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霓裳羽衣曲:古代四大美女之楊玉環

霓裳羽衣曲:古代四大美女之楊玉環

霓裳羽衣曲:古代四大美女之楊玉環

文//百荷蹤影

都說帝王無真愛。然而,一首《霓裳羽衣曲》竟成就了一段曠世愛情。三千寵愛於一身,唐明皇與楊玉環雖然有些複雜。然而,愛情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妖孽魔障,一個堂堂帝王,他可以坐擁萬里江山,卻保不了自己心心念念愛著的一個弱女子。

那一年的某一天(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楊玉環在《霓裳羽衣曲》縹緲婉轉,悠揚動聽的樂聲導引下,於華清宮進見李隆基。奢華而隆重的華清宮繚繞著「羽衣曲」曼妙、和雅清澈的音域。玉環一襲霓裳羽衣,仙子般翩翩起舞;悠揚玄妙的樂聲,輕盈舒緩,柔軟飄渺,優雅爛漫;使人懷疑究竟是天上還是人間,竟有如此美妙絕倫的樂曲;如此雍容華貴,婀娜多姿,婉約動人的舞姿。楊玉環舞罷「羽衣曲」,婉轉娥眉,美貌如幽蘭之清芬;體態如楊柳迎風,繾綣銷魂;一襲清幽淡雅的芬芳之氣飄渺繚繞於華清宮。李隆基心中感喟:「早年在神仙點撥下,創成此曲。今日玉環隨仙曲翩然而至,難道玉環是上天賜予朕的禮物?!」回想「羽衣曲」的誕生過程,李隆基更加堅信楊玉環就是為他而生的。是上蒼的恩賜!他望著嬌媚多姿的楊玉環,激動地大加讚賞道:「仙姿妙樂、仙姿妙樂啊!絕配、絕配!」

楊玉環上前施萬福禮道:謝皇上稱讚!

此曲只配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尋?楊玉環在「羽衣曲」仙樂的伴奏中,奉旨進見皇帝。心中不免有些忐忑,皇帝的尊嚴威儀就是上天的旨意,是任何人都不可違抗的法令。楊玉環施禮後,靜聽這位皇帝公爹的發落。

李隆基凝視楊玉環片刻,語言鏗鏘道:「玉環舞蹈辛苦,朕賜你驪山別院小住散心。」

楊玉環的身子隨那聲音機靈了一下,心中潸然,不知是喜是憂,隨款款施禮姍姍退下。

李隆基目送楊玉環背影,發自內心的笑意感染了站在一旁侍奉的太監高力士。高力士見李隆基如此看著楊玉環的背影消失在宮闈深處,心中暗自得意,得意自己再次抓住了皇帝的軟肋。暗喜道:今後,不愁會有更多的好處可撈了。

大臣張說曾賦詩一首:「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詩的題目就叫《華清宮》,那夜的華清宮,空谷繚繞清音,夜鶯婉轉驪山,活脫一幅燈火輝煌,歌舞昇平不夜天的景象。

從這一天,這一晚起,與李瑁成婚五載的楊玉環離開壽王府,來到驪山,一對恩愛夫妻就生生別離。此時楊玉環22歲,李隆基56歲。李隆基為了得到楊玉環,並使楊玉環與壽王李瑁斷絕夫妻關係,先令玉環出家,為母親竇太后薦福,並賜道號「太真」。

李隆基是找了個絕好的借口,讓兒媳婦楊玉環出家。在那帝王即為天子,天子的權力至高無上的年代。天下既是皇帝的天下,天下的臣民既是皇帝的臣民,天下的女子自然也是皇帝的女子。只不過皇帝要的只是那些才貌絕佳,風華絕代的美女,即使已經是皇帝兒媳的楊玉環,一旦被做公公的皇帝看上,不惜亂倫也要得到。看來男人的貪色和佔有慾,也許就是從千年前的帝王那裡傳下來的。至今仍沒有「斷子絕孫」的跡象。

題外話:

《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麴中的法曲精品,也是唐宮廷歌舞的集大成之作。至今它仍無愧於音樂舞蹈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羽衣曲」大約完成於718—720年間,安史之亂後遺失。五代時,南唐後主李煜得到「羽衣曲」殘譜,由精通音律的皇后周娥皇與樂師曹生按譜尋聲,補綴成曲,整理排演,但已非原來的音韻。

