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都是特色主義的推崇者

我們都是特色主義的推崇者

當我們說人的無知,我們是在說明,在認識論的意義上,人們對終極的真理總是處在無知的狀態,而且這樣的無知狀態對於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不分文化,不分種族,不分地域,不分年齡。

比如有一些中國傳統文化訓練的人,最喜歡說的句子,就是「天人合一」。這句話能蒙住所有不會動腦筋的人,而且能讓所有假裝有思想的人持續性裝深刻。問題是,有些最簡單的問題意識就擺在這裡,如果你有一個終極的真理(目的)引導你,你就會追問,所謂合一,到底是誰在合一。換句話說,這個合一的主體是誰。

有些約定俗成的答案看上去很美,「合一」是指天和人的關係。這能蒙住一大批人。問題是,任何作為思想的關係和作為知識的關係,都必須而且只能發生在人的心靈範圍之內。什麼是真理,什麼是天道,什麼是人,只有這個概念都清楚、穩定之後,天人之間的關係討論才能成為一門思想或者一門知識,否則就只能停留在混沌和虛無的狀態。

有人乾脆放棄關於天道,關於人的基本問題的思考,轉而自己開始按照自己的想像去工作。換句話說,就是懸置關於天道、關於人的思考,直接進入知識的領域。中國的八卦思維就是這麼來的,不去追問天道的意義,轉而思考世界的結構和秩序。陰陽的秩序結構由此代替了天道的定義。按照這個路子走的人,最後都變成了算命大師傅,所以中國人都愛算命,似乎也都會算命。

也有人開始沉思關於天道,關於人的定義。當他們思考天道的意義,他們意識到自己已經走進古老的信仰傳統之中。道理很簡單,如果我們假定天道的意義高於人的意義,則人在關於天道的意義的命題上,就只能傾聽,只能沉默,而不是胡思亂想。

換句話說,人們在這裡應該懸置的是自己的知識,而不是信仰。這才是大智慧,人們必須學會懸置知識,為信仰留足空間,否則已有的知識會封鎖人的知識想像力。

如果是這樣,所謂的新思想和新知識,就永遠不可能成為湧現的秩序,人類的知識譜系將會是一個靜止的狀態。理解這一點,我們大概就能理解,為什麼有的文化傳統竟然在幾千年的時間之內沒有發展出更加豐富更加細分的知識體系。

這個觀點可以完美地解釋,為什麼儒釋道文化總是缺乏新知的湧現能力,如果沒有外來文化和外來知識的衝擊,儒釋道文化永遠只能窩在一個非常低級的知識框架里,靠著一種封閉的自信來刷存在感。

事實上,問題的嚴重性遠遠不止如此。按照人性的絕對幽暗性,人會傾其所有,走向更加荒謬的無知狀態。所謂沒有最無知,只有更無知,人在通向無知的道路上的勇氣和信心,一直都是驚天動地的。所以我們看到,當人面對這個世界上紛繁複雜的文化觀念現象,人們試圖把這些複雜的現象完全統一在一個人的腦容量里。這構成了一種更加無知的景觀。

我說的就是第二種關於「合一」的理解,即有人認為,所謂「天人合一」,其主體應該是人,即一個具有深刻思想能力的人,總有能力把「天」和「人」的全部定義建構在他的一個人的思想譜系裡。這樣的人因此被稱為「聖人」。

所以,當我們討論「合一」,當我們討論「合一」的主體是誰,我發現就是那些作為君子和士大夫的中國知識分子。

這構成了一道中國特色的思想景觀:

其一是中國人古老的大同理想。一種看上去非常古典的烏托邦思維,只有高估中國君子的道德能力和知識能力,這個美好的大同理想才能成立。

其二是人本主義。儒釋道傳統是絕對意義上的人本主義,人是唯一的主宰,這是很多具有開放精神的中國學者堅守儒釋道思想的主要原因。但仔細考察,會發現西方思想史上的人本主義,和儒釋道傳統的人本主義完全不一樣。西方思想史的人本主義建立在上帝創造的基礎之上,即上帝給定的理性範圍之內,人必須依靠自己,人必須承擔管理世界的責任和使命。而儒釋道的人本主義沒有邊界意識,不僅試圖控制這個世界,甚至可以創造這個世界。所以儒釋道的人生目標,修身排在第一位,人靠著自己的修為,可以抵達最高的正義與完美的倫理。

其三是特色主義。由於中國文化傳統無法解釋世界的原因,無法解釋人的基本意義,一旦面對異質文化和外來觀念,就只能靠強調自身的特色來彌補觀念的缺失。所以,每個中國人都是特色主義的推崇者,特色是我們的信心所在,也是我們的方法所在。這構成了我們的生理習慣和觀念習慣。任何思想走進中國文化秩序之中,一定會被中國文化同化。

這構成了儒釋道文化的三個進路:

——大同理想(目標)

——人本主義(秩序)

——特色主義(方法)

立足於上述關於「目標,秩序和方法」的分析模型,我們就能比較完整地理解我們的觀念習慣和習慣觀念,理解我們的價值觀和我們的方法論到底是什麼。

請支持原創思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一模型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TAG:三一模型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