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環境對互聯網產業發展的影響

日本環境對互聯網產業發展的影響

01

環境責任意識

日本是一個自然資源十分貧乏的島國。日本戰後經濟的高速增長,是以消耗大量資源和能源、破壞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為代價的,由於片面地注重工業化發展,忽略了環境保護,最終導致環境污染、公害事件頻發,以致成為「公害大國」。

因此日本政府痛定思痛、理性反思,開始調整經濟發展模式,制定了大量的環保法律政策促進環境保護,並且由財政撥出巨額資金用於環境技術開發及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日本政府、企業和公眾通過幾十年的努力,今天的日本已經從「公害大國」變為了「環保大國」。

日本環境責任具有以下特點:

①日本政府環境責任的全方位拓展。一方面強化生態環境法制建設、強化環境教育法的制定與實施。比如,日本的循環經濟立法是世界上最完備的,這保證了日本成為了資源循環利用率最高的國家。另一方面強化循環型社會、「環之國」、「環之生活」、「環之地球」的制度建設與監督管理。

②污染企業變革為綠色企業。日本企業1953-1973 年間公害事件頻發,隨後開始末端治理、源頭治理、全過程環境管理,直到今天普遍構建循環經濟、低碳經濟、清潔生產、零排放、綠色科技生態型企業。

③公眾環境責任意識極高。1994年10月第十二屆亞運會在日本廣島結束的時候,六萬人的會場上竟沒有一張廢紙。一方面是因為日本有世界一流的生態倫理教育——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從幼兒到成人全面覆蓋,環保教育伴隨人的一生;另一方面是因為日本有世界一流的生態法制管理機制,包括環境教育法制化、完備的循環經濟社會法律體系、綠色輿論氛圍等等。

02

循環經濟模式

日本政府大力倡導和推廣循環經濟模式,這種模式既是一種長遠的經濟發展戰略,也是環境政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循環經濟對減少環境污染,恢復和建立生態平衡,保持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1988年,日本環境廳就以「建立循環型社會為目標,推進廢棄物對策」作為政策重點,但當時還處於研究階段,主要「致力於推進調查建立廢棄物與再循環結為一體的促進物質循環利用的綜合系統」。

2000年3月,環境廳制定了促進循環型社會基本計劃,從此日本明確了減少廢棄物排放、對廢棄物進行資源循環再利用、建立循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目標。

為推廣循環經濟模式,日本政府大力推廣使用混合燃料的汽車,推廣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和燃料電池的使用。國家、縣和家庭所在地政府各負擔一部分費用。日本將安裝太陽能電池的家庭與公共電網聯網,當太陽能電力不足時,公共電網的電力即作為補充;當太陽能電力過剩時,多餘電量則輸入公共電網。

這種極好的環保與良性經濟循環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家庭安裝太陽能電池的積極性,使日本太陽能電池家庭用戶迅速增長,相關企業也因此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從而有利於企業繼續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

03

信息共享

日本十分重視在環境保護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自1989年以來,日本政府先後對巴西、馬來西亞、墨西哥、巴拉圭、匈牙利、印度等國大氣污染的治理、水質改良、廢棄物質的處理、生態系統保護等方面進行技術援助。

通過技術交流和協作促進國際環境保護技術的進步。同時日本在環境數據信息的國際化方面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通過國際互聯網把日本的環境質量概況、環境技術、環境政策公佈於世,運用互聯網產業促進了日本環境產業的發展。

(節選自《日本互聯網金融產業研究報告》)

責編:曹雪城 | 下期內容,更加精彩!

更多商業金融研究,歡迎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燈湖產融智庫 的精彩文章:

日本社會對互聯網產業發展的影響

TAG:千燈湖產融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