楊玉環在道觀出家的幾年裡,她也許就是唐玄宗沒有名分的妃子,用我們現代人的話說,就是暗地裡的情人。玄宗雖說貴為天子,但他依然要有所顧忌,比如:威脅到帝王名譽,江山社稷,他都決不會含糊。在這一點上,後來的馬嵬坡事件中,楊玉環被玄宗三尺白綾賜死,就是極其有力的明證。對於男人,特別是皇帝,在愛情,遇到江山社稷大事之時,敗下陣來的首先是愛情,犧牲的自然就該是那個承載所謂「愛情」的美人。這些當然都是後來發生的事情,李隆基當初肯定不會未卜先知,就像現在的夫妻結婚離婚一樣,有幾對夫婦是在結婚的時候就想著將來離婚的事情?!愛情面前,誰都有無奈的時候,即使是貴為帝王,也毫不例外。

李隆基從兒子身邊把楊玉環奪走,他得先給兒子冊立妃子。然後,他才可以與楊玉環光明正大地做夫妻。李隆基要得到楊玉環可真是曲折啊!他轉了一個大彎兒,才能奔到主題。這人啊!為了愛情。真是一個字:「累」。可是自古至今,大凡正常活著的人們,有誰不為情字所累?!正是一個情字了得。古今中外,都不乏有情痴情種們為了愛情死去活來掙扎反抗,但對於一個做了幾十年皇帝,又做了公爹的李隆基而言,他只要喜歡,得到,也許只是一句話,甚至是一個眼神。高力士就會假借帝王之威為之謀得。

李隆基先給兒子另選妃子,接下來,自然是名正言順地得到楊玉環。並立楊玉環為皇貴妃。

據說楊玉環是因為生得酷似武惠妃,才被李隆基愛上的。武惠妃生前深受李隆基寵愛,當年楊玉環與壽王的婚姻,就是武惠妃的極力撮合,李隆基才答應下詔,冊立玉環為壽王妃。武惠妃病故後,李隆基三年鬱鬱寡歡,一個擁有三宮六院的皇帝,能有這份真情,也算是一個情種吧!高力士見皇帝沉迷鬱結,惶惶不可終日,才心生一計,把李隆基的目光引向了頗似武惠妃的楊玉環。不出高力士所料,李隆基果然就愛上了酷似惠妃的楊玉環。他不僅愛,且愛到神魂顛倒,失去了理智。以致經常忘了朝廷大事,更嚴重的是,他犯了任人唯親的大忌,再加上居心叵測的安祿山,大唐江山結結實實地遭了一場大禍。李隆基斷送了自己的最愛——楊玉環的性命,差一點把江山社稷都丟了。大禍持續了8年才得以平息,結果使大唐元氣大傷,從此逐漸衰落。

天寶四年,李隆基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玉環為貴妃,李隆基自廢王皇后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后。楊玉環為貴妃以後,遵循封建宮廷禮制,從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她天生嫵媚,凝脂玉容,加之過人的音樂舞蹈才華,得到李隆基百般寵愛。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楊玉環,卻並非常人想像的那樣,生活甜美幸福。她與壽王李瑁可以說是幸福甜蜜一對兒(傳說她與壽王生有兩個女兒)。儘管玄宗百般寵愛,儘管身為貴妃的日子裡,玉環回憶起前夫壽王和兩個女兒,心情總是鬱悶多於歡樂。有一天,她在宮女陪伴下,到御苑賞花散心。看見一株小小的花朵楚楚綻放,嬌小得令人憐惜,看著那嬌弱的花朵枝葉。她便心軟地伸出纖纖玉指撫摸那嬌柔可愛的小花兒,以及那婆娑的綠葉。當她剛剛觸摸到那株花草,花瓣便立即收縮,綠葉捲曲垂下。宮娥看見娘娘摸到的花兒,如此這般模樣嬌羞地低下了頭。那宮娥就驚詫地道:「呀!貴妃娘娘美貌,花兒都自愧不如,含羞低頭了。」

從此楊玉環的「羞花」容顏便傳播開來。

其實楊玉環摸的是含羞草,這樣的植物細碎的枝葉,小巧玲瓏的花朵,看上去確實楚楚可憐,只要手指一碰觸它的枝葉,立馬就蔫了,害羞似的,低了頭顱,一副嬌羞而可憐的模樣兒。是一種植物的天性使然,既是一個醜八怪碰觸到它的枝葉,它也照樣會「含羞」低頭的。只是楊玉環身為皇貴妃,便是那含羞草——一種普普通通的植物平添了不一樣傳說吧!正如楊玉環與李隆基的相遇,遇上了也就罷了,正好那個時候,李隆基思念已故武惠妃,而頗似武惠妃的楊玉環正好填補了他心中那份思念。於是,李隆基便動了染指的念頭,這人世間便多了一份傳奇,更是多了一個女人的悲哀。

