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吳三桂明明已經佔據了軍事優勢,為什麼和康熙的較量還是失敗了?

吳三桂明明已經佔據了軍事優勢,為什麼和康熙的較量還是失敗了?

古語:猛將不如儒將,儒將不如德將,德將不如福將。吳三桂就是個猛將,缺乏戰略頭腦,思維格局有限。加之身邊沒有戰略性的謀士相助,難成治國平天下之帥才。吳三桂為己利而忘大義,關鍵時刻容易反覆無常,也必在關鍵之時失去人心支持,難成氣侯。

到了各朝各代皇帝登基的時候都是想盡辦法來說明自己的正統性,而且這個正統性早就被中國的士族階層若接受,尤其是漢武帝後獨尊儒術,儒家的忠君思想成為士族們衡量一個人的節操和品行的重要標準。

據說清打敗李自成後,重新俘獲了陳圓圓,經訓練後派回吳三桂身邊,嚴密監視吳三桂。而吳三桂派兒子吳應熊潛伏京城,康吳戰爭爆發,康果斷殺了吳應熊,但吳始終相信陳圓圓,吳失敗於秘密情報戰。

康熙要削藩,而吳三桂想駐守雲南,世襲罔替。康熙為什麼要削藩,因為要加強中央集權,而且三番佔據大清半壁江山,每年各種開支龐大,國庫負擔不起。但是在吳三桂看來,自己為大清入關統一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親自把南明永曆皇帝從緬甸抓回雲南處死,已是千古罪人。如果大清能夠自始至終都讓吳三桂佔山為王,吳三桂不會造反的。

三藩之間同床異夢,吳三桂內部也是嚴重不合,這樣的造反,即使占再大的地盤,打再多的勝仗,只要頹勢一顯現,內部就會逐步分崩離析。吳三桂起兵缺乏足夠的法理基礎,起兵之後又無當年堅韌的意志決斷,再加上垂垂老矣的年齡,最終失敗不可避免。

如果吳三桂知趣一點,主動減輕中央負擔,再向中央交點小錢,再稍微收縮一下自己的勢力範圍,低調一點,那他像個土司一樣世守雲南應該不成問題,畢竟,清廷的財稅主要來源於江浙等省,南蠻之地天高皇帝遠,皇帝的手也很難夠得著,你只要聽話,你在那邊嘚瑟,咱也不會怎麼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笑追光者 的精彩文章:

項羽自刎烏江後,手下5大虎將都落得什麼下場?
小米天天喊缺貨,OPPO和vivo為什麼卻要多少有多少?

TAG:搞笑追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