黃綠青藍紫,不可思議的是還有一堆投資人幾百億往裡燒;區塊鏈火了,很多人忘記主業是幹什麼的,都跑去「割韭菜」了。

然而,要拿出來在國際上和別人有得拼的產品和技術,卻寥寥無幾。

社會需要顛覆和改變現狀的人和企業,如果,你不改變終將被動的被改造!

就在發文前夕,西湖大學宣布,著名華人學者許田教授全職加盟該校,成為這所新型民辦大學的講席教授。許田卸下在美國的所有職務,包括耶魯大學終身講席教授、霍華德·休斯研究員以及羅斯伯格兒童疾病研究所科學顧問委員會主席等。

無獨有偶,就在今天李彥宏夫婦為北大捐款6.6億元成立北大-百度基金,支持人工智慧相關領域前沿研究;劉強東與夫人章澤天宣布向清華大學捐贈2億元人民幣,用於支持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量子計算、AI研究等項目的建設。

至此,我們還是看到了中國教育改革的希望,中國需要更多像施一公、許田這樣的人。中國民辦教育才剛剛起步,未來需要的不僅僅是情懷,還需要更多有責任心的教育者和優秀企業走進來。

附:西湖大學未來的十個猜想?

1、西湖大學如何對標斯坦福?

中美教育環境不同,目前環境看,西湖大學還很難獲得如同斯坦福那樣的學術自由環境。其次,斯坦福大學的辦學宗旨, 即「使所學的東西都對學生的生活直接有用, 幫助他們取得成功。」但目前西湖大學還強調更注重研究本身。

另外斯坦福大學有12所獨立科研機構,每個機構都實力雄厚,並且發展歷史悠久,西湖大學若想取得斯坦福的成就還任重道遠。

2、西湖大學的七個發起人能影響哪些科技領域?

施一公、陳十一、潘建偉、饒毅、錢穎一、張輝、王堅7位西湖大學發起人主要來自於學術界,其中王堅為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

他們在生物學、基礎醫學、理學、前沿技術和人工智慧方面都頗具造詣,如果能將他們的資源和學術造詣應用在教學和科研上會為中國輸送大批的高精尖技術人才。對如今最火的人工智慧、微生物、材料學都會產生影響。不過,影響多少,還不可估量。

3、西湖大學對施一公的上市公司有什麼影響?

據施一公自己發表的公開演講顯示,他有一家上市的生物醫藥公司的股份。西湖大學最重要的研究所之一就是生物學研究所,如果將西湖大學和施一公的上市公司掛鉤,可以將學術成果應用於公司生產是理想狀態。並且,施一公也不用擔心上市公司人才問題了,這等於「自產自銷」。

4、西湖基金會會成為民辦大學改造的先鋒嗎?

從目前來看,主要依靠基金會籌款辦大學開了國內先河。南科大雖然也有基金會,但其主要資金來源還是政府。西湖大學能否成為先鋒還需要看可複製情況。就目前的教育環境而言,西湖大學即使成功也非常難以複製,最大的難點在於能否持續籌到辦學費用。

5、西湖的PM機制會對大學的科研成果轉化產生什麼影響?

PM也叫項目管理制。項目管理學科發展最大特點是其應用層面上的差異,項目經理與項目管理人員更多的是從事各行各業技術的骨幹。項目經理通常要花5~10年的時間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

目前,國家教委已經在清華大學等5所學校試點了項目管理本科的教育,項目管理方向的碩士和博士在許多學校已經設立。但可惜的是這一套機制還沒有可以參考的科研應用轉化數據。至於能影響多少西湖大學的科研成果轉化尚未可知。

6、西湖大學憑什麼吸引頂級海歸迴流?

說施一公為了還房貸,那簡直是侮辱!人家可是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人!然而,目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風口期,抓住這一歷史潮流推動中國教育進步才是施一公的追求。

前有施一公後有許田這樣的人,放棄海外優秀待遇,加入西湖大學勢必還能帶動更多優秀海歸加入。

7、西湖大學的董事會成員都是誰?

學校設立董事會,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董事會為學校最高決策機構,同時設立監事會、顧問委員會、校務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和學位委員會等。形成董事會和校長依法行使職權、教師治學、民主管理、社會參與的大學治理體系。

8、誰會願意捐贈西湖大學?

校董會目前主要由捐贈人組成,從名單我們看到最熟悉的兩個人王健林和馬化騰。而品途商業評論認為後續在資金支持上最有可能來自於他們倆所代表的房地產和互聯網領域。

首先,房地產市場過剩,他們有錢,同時也在尋求轉型突破。其次,互聯網技術更新換代太快,需要大批量人才和技術,他們也很有可能出資,為自己培養人才。

不過,西湖大學也表示:「希望培養的是面向國家、面向社會的拔尖人才,並非特定為捐贈人培養人才,這一點也是捐贈人所認同的。」

9、中國這麼多企業家,為什麼目前捐贈西湖大學的只有這麼少的人?

西湖大學還是新生事物,企業是逐利的,眾多企業還在觀望中。不過7.7億元確實有點窮。李彥宏出手就是6.6億元捐助北大!再來看其他幾所常春藤聯盟學校的捐贈資金——

耶魯大學20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08億元)

普林斯頓大學19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39億元)

賓夕法尼亞大學6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21億元)

哥倫比亞大學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8億元)

康奈爾大學4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08億元)

達特茅斯學院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3億元)

布朗大學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9億元)

而西湖大學想要在15年後媲美的加州理工學院的捐贈資金高達1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43億元)。

10、西湖大學會推動杭州成為加州嗎?

北加州有矽谷,是全球的高新技術心臟,而南加州陽光充沛,是美國西部最宜居的區域。杭州風景秀麗具備了地理優勢,但矽谷能獲得如此成就與其所背靠的大學有密切關係——斯坦福大學、聖塔克拉拉大學、聖何塞州立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西海岸校區等。

眾多世界頂級高校造就了矽谷的高科技創業環境。如果從這點看,光有浙大和西湖大學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更多頂級名校進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途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扎克伯格向「熊孩子」低頭:WhatsApp,你怎麼就偏偏在這個檔口惹是生非?
扎克伯格第二日聽證會遭責難;噹噹75億元賣身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