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共產黨宣言》是怎樣誕生的?

《共產黨宣言》是怎樣誕生的?

4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共產黨宣言》及其時代意義舉行第五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

共產黨宣言的不同版本

今年是《共產黨宣言》誕生170周年。據不完全統計,《共產黨宣言》在全世界已經翻譯成200多種文字,印刷的版次不計其數。在西方,除了《聖經》,《共產黨宣言》的發行量最大,出版次數最多,傳播的範圍最廣。

那麼《共產黨宣言》最初是如何誕生的?馬克思、恩格斯又是在什麼情況下創作出《共產黨宣言》的?在最新出版的《馬克思傳:人間的普羅米修斯》一書中,我們能夠找到答案。(本文略有刪節)

袁雷、張雲飛 | 文

1847年春,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秘密宣傳團體「共產主義者同盟」,參加了該同盟的第二次代表大會(1847年11月在倫敦舉行)並起了突出的作用,他們受大會委託起草了1848年2月發表的著名的《共產黨宣言》。

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徹而鮮明的語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觀,即把社會生活領域也包括在內的徹底的唯物主義、作為最全面最深刻的發展學說的辯證法以及關於階級鬥爭和共產主義新社會創造者無產階級肩負的世界歷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論。

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前身是1836年成立的德國第一個無產者的政治組織——正義者同盟,後者的前身是德國流亡者1834年在巴黎創立的流亡者同盟。在成立之初,正義者同盟是一個半宣傳、半秘密的組織,主要開展秘密活動。到了19世紀40年代,正義者同盟在手工業幫工和工人中開展空想共產主義思想的宣傳。

1843年,正義者同盟的代表沙佩爾邀請恩格斯加入同盟,但是恩格斯覺得時機還不成熟,就拒絕了這一建議。然而,這並不代表馬克思、恩格斯與正義者同盟的成員間沒有聯繫。

事實上,馬克思、恩格斯不僅與倫敦支部的成員保持通信聯繫,還與巴黎各支部的領導人艾韋貝克醫生有著密切的交往,因而對正義者同盟內部的重要事件都有所了解。

1847年1月20日,正義者同盟倫敦中央委員會派代表約瑟夫·莫爾來到布魯塞爾找馬克思,接著又到巴黎找恩格斯,請求他們加入並幫助改組同盟。恩格斯回憶道:「他們確信我們的觀點都是正確的,也確信必須使同盟擺脫陳舊的密謀性的傳統和形式。如果我們願意加入同盟,我們將有可能在同盟代表大會上以宣言形式闡述我們的批判的共產主義,然後可以作為同盟的宣言發表;同時我們也將有可能幫助同盟用新的符合時代和目的的組織來代替它的過時的組織。」

在確信正義者同盟領導人願意改組同盟並接受他們的理論作為綱領的基礎之後,馬克思、恩格斯同意加入。在布魯塞爾,馬克思將靠得比較近的朋友組成了一個同盟支部,恩格斯經常參加巴黎的三個同盟支部。

在1877年11月10日致威廉·布洛斯的信中,馬克思指出:「恩格斯和我最初參加共產主義者秘密團體時的必要條件是:摒棄章程中一切助長迷信權威的東西。」這表明,馬克思、恩格斯參加革命活動時就意識到個人迷信和個人崇拜的危害,並對其進行自覺抵制。

1847年6月初,恩格斯代表巴黎支部出席在倫敦召開的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會。大會決定把正義者同盟改名為共產主義者同盟,把宣傳口號由「人人皆兄弟」改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這不僅取消了密謀時代遺留下來的一切舊的神秘名稱,還公開宣布了共產主義同盟的無產階級性質和國際主義性質,也預示著共產主義同盟將成為一個國際性的無產階級政黨的組織。

在同盟的綱領方面,大會決定把恩格斯起草的《共產主義信條草案》作為討論同盟綱領的基礎。

在組織結構方面,「組織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它的各委員會由選舉產生並隨時可以罷免,僅這一點就已堵塞了任何要求獨裁的密謀狂的道路,而同盟——至少在平常的和平時期——已變成一個純粹宣傳性的團體」。

在保證民主的同時,共產主義者同盟由支部、區部、總區部、中央委員會以及代表大會構成。中央委員會是同盟的最高機關,負責向代表大會報告工作。這表明共產主義者同盟已經採用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在同盟的目的方面,在《共產主義者同盟章程》中,恩格斯指出:「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統治,消滅舊的以階級對立為基礎的資產階級社會和建立沒有階級、沒有私有制的新社會。」可見,共產主義同盟形成了完備的綱領和組織機構。

1847年8月5日,在馬克思的領導下,共產主義者同盟的支部和區部在布魯塞爾成立。馬克思當選為支部主席和區部委員會委員。1847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共產主義同盟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馬克思、恩格斯共同出席了大會,大會通過長時間的辯論使所有的分歧和懷疑得到消除,使新的原則得以一致通過。大會委託他們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一個準備公布的綱領,將無產階級政黨的基本原則通過綱領的形式公之於眾。在1848年二月革命前,《宣言》正式問世。

