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話交換生:在陌生的地方開始一段嶄新的生活

對話交換生:在陌生的地方開始一段嶄新的生活

高昂(上),就讀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政治和傳媒雙學位,準備攻讀法學學位。

Camila(下,右三)是巴西人,就讀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國際貿易專業。

前言

北大向來注重同港澳台和國外高校之間的交流,每年來到北大交換的學生也不在少數。初來北大,他們是怎樣一種感受呢?在北大學習一段時間後,他們又有了哪些新的體會呢?他們在北大過著怎樣的生活,又有哪些有趣或者獨特的故事呢?讓我們聽一聽他們是如何講述自己與燕園的邂逅吧。

C = Camila

G = 高昂

1、是通過什麼途徑來到北大的呢?

C | 我們是通過UCEAP(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Education Abroad Program)組織的交換項目來到北大交換學習的。作為加州大學系統的官方交換項目,UCEAP給我們提供了很多不同的交換選擇,有一個學期的交換學習也有一整年的交換學習,還有一個學期學習順便實習的交換項目,這些項目對GPA都有一定的要求但要求不高,基本上是申請了都會通過的,所以也算比較容易。

G | 當然申請的國家中最受歡迎的還是歐洲國家,亞洲比較熱門的是韓國。來北大交換學籍不歸屬於任何一個院系而是屬於國際合作部,這樣就可以選所有學院的課並且不會掉課。

2、為什麼想要來北大交換呢?

C | 因為我本身是華裔,每年都會回中國但是都不會待很長時間。雖然高一時在中國念書,但因為是國際學校,也就沒有什麼了解中國的機會。進入大學後我很想做交換生,可是一開始中國並不是我的第一選擇。只是恰好有朋友問到為什麼不來中國,我才萌生了來中國讀書的念頭。因為我從來都沒有在中國上過學,如果不是來交換怕是就沒有機會來中國體驗啦。

G | 我挺想了解中國的教育制度的,也是想體驗更多,作為一個中國人我也覺得不能追逐美國的就忘了中國的。其次還有自己職業上的考慮,如果將來要學法律的話,我覺得中國極具發展潛力,在這兒我也能認識更多優秀的同學和前輩,為將來的職業做準備。美國的法學院入學考試時間也比較倉促,我可能沒有那麼充裕的時間來準備,希望來北大可以多一點準備時間。還有就是在美國的實習機會比較少,在中國能接觸到更多的資源也能參與更多的活動。總之我還是很懷念國內的一切的。

3、來北大之後能適應嗎?

C | 來北大之前會先進入一個漢語學院,測試交換生的漢語水平,並根據測試結果安排交換生進不同的級別的班級,我現在是在水平第二高的班。

G | 我現在處於一種很怡然自得的狀態,北大給我一種中國傳統的讀書人所希望的讀書環境。美國的教學體系很注重實用,規定學習的內容佔據了生活的大部分;在北大就很自由,有時間看自己想看的書,可以更自由地和老師交流自己的看法;而且在這裡課業的壓力相對也小一些,伯克利的課程相對較難,更多的競爭也會給人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

4、在北大學習生活體驗如何?和自己原來的學校相比有哪些不同?

G | 很喜歡北大的氛圍,雖然有些課程的內容不是都很輕鬆,但這是難以避免的。在兩校的學習體驗上,可能有一些區別:一是在教學內容上,北大相對重視實踐,而伯克利則比較重視理論學習。二是校園氛圍上,伯克利更像一個小社會,教給學生的更多是學習的思維和能力,這樣學生將來會更能適應社會。北大的人文關懷比伯克利要多。北大更像是一個象牙塔,同學們都比較單純,在美國讀書就要求自己能處理很多事情,學生都比較獨立。

美國比較重視受挫教育,就是讓學生相互競爭,按百分比來劃分等級,很多學生每天為了分數疲於奔命,付出的努力和結果也未必成正比,但是另一方面這樣也能逼著學生挑戰自己的底線,促使他們更快地成長,培養他們的抗壓能力。

