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薏米越吃濕氣越重?權威專家告訴你,薏米這樣吃,祛濕效果翻幾倍

薏米越吃濕氣越重?權威專家告訴你,薏米這樣吃,祛濕效果翻幾倍

湖南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魏紅愈

濕氣,乃百病之源,是萬惡之邪,也就是說,濕氣是導致生病和身體不健康的罪魁禍首。尤其在秋季,更是濕氣瘋狂入侵身體的時候,從而導致大病小病。尤其對女性來說,濕氣就如魔鬼,引起各種疾病,和婦科疾病。怎麼判斷是否有濕氣呢?該怎麼去除體內的濕毒呢?

怎麼判斷自己有沒有濕氣?

1、看形體

中醫有說「瘦人多相火,肥人多痰濕」。虛胖體型的人多有水濕,嚴重者還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2、看狀態

濕氣明顯的人士常常感到身體特別睏倦,懶得活動,頭重如裹,頭腦不清爽,關節沉重,渾身酸痛,這是濕氣黏滯,阻滯經絡的表現。此外,這些人士還常有胸悶的感覺,要長呼一口氣才舒服。

3、看胃口和食慾

濕氣重的人士到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飢餓的感覺,而且什麼也不想吃,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脹,日常有隱隱的胸脘痞悶感,這種感覺就好像吃下去的東西自己往上頂似的。這是典型的脾虛濕困表現。

4、看大便

體內濕氣重時,大便往往稀爛不成形,就算大便基本成形便質也很鬆軟,而且容易粘在馬桶上很難沖走。人也總有大便排不盡的感覺。

5、看小便

小便往往表現為尿不多,但次數多或尿得不痛快,有灼熱或澀痛感。個別女性朋友還有白帶量多,這些都是濕氣重的表現。

6、看舌頭

判斷有無濕氣最準確的方法就是看舌。寒濕證候的人士常是舌淡胖,舌邊有齒印,苔白膩。而濕熱證候的人士常是舌紅苔黃膩。

7、看耳朵、頭髮

耳朵里耳屎呈油狀易流出也提示濕熱證候明顯。此外,如果毛髮容易油膩出油,面部皮膚油膩油亮或早晨眼皮腫,有下眼袋,面色晦暗或發黃也常提示體內有濕氣。

濕氣的危害有哪些?

危害1:腰酸背痛

中醫認為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寒氣重嚴重阻礙血行後,頭痛、腰痛、關節痛、痛經等問題就容易出現。濕氣重的話,人的關節也是會時不時發痛,影響生活工作。

危害2:影響氣色

濕氣重的人代謝都不好,毒素停留體內,導致內分泌失調,很多人大油臉、滿臉痘痘都是濕氣重引起的,寒氣重的人還會有皮膚蠟黃、長雀斑、黑眼圈重的問題。

危害3:婦科病

身體里寒氣重的女性,容易形成宮寒,而宮寒又容易導致月經不暢而痛經,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到女性的正常懷孕,研究發現,體質偏寒的孕婦更加容易出現早產的情況,且難產的幾率要比其他孕婦高2倍以上。

危害4:身材變胖

體寒會讓身體中的血液流動量變低,這樣就會導致血管收縮,淋巴循環阻塞,降低脂肪的遊離能力,更容易堆積起來,進而引起肥胖,且濕氣會影響機體對水分的代謝,所以會造成水腫型肥胖。

調理濕寒,炒過的薏米更溫和

為什麼小小几顆炒薏米會有如此攻城略地的效果呢?咱們不妨來看看炒過的薏米有何功效。

我們從超市買回來的薏米都是生的,生薏米偏寒涼,利水滲濕最好,可以祛濕除風、清熱排膿、除痹止痛,對小便不利、水腫、風濕疼痛、痛風及痰熱咳嗽等效果顯著,但脾胃虛寒者不宜吃生薏米,炒制後,薏米的藥性更為平和,相對於生薏米更長於健脾止瀉,是治療脾虛、濕盛、泄瀉的良藥。

中醫認為「焦香入脾」,從五行學說的角度,火生土,炒制過帶苦味焦香味的薏仁米生脾土的效果更好!

1、利水滲濕

生薏米性偏涼,經常煮喝容易傷身體元氣,但炒薏米就溫和多了,健脾的作用增強,甚至可以治療脾虛引起的腹瀉,是常用的利水滲濕葯;

2、緩解鬱悶

炒薏米有烘焙過的焦香,還能理氣解郁,舒緩心中鬱悶;

3、滋養頭髮

炒薏米仁可用於頭髮,因為它具有營養頭髮、防止脫髮,並使頭髮光滑柔軟的作用;

4、抗皺美膚

炒薏米仁還可用於皮膚,因為它使皮膚光滑,減少皺紋,消除色素斑點的功效。對面部粉刺及皮膚粗糙有明顯的療效,另外,它還對紫外線有吸收能力,有防晒的效果。

薏米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分解酵素,能使皮膚角質軟化,對皮膚贅疣、粗糙不光滑者,長期服用也有療效,另外對體質原因導致的面部粉刺、皮膚粗糙、色素斑點有明顯療效。

那麼這炒薏米水怎麼喝呢?老中醫提供的製法如下:

準備一個鐵鍋,不放油,放在火上,調到最小,把薏米炒製表皮略焦黃。整個過程大概20分鐘。需注意的是,炒薏米用文火炒,炒至微黃色、鼓起時取出,放涼,略有焦斑,微香。炒好放涼後裝入密封的容器內保存。

怎麼喝:每晚睡前,取炒薏米15克泡水,水量300毫升左右,開水也行,純凈水亦可,浸泡一晚,第二天起來,加點熱開水喝下。如果早上沒時間,也可以拿到辦公室隨時沖泡。

中藥祛濕調理法

需要提醒的是薏米祛濕法對於大便乾結、小便量少、發冷抽筋,脾胃虛寒以及孕媽媽千萬不要用,癥狀反而會更加嚴重,對於這類人群該怎麼辦呢?別怕!中醫調理濕氣效果最佳。

祖國對正統的傳統醫學是大力推廣的,無數的中醫瑰寶被授予各種各樣的認證稱號,比如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旦獲得這樣的稱號,就代表是國家和口碑的雙重保證,可以放心的去用來康復調理。對於濕氣來說,也有這樣的存在,比如【肖淑清濕飲】,是中原地區肖氏家族世代相傳的良方,距今已經有200餘年了,效果享譽全國。

其含有薏苡仁、茯苓、赤小豆、雞內金、芡實等二十四味上等藥材,經過「三煎三榨」後再慢火熬制,最後以蜂蜜收膏製作而成,上等膏滋有「滴水成珠」的效果,膏方64倍濃縮且保留藥材精華,比普通茶飲更易吸收,食用方便,口感潤滑。

很多濕氣患者服用兩三天就有明顯的效果,例如排便順暢,四肢不再感覺沉重,精神氣色也逐漸好轉,已經在國家食葯監局備案,之前因路途遙遠很多人求之不得,現在隨著網路的發展,全國各地的人都可以收到,但對於國外的患者而言,郵寄比較困難。

日常祛濕小妙招

1、加強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2、避免環境的濕

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

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水攝取要適量。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

3、注意飲食禁忌

外部環境僅僅是誘因,體內環境太濕才是主因。中醫認為脾胃主濕,所以,在濕氣如此重的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為「甜膩化濕」。另外,酒助濕邪,酒精少碰為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祛濕 的精彩文章:

體內濕氣太重怎麼辦,想要祛濕要做這些
它有「水中人蔘」之稱,常吃可補中益氣、祛濕止瀉,促進身體發育

TAG:祛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