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其實,空間站比你想像的複雜得多!

其實,空間站比你想像的複雜得多!

昨天,我在手機上看到了一則新聞,題目是這樣的:《「天宮」部分技術或超越國際空間站》。當我看到標題時,頓時深表驚訝。中國自己研發的空間站在部分技術上已經超越了國際空間站?我頓時萌生了好幾個非常有趣的問題:為什麼大家都要研發空間站?它有這麼重要嗎?為什麼中國要獨立建造自己的空間站?國際空間站的具體計劃是什麼?

這一期,我們將繼續探索世界,一起來研究空間站中的奧秘!

1、空間站的作用巨大

空間站,也叫太空站。如果有宇航員要進行各種空間科研、實驗或長期居住在太空中,那麼空間站是他最好的去處,並且是他最主要、最依賴的常駐場所。而且,空間站不僅是人類的太空研究所,也是深度太空探索的中轉站,更是未來建造太空城、行星殖民的橋頭堡。

空間站最大的潛在價值在於,它可作為通往其他星球的跳板。例如美國曾經設計的重返月球和登陸火星計劃,都是以國際空間站作為跳板的。先將飛船的部件運往國際空間站,再由站上的宇航員進行組裝,然後啟程去探索其他星球。

空間站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作為太空科研基地。其特有的微重力環境及完善的試驗設施為科學家進行空間科學和應用實驗提供了理想場所。

國際空間站獨一無二的特徵包括:

?

穩健持久和可持續的微重力平台

並有接近超高真空的極端空間環境

?

開展觀察與試驗的獨特高度

?

同時支持艙內和艙外的研究

無論是居住、研究還是探索,空間站都展現了火箭所無法比擬的功能。所以,空間站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並且是所有有能力上天的國家所夢寐以求的。

2、宏偉的國際空間站計劃

但是,雖然空間站的優點很多,但還是讓許多國家望而卻步。因為建造空間站除了要技術外還有一個問題——太貴!的確,建造空間站是一項非常燒錢的項目。以國際空間站為例:

國際空間站工程預計耗資600多億美元,是人類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載人航天工程。國際空間站是當年全球16個比較有錢的國家合夥開發建造的,因為一個國家承擔所有太不划算。但即使是這樣,據估算,國際空間站在2010年建成時,總耗資也要超過1000億美元!

國際空間站計劃最早是美國提出的,當時名為國際自由號空間站計劃,並於1984年得到美國總統里根的批准,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數十億美元的耗費,這項計劃沒有取得進展。

1993年,柯林頓入主白宮,提出將自由號空間站計劃由美國獨自建造改為國際合作建設,使這一計劃得以生存下來。

1993年11月1日,美國航空航天局與俄羅斯宇航局簽署協議,決定在和平號軌道站的基礎上建造一座國際空間站,

1998年1月29日,來自15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華盛頓簽署了關於建設國際空間站的一系列協定和三個雙邊諒解備忘錄。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以及歐洲航天局的11個成員國(比利時、丹麥、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國)和科研部長或大使在文件上簽字。這些文件的簽署標誌著國際空間站計劃正式啟動。

1998年3月7日,俄羅斯與美國就合作建設空間站達成協議,並簽署了有關的一攬子基本文件。根據協議,國際空間站80%的建設資金由美國負擔,工作語言為英語,並由美國航空航天局牽頭,負責從總體上領導和協調計劃的實施以及在空間站運行期間發生緊急情況時進行具體指揮。

由於它的總重量將近340噸,美俄兩國宇航局得進行至少43次太空飛行才能把各種部件送入軌道,其中包括由美國太空梭執行的34次飛行和由俄羅斯方面進行的9次飛行。美俄宇航員通過至少1800個小時的144次太空行走才能將這些材料組裝成空間站。

空間站的指令和控制由美俄雙方分擔,美國約翰遜航天中心主要負責空間站和太空梭,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航天中心主要負責載人飛船和運貨飛船飛向空間站,以及飛船飛離空間站,它也是空間站運行的後備控制中心。