在美國頂尖大學學習學業壓力還是很重的,雖然及格很輕鬆但是想要拿A很難,一學期四門課要寫25篇論文。美國的法學院對績點要求很高。

美國的通選課一般是每班300-400人,分成30-40人的小組,在助教的帶領下討論。專業課的規模就相對較小,由教授直接教課。

C | 我覺得在北大允許旁聽是非常好的,雖然旁聽的課程壓力會比較大。因為交換生能夠選的課都是給外國人開的,會降低難度,學起來比較容易。

我覺得讓我有一點苦惱的是我們交換生很難融入中國學生的群體,還有就是獲取信息的途徑比較少,很多信息都難以及時準確地了解到。課程方面的話,在美國上課時,老師會關心你能不能聽懂或者有沒有問題,會停下來問你,但是在北大一般不會有老師停下來問你,有什麼問題都要等到下課問。還有就是在美國課上會介紹活動給同學們參加,老師們比較親切,很能了解學生,在中國可能會相對難交流一些。

5、初到新學校後遇到了哪些困難呢?你又是怎麼解決的呢?

C | 在社交方面會有一些小的問題吧,因為我和這邊真正的中國學生接觸還是比較少,我在這邊一起上課的同學,還是以外國人居多,接觸中國同學的比較少,所以在交際上還是會有一些問題。

G | 對於北大的選課系統有些不習慣,因為我沒有機會了解一些課程的細節,比如課程的質量、課程的給分情況等等,這就相當於讓你單純只憑這個課的名字來選擇,所以選課我覺得比較困難,在美國的話,學生們是可以對於這一學期的課程在結課後進行評價的,而且會公示出來。當然了我現在選的課還好,我還算比較滿意,但就是可能錯過一些比較好的課,我就覺得很遺憾。

Camila與高昂

6、來到北大的這些日子中給你留下最深刻記憶的人/事?

G | 我覺得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我在這邊加的一些社團,其中有一項叫做反貧困協會,這個協會給我很深的觸動,我覺得他們讓我感受到,他們有那麼一腔熱血,有這種理想在心頭,這個我覺得是很難得的一件事情,就是北大精神沒有死。雖然可能某種層面上來說,他們的想法比較理想主義,而我是個現實主義者,但是我覺得可能真的還有那麼一群年輕人是願意為了家國情懷也好,或者說人民福祉也好,或者說這個國家未來也好,去努力奮鬥的。這種很沉甸甸的很大的話是正兒八經裝在心頭的,他們確實是在乎這個國家的發展,在乎這個民族的未來。因為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指責中國的大學生,尤其是清北的學生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所以我會覺得這是一個精神所在,因為我覺得在美國很難見到這種人。在美國也許會有,但是只能說起碼在我身邊是很少很少的,我基本沒有見過。沒錯,我們都有理想,我們也都有一些抱負,但是我們很早的認清了一些現實,很早的做了一些妥協,於是乎我們開始放棄一些所謂很理想主義的想法,我們開始自以為成熟的腳踏實地,但是有的時候會覺得挺悲哀的,就是會覺得為什麼我們就喪失了那種夢想,可能有那種無限理想的那種朝氣的感覺,這是我覺得北大精神的一個體現。

7、現在如何看待北大?現在北大對你意味著什麼?

G | 北京大學一直被所有像我這樣的中國人放在一個神壇上去看,大家習慣了仰視,突然平視,其實還是有一點不自在的感覺,會覺得現在面對北大時,我自己的感情可能變了。我覺得我的感觸是,北京大學對於過去的我來說可能是一個從小就有的夢想,是一個神聖的殿堂,而現在是一個我每天朝夕生活的地方,是一個我有一定的歸屬感的地方。說實在話,我覺得我現在對北大最多的一個念想是,我在想在多大程度上他會承認我是他的效益,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命題,就是我會一直在想,我未來得做成什麼樣怎麼樣的一個事業,才會讓北大願意承認我曾經是他的學生,或者說它會承認我是他的校友。但是這種認同感又是很複雜的,因為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你會害怕,當你把北大認定為你的一個母校之後,你會擔心那些真正北大的學生會覺得你這個想法很可笑,會覺得憑什麼?因為他們會覺得可能他們是千軍萬馬獨木橋考進來的,但是你沒有,然後你還自詡為校友,這是一個捷徑,是個偷懶的方法。所以我並不敢或者說並不會現在以一個北大人的身份去自居,但是我還是會去想,這個學校和這個學校所代表的精神,在今天的我身上留下了一個怎樣的印記,對我未來會有一個怎樣的影響,這可能是我對北大的整個感受的一個最大的變化。我開始把北大和我聯繫在一塊,我開始把他作為我人生中重要的一個部分去考慮。

我覺得這是我對北大的一個從陌生到熟悉、從這個仰望到平視,從一個第三者的角度到一個第一人稱的角度的變化,我不知道這麼回答可能不太直接,但是可能是我最想講的話吧。

8、 當有一天你離開了這裡,你會懷念北大嗎?

