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灸療」有效 但並非「包治百病」

「灸療」有效 但並非「包治百病」

王先生在經歷化療之後,由於化療藥物導致的末梢神經損傷,出現嚴重的手足綜合征,表現為手指、足趾端麻木、疼痛、腫脹,局部皮膚蒼白髮涼。更嚴重的是,由於化療藥物的毒性反應,王先生身上還有明顯的色素沉著,乍一看非常嚇人。由於藥物效果有限,王先生無奈之下前往無錫市中醫醫院尋求中醫療法。短短一個月王先生做了八次灸療,手足綜合征的癥狀明顯緩解,身上色素沉澱也迅速消退,這樣的效果連王先生自己都大呼「神奇」。本期導醫君專訪了無錫市中醫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助理、副主任中醫師隆曉江,揭秘神奇的「艾灸療法」。

早在唐代以前,中醫便將灸法、湯藥、針刺並列為治病的三大法之一。古人云,「凡病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意思是指如果湯藥效力發揮不佳,針刺又觸及不到病所,就必須使用艾灸進行治療。

中醫理論認為,身體的健康關鍵在於「陰平陽秘」。經絡「內屬於腑臟,外絡於肢節」,是調節臟腑經氣運行臻於「平秘」的重要途徑。人體經氣運行無有滯礙,陰平陽秘,精氣內守,自然不易染病。既然疾病的產生多由於臟腑經氣運行不暢,而直接刺激體內臟腑又無法達到,那麼中醫便嘗試通過刺激體表的穴位,通過激發經氣的運行來調整人體臟腑紊亂的生理機能。而艾灸便是一種重要的外治方式。

「有時候當我們刺激穴位時,會感覺有一股酸麻脹重感從刺激的穴位一路延伸,這即是中醫所謂的『循經感傳』,說明體內經絡通暢,精氣運行良好。」隆曉江解釋說,艾灸本身就具備溫陽行氣的作用,通過經絡刺激臟腑經氣運行,達到人體的「陰平陽秘」,從而實現「祛病延年」的目的。

隨著年紀的衰老,人體陽氣日衰,對藥物本身的應答能力降低,導致同樣的藥物使用時間久了藥效就下降。藥物越用越多,越用越雜,藥力之間反而會相互牽扯。再加上長期用藥之後對脾胃肝腎損傷不容忽視,因此到疾病後期單純使用藥物的療效可能並不盡如人意。而艾灸療法溫扶陽氣,改善甚至逆轉陽氣虛衰的病理狀態,很多疾病自然可以得到控制。

既然艾灸確實具備預防保健功效,那是否灸療就多多益善,越用越好呢?隆曉江否定了這種說法:「中醫理論認為,如果人體陰寒過盛、陽氣虛衰,確實可以通過灸療破陰回陽。不過若體質本就是陰虛火旺的狀態,盲目進行艾灸,只會加重陰虛火旺的症象,造成體質更極端的偏性。」因此,隆曉江的建議是先進行中醫體質辨識,再來「對症灸療」。

如今一般的養生會所,很難做到確切辨識用戶體質。如果沒有嚴格地按照適應症選擇,無論是什麼體質都來灸療,很容易出現一些不良反應。隆曉江藉此提醒各位市民:朋友圈內經常能看到介紹說能包治百病的艾貼,市民朋友需要多留個心眼。中醫講究辨症施治,不存在「包治百病」的說法。張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資訊 的精彩文章:

千名中外騎友「陶醉」新沂自行車賽
妻子腦溢血癱瘓,丈夫守在床前18年

TAG:每日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