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赤峰的發展歷史是多麼光輝璀璨,愛赤峰

赤峰的發展歷史是多麼光輝璀璨,愛赤峰

赤峰境內被國家考古界命名的原始人類文化類型有距今8150--7350年新石器早期的興隆窪文化;距今7150-6420年的新石器中期的趙寶溝文化;距今6660-4870年的新石器中晚期的紅山文化;距今5300年的新石器晚期的富河文化;距今5000-4870年新石器晚期的小河沿文化;距今4500-4200年新石器晚期、北方青銅器早期的夏家店下層文化。從考古發掘出來的石器、骨器、陶器、青銅器等生產生活器物證明,早在8千餘年前境內的原始先民已經過著原始農耕、漁獵和畜牧的定居生活。20世紀70年代在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距今5000餘年前的大型玉龍,更在全國引起轟動,被譽為"華夏第一龍"。證明赤峰地區的古文化和中原地區一樣,是遠古中華文明的重要源流之一。

赤峰地區曾是商族、東胡族、匈奴族、烏桓族、鮮卑族、庫莫奚族、契丹族、蒙古族等北方少數民族繁衍生息之地。夏、商、周至春秋時期,活動在這一帶的主要是商族和東胡族,行政區劃屬傳說中古代中國九州中之冀州。戰國初期,全境屬東胡。秦初,南部屬燕國和遼西、右北平郡,北部屬東胡,後屬烏桓。

東漢中期到三國前期,全境悉屬鮮卑。魏晉、南北朝時期,初屬鮮卑、後屬北朝的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北燕和後魏、東魏、北齊、北周。隋唐時期,分別在契丹地設松漠都督府(故址在今林西縣雙井店鄉櫻桃溝),在奚地設饒樂都督府(故址在今寧城縣大明鎮),這是唐王朝對北方草原地區少數民族實行「羈縻」政策設置的建制。

遼代,契丹族建立了遼王朝,設上京臨湟府(今巴林左旗林東鎮)、中京大定府(今寧城縣大明鎮)。金代,分屬臨潢府(即遼上京)、北京大定府(原遼中京)。元至元七年,特薛禪按陳孫斡羅陳萬戶修建應昌城,全城分弘吉刺貴族居住區、衙署區、寺院區、市肆區,城外有報恩寺。改北京路總管府為大寧路(今寧城縣大明鎮)。

元至元八年,元王朝中央設中書省,應昌路(今克什克騰旗達里湖畔)等直屬中書省,寧城縣、赤峰市區一帶屬遼陽行中書省。自此赤峰地區分屬中書省應昌路、遼陽行省全寧路(今翁牛特旗烏丹鎮)、大寧路(今寧城縣大明鎮)。明時,初屬寧王朱權大寧都司下轄大寧衛、全寧衛、應昌衛,永樂元年內徒諸衛後逐漸屬兀良哈三衛。後金,皇太極擊敗林丹汗後,巴林、翁牛特、扎魯特三部亦相繼臣服於後金。後金還誘使作為察哈爾東部前鋒的土默特、敖漢、奈曼、喀喇沁四部離林丹汗而附已。赤峰地區納入後金版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赤峰老鄉群 的精彩文章:

TAG:赤峰老鄉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