《宣言》繼續使用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口號「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來公開宣布無產階級鬥爭的階級性和國際性。到了1864年國際工人協會成立時,繼續使用這一戰鬥口號。在1848年革命期間,雖然馬克思、恩格斯積极參与革命,爭取無產階級的合法權益,但是他們明確反對那種將革命當作兒戲,不顧主客觀形勢人為製造革命的做法,尤其是從外部輸入革命的做法。從總體上看,共產主義者同盟的成員積极參与1848年革命,並發揮了重要作用。

歐洲各國的反動政府也加大了對共產主義者同盟的鎮壓力度。1851年5至6月,德國境內實行全國大逮捕,逮捕了丹尼爾斯、貝克爾、列斯納、勒澤爾等共產主義者同盟的活動家。緊接著,普魯士政府決定在科隆以圖謀叛國的罪名審判他們,並在偽造完所有材料後於1852年10月4日開始審判。在審判期間,馬克思通過各種方式對被捕的共產主義者同盟成員進行實際的援助,不僅為這些被告的辯護人提供各種有利的證據,還深刻揭露了普魯士政府所乾的一系列無恥勾當。

馬克思指出:「警察局所乾的違反誓約、偽造文件、篡改日期、竊盜等等一切騙人勾當,這些勾當甚至在普魯士政治司法史冊上都是沒有先例的。」在反動政府的一手操作下,大部分共產主義者同盟成員被判有罪。「科倫共產黨人案件」標誌著共產主義者同盟在德國遭到了嚴重的鎮壓。

1848年革命失敗後,在歐洲大陸反動勢力日益猖獗的迫害之下,共產主義者同盟已經無法繼續活動下去,現有的形式已經不適應鬥爭發展的需要。為此,根據馬克思的建議,共產主義者同盟倫敦區部會議通過了解散同盟地方組織的決議。這標誌著共產主義者同盟的解散及其活動的結束。

共產主義同盟是工人運動和科學社會主義相結合的產物,是19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工人運動發展史的集中體現,是無產階級政黨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雖然共產主義者同盟的規模不是很大,但還是為工人運動的發展的全部歷史奠定了基石,為無產階級政黨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無論是就其綱領,還是就其成員來說,共產主義者同盟都是一個國際性的工人組織,也是德國社會民主黨的第一個組織。

1877年6月中,恩格斯在《卡爾·馬克思》中指出:「凡是有德意志工人協會的地方,就有同盟;英國、比利時、法國、瑞士的幾乎所有工人協會的領導成員,以及德國很多工人協會的領導成員,都加入了同盟,同盟在初生的德國工人運動中力量很大。同時我們的同盟第一個強調指出了整個工人運動的國際性質,並且在實踐中實現了這點;它的成員中有英國人、比利時人、匈牙利人、波蘭人和其他國籍的人,並且還舉行了(特別是在倫敦)多次國際工人會議。」可見,共產主義者同盟實質上是一個國際性的工人組織,為第一國際的成立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新 書 推 薦

馬克思傳:人間的普羅米修斯

袁雷、張雲飛 著

978-7-300-25494-4

128.00

在吸收近年來國內外馬克思主義文獻學、「馬克思學」、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的基礎上,《馬克思傳:人間的普羅米修斯》力求以通俗易懂、圖文並茂的形式將馬克思的生平、思想、貢獻和影響呈現給廣大讀者,還原一個將兒子、丈夫、父親、外祖父、戰友、戰士、學者等身份有機集於一身的馬克思的平凡而偉大的形象,還原一個實現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無產階級思想家身份高度統一的馬克思的真實而完整的形象。

在著力闡述馬克思的兩個最偉大發現——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理論的基礎上,該書也考察了馬克思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方面以及在東方社會問題、科學技術和自然辯證法、政治學、歷史學、人類學等方面的偉大貢獻,力求展現出馬克思思想的生動性、豐富性和全面性。在實事求是地闡明馬克思思想發展的過程性的同時,該書也以歷史事實為依據有力駁斥了妖魔化馬克思的奇談怪論。

最後,本書得出這樣的結論:馬克思主義是顛撲不破的科學真理,共產主義是一定會實現的科學理想。

作者簡介

袁 雷,江蘇宿遷人,法學博士,北京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馬克思恩格斯東方社會理論研究。出版有《馬克思恩格斯「論東方村社」研究讀本》(合著)等學術著作,發表有《馬克思恩格斯對民粹派村社思想的科學揚棄》和《馬克思恩格斯東方社會理論主要文本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啟示》等學術論文。

張雲飛,內蒙古豐鎮市人,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馬克思恩格斯晚年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出版《跨越「峽谷」——馬克思晚年思想與當代社會發展理論》(專著)等各類學術著作30餘部,發表《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的方法論特徵》等學術論文150餘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