3、中國的天宮空間站

看看全球,包括最牛的航天大國美國、俄羅斯還有歐盟,都是合夥共建一個太空站「國際空間站」,也就是說全世界都在共建共用一個太空站的時候,唯獨只有中國在單幹天宮。這是為什麼呢?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太空爭霸,一直到現在,國際空間站演變成太空巨無霸,這期間中國都在扮演什麼角色?位於什麼處境?只要梳理清楚這段歷史,其實就明白為什麼中國太空站要走獨木橋了。

儘管冷戰是兩個超級大國間拼體力、曬肌肉的世紀遊戲,但身為第三世界的帶頭大哥,中國為了刷存在,也是蠻拼的。就在1961年蘇聯、美國各自把加加林、謝潑德送到太空軌道以後,又在豪言壯語地宣布登月計劃的時候,中國終於坐不住了。1967年7月14日,毛澤東簽署了中國自己的載人航天計劃——代號為「714」的絕密計劃。準備在1973年發射「曙光1號」載人飛船,搭載兩名航天員。就在1971年,19名空軍飛行員作為航天候選人已經準備受訓了,卻因為當年「九一三事件」(林彪一家墜機在溫都爾汗)的影響而被擱置,直到最終計劃取消。

第二個載人航天計劃不再絕密,而是半公開。1978年鄧小平主政之初,不僅政治上需要撥亂反正,科技上也需要振奮人心。於是,代號為FSW項目被啟動,官方媒體稱它將會是「美蘇之後第三個實現載人的宇宙飛船」。但1979年鄧小平訪美期間,專程去了休斯頓NASA總部之後,就再無公開消息了(事實上FSW系列衛星從未中斷過研發,2003年楊利偉搭載的返回艙就是FSW的升級版)。

等到20世紀80年代幾乎成了美國獨霸一方的黃金時代,星球大戰計劃愈演愈烈,太空梭消息越傳越神,直到1986年初挑戰者號突然爆炸,這給美國當頭一棒。此時的蘇聯也是力不從心,被星球大戰和和平演變搞得身心俱疲。暴風雪號太空梭曇花一現,禮炮七號空間站難以為繼。

就在這時,中國高調宣布自己的載人太空計劃,1986年3月推出代號為「863計劃」,其中包括獨立建造太空梭的宏大計劃。兩年後縮減為更簡單更務實的載人太空艙。不過,最終確定為1992年的「921計劃」,包括我們最為熟悉的神舟計劃、天宮計劃和中國空間站計劃。

中國之所以高調做事,還有個重要背景需要說明。作為星球大戰計劃的一部分,里根在1984年率先發起國際空間站計劃,最初16個國家積極響應,甚至包括強弩之末的蘇聯。此時,差不多到了要收編蘇聯航天的地步,以至於蘇聯和平號空間站,基本上已被國際空間站發起國當成了過渡版的太空站。

事實上,國際空間站最早發起時,中國也是滿懷誠意的。但是,老謀深算的美國透過憨態可掬的熊貓臉,看到的卻是一張堅毅不拔的龍顏本色。封鎖、孤立中國航天項目,至少在最牛最高科技的國際空間站上,就是不帶你玩。

但是結果卻適得其反,中國穩穩做上『世界工廠』『第二大經濟體』『全球金主』的同時,從『神舟載人計劃』到『天宮計劃』,從『嫦娥登月計劃』再到『火星探索螢火計劃』……一步步有條不紊地實現夢想,中國成為了美國越挫越勇的最大對手!

現在,中國的新型空間站井然有序地研發著,而國際空間站則將在2024年退役。屆時中國將會是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了。現在天宮部分技術超越了國際空間站,我也不再驚訝,因為付出汗水和努力,並在困難面前永不退縮,迎難而上的人總是會勝利的。

? end ?

編輯 | Mr.Zhang

圖 | Yahoo

Fineworld

用零碎時間漲知識!

關注我們,與Fineworld一起探索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Fineworld 的精彩文章:

至酷至炫——神奇的土星環

TAG:Fine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