G | 肯定會,這個我覺得毋庸置疑,從我進入北大第一天開始,我就在想,當我離開這裡的時候,我會多麼懷念這裡啊,嗯這麼說,就像我現在懷念伯克利一樣,每個人在他生活過的地方都會有留下一些印記,但凡在這裡有美好的回憶、有成長的話,你都會去想在這裡給我留了很多很好的回憶,就包括剛剛說的,我們在這裡有一個八人的算是一個小的集體,大家在一起天天朝夕相處,一起約飯吃飯,一起玩耍,這段時間可能是我大學以來最開心的一段時間了,因為學業壓力很小,然後還有很多時間去玩,這是一個層面。另外一個層面也是一個多年的夙願呢就最終達成,當達成之後,然後突然一下子這一個瞬間立馬又收回來的時候,當然是會有一些失望或有些落寞,會有一些這個突然感覺一個泡沫破碎的感覺,所以我覺得答案是肯定的,我一定會去懷念這裡,我也一定會跟以後的朋友提到說我曾經在燕園的時候時怎樣怎樣,我覺得北大是一個值得每一個曾經在這裡學習過的驕傲的地方,我覺得這點毋庸置疑。

9、那你以後會就是回憶起來的話,可能會最懷念哪一方面?

G | 我覺得我會懷念這裡的生活。就是從專業知識上來說,在伯克利我學到的可能更多一些,但是北京大學它彌補了起碼是我認為的我整個青春時代缺失的重要一環。就是我可能從高中開始從高一結束之後,我就去了國際部,導致我其實還挺懷念一個正常的中國的學生所會擁有的高中和大學的這樣一種生活,一個留學生的這種生活體驗和一個中國學生的生活也是截然不同的,就是那種中國學生的可能會保留很多天真的部分,會有很多沒有顧慮的部分,會有很多學生氣的部分,這些東西是我特別懷念的,我覺得也是我特別喜歡的地方,我在北大全部重新找回來了,我在這裡是以學生的身份在一個校園裡,我根本都不用出這個校園的,然後可能我跟同樣是學生身份的同學一起出去做一些可能學生會做的事情,這種感受很美好,包括這種集體生活,我在美國都是一個人一個房間,這次機遇不錯,包括整個集體出來玩啊生活感覺非常好,所以這可能是我最懷念的地方,一個中國學生該有的記憶我擁有了。

10、你是如何看待北大集體主義的?

G | 我覺得和中國的同學在一起集體活動的感覺特別好,但是同時我會覺得有很多的束縛,就是你個人的責任,對於集體的責任,在強調個人主義時就不存在了可以活得更自在一些。可以你想幹嘛就幹嘛,不需要為了集體的利益而放棄自己的東西,我也喜歡這樣,但是那種集體給你帶來的東西也是個人沒有辦法體驗到的,所以可能我們各有偏好,但感覺都挺好,都會覺得開心也都會覺得煩惱。

11、北大120周年校慶在即,你對北大有哪些祝福?

G | 北京大學的這個歷史其實是見證了中國變化的歷史,我會希望北京大學可以在未來的日子裡,就像是在過去的幾十年,在人們心中那樣繼續代表著自由的思想,代表著這樣的一個學術的殿堂。還代表著最重要的,我覺得可能是個人自由的靈魂,這是我最喜歡它的一點,或者說我覺得他跟清華最不同的一點在於他更強調一個人的自由的意識,一個自由的會奮鬥的會反抗的人的精神,我會希望北大可以在官方層面上也一直帶著這樣的精神,我會希望她可以永遠年輕。

文 |楊軼佳 劉有洲

圖 | 高昂Camila

編輯 | 魯安琦

文中圖片未經同意,請勿用作其他用途

歡迎您在文章下方評論,與圍爐團隊和其他讀者交流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圍爐 的精彩文章:

圍爐夜話:北大那些不能轉專業者們

TAG:圍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