李隆基對於楊玉環就像失而復得的一件寶物,愛惜到了偏執。因之一樁帝王愛情悲劇的序幕緩緩拉開,楊玉環自然而然地成為悲劇的主角,更是犧牲品。

楊玉環開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於蜀郡,出身宦門世家,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是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的童年在四川度過,10歲左右,父親去世,她被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珪家裡。在這個叔叔家裡,楊玉環繼續接受歌舞、音樂方面的訓練。開元二十二年七月,李隆基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應邀參加。咸陽公主胞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玉環為壽王妃。

從此,楊玉環與壽王李瑁過著皇族世家的「平凡」生活,他們是一對恩愛的小夫妻。

李隆基愛上楊玉環後,走出了一條「曲線奪美」的道路,他從兒子那裡奪得美人歸之後,從此把一個帝王的「博愛」全部給了楊玉環。「三千寵愛於一身」、「六宮粉黛無顏色」。

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造就了楊玉環的文化修養與賢淑品德。她性格溫順,精通音律,擅長歌舞,喜彈琵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

李隆基愛屋及烏,凡是與楊玉環沾親帶故者,統統招進宮來,委以重任。俗話說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大概就是此意。

楊玉環得李隆基寵愛,楊門一族可謂耀武揚威。

楊玉環有三個姐姐,皆為國色天香之容貌,李隆基召入宮中,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每月各贈脂粉費十萬錢。虢國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麗質自傲,從不假脂粉增色。杜甫在《虢國夫人》一詩中寫道:「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馬入金門。卻嫌脂粉宛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素麵朝天」一詞說的就是虢國夫人。這個素麵朝天的虢國夫人,沒有十分姿色和傲世獨立的個性,何以在那粉黛三千,佳麗雲集的奢華宮廷如此特立獨行,可見她是一位何等自信的女子!楊玉環得寵,其兄弟姐妹均受皇帝封賞,遠房兄弟楊釗,原為市井無賴,得皇帝賜名國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餘職,操縱朝政為非作歹。皇帝游幸華清池,以楊氏五家為扈從。每家一隊,穿一色衣;五家合隊,五彩繽紛。其奢侈腐化之風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楊氏家族,娶了兩位公主,兩位郡主,李隆基親自為楊氏御書家廟碑。玉環得寵,楊家「出入禁門不問,京師長吏為之側目」。楊玉環的得寵,楊家在朝廷內外的張揚與跋扈,時人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之謠。   楊玉環好食荔枝,荔枝又是南海特產,在那個只能以飛馬傳信的時代,李隆基每年都以飛馬進荔枝到長安。飛馬所經驛站無不遠接高送,以飛快的速度保證在荔枝的新鮮期送到長安。一個驛站,一個驛站地接替運送荔枝,不知耗費了多少銀兩。然而,楊玉環因為荔枝到來的喜悅,卻足以讓皇帝欣慰。這就是一個帝王的愛情,也是他的生存方式——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一個人的喜怒哀樂。唐詩人杜牧在《過華清宮》中寫道:「長安回望綉城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在那樣一個交通極不發達的年代,完全依靠人力馬匹運送荔枝,成本無疑是昂貴的,那一筐筐荔枝穿越大半個中國,來到長安之後,其身價無疑是大增了。因此,荔枝的故事,有一個關於李隆基的版本:李隆基受楊玉環感染也很喜歡吃荔枝,但由於玉環喜歡吃,李隆基就捨不得盡情享受荔枝的美味。有一次荔枝放得不新鮮了,皇帝就放開肚皮大吃了一次,結果吃得拉了好幾天肚子。讀著這樣的故事版本,筆者禁不住想到了愛與被愛,愛情生活中,愛著的那個人總是心甘情願地為愛而付出,而犧牲。也許李隆基對楊玉環的愛是無怨無悔的。然而,最終卻是因為這愛,葬送了玉環的性命。可見人間無論何事,都要堅持一個原則,掌握一個度數,即是帝王也不列外。只可惜,愛情這東西往往使得人們失去理性屈從了感性。

