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黃險波:自主創新啃下硬骨頭,十年艱辛建成萬噸級生產線

黃險波:自主創新啃下硬骨頭,十年艱辛建成萬噸級生產線

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

「如果不掌握核心技術,中興的今天,就是金髮科技的明天。」談起科技創新,他居安思危,時刻警醒。

「辦公室和宿舍只有20米,吃住都在一棟樓裡面。」走進他的辦公室,有電飯鍋、香腸、有冰箱。

「脫離了一線,就沒有了根,隊伍就沒法帶了。」最容易找到他的地方,要麼在一線,要麼在實驗室。作為金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塑料改性與加工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黃險波一直堅持以創新為己任,帶領技術團隊在自主創新之路上一路前行,突破了多項技術難題,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主導的創新體系工程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集體)1項,為公司成為全球領先、亞太第一的改性材料企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新材料產業大幹一場

「我現在早上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郵箱,處理國外公司發過來的技術方面的郵件。」黃險波說,隨著公司的業務不斷向國外擴展,需要處理的事情越來越多。要坐在辦公室指揮國外的事情,這是黃險波以前從沒想過的。

黃險波是河北保定人,1965年出生,父母都是老師,從小就在學校長大。1997年博士畢業後,加入金髮科技,從普通技術員做起,從事研發工作。

時隔多年,黃險波還記得當時一次難忘的經歷。當時公司剛起步,公司的一項產品必須要經過廣東江門客戶的現場驗證,才被接受。當時企業剛創業,沒有專職的司機,要去現場就必須自己開車。晚上六點多,他從廣州開車出發,到達後就開始工作,晚上12點多才完成驗證。根據客戶的需求和意見,他馬上打電話到公司相關負責部門,要求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產品的修改。交代完以後,他再開車回廣州,此時已經是凌晨2點多。

「車開到路上,實在感到太困了,我就選擇在加油站附近休息了1個小時,誰知道非常管用。」黃險波說,開車回到公司後,改良的產品已經做好。早上6點鐘他又帶上產品開車到江門台山,中午12點全面通過客戶的驗證。

1998年,公司在國際新材料市場小荷初露尖尖角。美國一家國際知名的化工集團提出要以6千萬美金整體收購金髮科技。當時中國無論是民用還是軍用新材料研發與應用處處都受到國外勢力打壓與壟斷,公司毅然拒絕了誘惑,決心要為振興民族新材料產業大幹一場。

這件事深深的觸動了黃險波的心弦,他決定向更多的材料領域發起衝擊。

十年艱辛建成萬噸級生產線

半芳香尼龍作為特種聚醯胺工程塑料家族的主要品種,主要應用於電子電氣、特種工業等高科技領域,國內長期依賴進口。

黃險波決定花大力氣啃下這塊「硬骨頭」。然而經過五年的研究,公司投入巨大,但技術一直沒有突破。是繼續還是中止?作為項目研發的負責人,他承受了很大的壓力,這時候必須要給公司一個結果。

「我們把前面五年的研究全部推到重來,放下所有的包袱,從零開始進入實驗室。」他決定換一種辦法,用逆向思維的辦法來研究,提出了「以水為介質低溫懸浮聚合」的新技術方案。功夫不負有心人,又經過3年的努力,這項技術難題終於攻克了,解決了傳統高溫熔融聚合時會發生大量三胺化、分解等副反應的技術難題。

這還沒完,基於此新型聚合工藝,公司團隊又經過2年的探索,設計開發了成套聚合設備,開發出系列半芳香族尼龍及其共聚物產品,2012年在全球範圍內率先建成了萬噸級聚合裝置及共混改性生產線。

「產品主要性能指標優於國外公司同類產品,售價僅為進口產品的60%,打破了國外產品壟斷的局面。」黃險波自豪地說。

這樣的事例還很多,黃險波的研究在國內首次實現了熱塑性複合材料在公路護欄產品中從設計製造到實際應用示範工程的重大突破;在國內首次研製出了CFRTP車用備胎蓋板、門基板、座椅骨架、全塑尾門等系列產品……

「科技創新對企業來說,不僅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黃險波說,核心技術必須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才能實現長遠發展。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陳小柒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任性」收費讓人吃驚,停車場收費亂象應該怎麼管?
爽歪歪!長個痘都可以帶薪休假20天,這些奇葩節日你絕對想不到……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