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抗日名將張自忠後人都有誰 張自忠的名言都有哪些

抗日名將張自忠後人都有誰 張自忠的名言都有哪些

張自忠是中國近代著名抗日將領,在1940年的棗宜會戰中與日軍進行了殊死搏鬥,不幸殉國。張自忠在其16周歲的時候成家,夫人名為李敏慧,比他年長一歲,靠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的終身。

張自忠後人眾多,但多自力更生,從事技術工作,也有入美籍者。張氏夫婦生有兩子一女,其中次子張廉靜英年早逝,在赴黃埔軍校受訓的過程中染病身亡,年方17。1910年長子出生,取名為張廉珍,新中國解放前曾經在財政機關工作,有七個兒子。1923年,張自忠最小的女兒張廉雲出生,退休前在北京政協工作,是政協的副主席,育有兒子兩人。

張家第三代共有九個男丁。張廉珍長子張慶宜退休於天津市經濟委員會;次子張慶安退休於上海電力工程研究所;三子張慶隆入美籍軍籍;四子張紀祖赴美經商;五子張慶范入美籍進行數學研究;六子張慶成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四川省委員會的副主委;第七子張慶新也入了美籍,一直從事餐飲業。

張自忠的小女兒張廉雲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做車晴,是中國傳媒大學的高級教授;小兒子車臨在央視工作。

張自忠後人於張自忠墓前合影

張自忠後人從父親、祖父那繼承的不是給予實權地位的名望,而是一種秉承在血液中的精神,他的後人從政者少,但卻是各行各業的精英,儘管有些子孫入了美籍,但其愛國精神絲毫未減,張慶隆曾在美國軍籍入籍儀式上這麼說:志願加入美國軍籍,為美國服務,但是,前提是美國不打中國。

抗日大將張自忠的名言都有哪些

張自忠是中國國民黨的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少時讀書,懂得忠義之道,一身浩然正氣,1911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學堂,在這裡習得「德賽先生」的真義,對其人生道路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後來投筆從戎,從馮玉祥身邊的一名小兵逐漸成為戰功赫赫的總司令,期間經歷與他少時讀的俠義之道是分不開的。張將軍一生說過許多表軍人正氣的話,這些「張自忠名言」將始終烙上他的印記,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

張自忠最著名的文字作品,是他在棗宜會戰期間,在1940年5月1日、6日分別寫下的赴死狀與絕命書。隔了大半個世紀再次讀到這些文字,仍然會為張將軍為國捐軀的大義行為潸然淚下。當時的「張自忠名言」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影響肯定是十分巨大的,一句「我死則國生,我生則國死」便道出了一名深愛自己國家的子民對國讎家恨的硬氣與無奈。

在張自忠將軍1940年5月1日寫下的赴死狀中有這麼一句話:「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枯、石爛,決無半點改變。」這不僅是張將軍的抗日決心,更是其一身浩然正氣的真實寫照,心如磐石,萬般磨難皆無隙可乘,為了國家早日能夠國泰民安,雖刀山火海吾往矣!

「吾一日不死,必盡我一日殺敵之責;敵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貞至死而已。」話說到這,已經很清楚張將軍的人生終極目標是什麼了,戰死是他的夢想,他想用自己的死換來中國的活,死一人,活千萬人,「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可告無愧,良心平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屋 的精彩文章:

三毛為什麼選擇自殺?三毛自殺的原因解密
寒山寺《楓橋夜泊》碑背後的詛咒!嚇跑日本掠奪者

TAG:書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