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永和豆漿油條製作技術

永和豆漿油條製作技術

永和豆漿(吳江店)是位於蘇州市的一家快餐餐館。人氣還是可以的,隨便吃吃,圖個方便。吃油條和喝豆漿到這邊真是首選,畢竟環境好,讓人感覺舒服,路邊上的雖然便宜但總有點讓人不放心。裡面的油條很好吃,又大又脆。咸豆漿也很好,裡面有油條和別的料,吃過他家的牛肉炒麵,味道很好,小籠湯包很小很迷你,味道也一般。

特色服務:有夜宵,提供早餐,是老字號,有送餐。

最早的豆漿紀錄是在一塊中國出土的石板上,石板製作年份約為公元25至220年,上面刻有古代廚房中正在製作豆漿的情況。於公元82年撰寫的《論行》的一個章節中亦有提到製作豆漿的師傅害怕行雷會破壞他們的產品。中國傳統一般相信豆漿的起源是1900多年前西漢孝子淮南王劉安於母親患病期間,每日用泡好的黃豆磨成豆漿給母親飲用,劉母之病遂逐漸好轉,豆漿也隨之傳入民間。實際上此說法並無任何歷史支持,公元1578年成書的《本草綱目》記載:「豆漿,利氣下水,制諸風熱,解諸毒」,「豆漿性平味甘」。但亦只有說明劉安發明了豆腐而非豆漿。而早於10世紀,宋朝的朱熹所著的豆腐詩中亦有提到劉安製作豆腐。中外人士把豆漿一拼列為劉安的發明主因是豆腐的製作是需要使用豆漿的。但亦有人提出製作豆腐也能使用煮黃豆的湯而非過濾了的豆漿,在古代這濃湯亦被稱為豆漿。

韓國有人質疑豆漿的起源非來自中國,其學者認為10世紀之前的中國並無製作豆漿的紀錄,豆漿應為中國以北的民族所發明。而韓國三育食品在日本銷售的產品上標註韓國為豆漿起源引起中國的不滿。但韓國的百科全書Naver則有清楚說明韓國在1973年才引進豆漿。而中國亦不想炒作這個話題。

傳說

現時中國傳統認為劉安患病卻又想嘗黃豆的老母親製作豆漿以及豆腐,豆腐於明朝的作家筆中都指為劉安所發明。本草綱目及戒庵老人漫筆都有記載,而宋朝豆腐詩亦有:「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的說法。《行神研究》引《綺翁憶梅庵雜記》記豆腐業淮南王劉安云:「相傳農曆九月十五日,為淮南王劉安誕辰,內地豆腐業者均於本日舉行之公祭,祭畢聚餐。」劉安為西漢人,具辯才,善屬文,好讀書鼓琴,天下方術之士多歸之,在其在發明豆腐時,蜀人名曰「黎祈」,故陸遊詩有「洗釜煮黎祈」句,惟何時名為豆腐,則不可考。不過亦有中國傳說和劉安發明豆漿的說法有衝突,現代學者李喬寫於《中國行業神》一書認為劉安與很多素食和尚居住,豆漿和豆腐的製作都應該是出自和尚的教導。亦或是當時煉製仙丹的道士製作給劉安後,劉安把製作法發揚光大。但中國的民間豆類加工行業還是把劉安奉為豆腐之神而把他的神像置於工作間。

另一個傳說出於《金華地方風俗志》和《中國風俗故事集》認為戰國時代燕大將樂毅因父母年老嚼不動黃豆,樂毅就把黃豆磨成豆漿,把鹽滷灑進豆漿,結果成了豆腐。又說醫生開了石膏,樂毅把石膏放進豆漿,結果做出的豆腐比放鹽滷更好。但這兩本書都只是提及這說法是地方的豆腐師傅口傳的故事,並無引用更加明確的歷史證明。

永和豆漿油條製作技術

A BEAUTIFUL SPRING

永和豆漿製作,油條的配方:

5千克低筋油條面加 3 .5千克溫水、95克小蘇打、90克明礬、70克鹽、25克臭粉、5個雞蛋清,冬天發 6一 7個小時,夏天發 3一 4個小時即可。

製作:

原料:(國內正常油條製作參考原料)

麵粉(麵粉的選擇很重要,選擇中筋粉或者普通粉,也稱特二粉)1千克,白礬 25克,小蘇打 25克,鹽 15-20克,清水 450克。

麵糰調製:

(國內正常油條製作參考技術)

(1)白礬、鹽必須碾細,按比例稱量分別放入 200 克水中,攪動使之溶化。

(2)小蘇打另用 50克水溶化。

(3)麵粉放入盆中圍成圈,加入白礬水、鹽水和蘇打水混合反應,生成「礬花」(調成溶液時,有泡沫聲為正常),快速用手攪拌,使麵粉儘快吸收水溶液,攪拌均勻後,進行搗、扎階段,油條麵糰最少搗、扎三遍,每 15一 20分鐘為一遍,麵糰光滑柔軟後,一般要抹一層油,用布蓋好,靜置 1個小時,夏天可短些,冬天時間長些。

(4)成型時麵糰必須厚度均勻,雙手用力均勻,即可炸制出美觀合格的油條。

(5)成熟時掌握好油的溫度,保持在 180-200C之間。

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豆漿 的精彩文章:

豆漿雖好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的呦!有這種情況的人喝它如喝慢性毒藥
台游補記之永和豆漿與如來神掌

TAG:豆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