李隆基和楊玉環也有吵架的時候,「夫妻沒有隔夜仇」,可是李隆基畢竟是一代帝王,帝王就會有帝王的威儀。一次楊貴妃恃寵驕縱,得罪了李隆基。李隆基一氣之下,把楊玉環趕回娘家去了。貴妃出宮後,皇帝就得了相思病,茶飯不思,鬱鬱寡歡。深知皇帝心事的高力士,很快把玉環召了回來。一場夫妻風波得以風平浪靜。

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愛情故事,一時間在長安傳為美談。以「安能摧眉折腰侍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之句來表達其傲慢不羈出名的李白,也寫出過「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以及「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等等,艷詞、麗句來讚美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愛情。李隆基更是變著法兒的表現自己對貴妃的寵愛之情。

楊玉環在長安慶祝最後一次生日,是755年6月1日於華清宮,李隆基令梨園置樂,於長生殿奏新曲。曲子未命名,適逢南海進獻的荔枝運到,遂以《荔枝香》為曲名。

楊玉環的族兄楊國忠依仗堂妹得寵,鑽營於朝廷,弄權於仕宦,跋扈於朝野;貌似忠誠,生性狡詐的安祿山常常進獻奇珍異獸給皇帝,討其歡心,常侍奉於皇帝左右,尋機會討好皇帝。別有圖謀的安祿山還派人留駐京師探聽朝廷動靜,對皇帝投其所好,逐漸得到李隆基、楊貴妃的喜愛。取得皇帝喜愛的安祿山,被任命為范陽節度使。擁有重兵重權之後的安祿山,便開始窺視大唐江山,覬覦李隆基的帝位。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15萬重兵,號稱20萬大軍,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在范陽起兵。過慣了和平日子的朝廷官吏,警惕鬆懈,意志薄弱,民不知戰,河北州縣立即望風瓦解,當地縣令或逃或降。天寶十五年安祿山佔領長安、洛陽,唐朝進入安史之亂的最高峰。安祿山與史思明向唐朝發動的與大唐爭奪統治權的內戰,成為大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造成唐代藩鎮割據。

安祿山以清君側為由發動叛亂,叛亂後稱帝,二年後被其子謀殺。

安史之亂自唐玄宗天寶十四年至唐代宗寶應元年才徹底被平定,前後達八年之久,七百年後,我們華夏民族曾經用了相同的時間——八年,取得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勝利。只不過兩個八年的戰爭具有質的不同罷了。抗日戰爭勝利不久,誕生了一個全新的中國,而安史之亂的平定,則是動搖了大唐江山的根基。這次歷史事件,雖然是當時各種社會矛盾所促成。然而,叛亂一開始,朝中文臣武將除了對楊國忠深惡痛絕之外,更是對楊玉環看成了罪魁禍首,認為楊玉環是安史之亂的因果關係,都把禍端記在了楊玉環的名下。

其實李隆基信任楊國忠,除了取悅於楊貴妃之外,也有藉以牽制李林甫的專權的因素,是為取代李林甫做準備。天寶十一載十一月,李林甫死後,楊國忠擔任右相,兼文部尚書。楊國忠以「待御史」升到正宰相,身兼40餘職,把持朝政用人及軍事大權。他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動輒對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用兵,不僅使成千上萬的無辜士卒暴屍邊境,更給少數民族地區造成災難重重。此外成年戰爭也使得內地田園荒蕪,民不聊生。

大唐江山有李林甫、楊國忠這兩任宰相,李隆基的晚年遭劫,便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規律。如若因果關係成立的話,那麼李隆基與李林甫、楊國忠才是動亂的真正因果關係。然而,這世間的事物往往是複雜到了真假難辨、是非不明的地步,安史之亂、馬嵬驛之變不是一兩個人釀成的禍端。也許它與一種文化,一種制度有著千絲萬縷的瓜葛,往小處說是李隆基用人不當,往大的說,是世襲製造成的必然結果。以致當事人本身也未嘗不是受害者之一。

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借口討伐楊國忠發動叛亂。

天寶十五載六月祿山攻入潼關,李隆基於7月12日決定放棄長安逃亡四川。皇帝逃亡,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是帝王的悲哀,更是一個國家的恥辱。逃亡的途中辛苦勞頓,大臣們怨聲載道。就在逃亡的第三天,皇帝的車馬鑾駕入駐馬嵬驛(今陝西興平)。保護皇帝的禁衛軍陷入無糧斷炊的困頓之中,軍中上下怨聲鼎沸,陳玄禮對將士進行煽動:「今天下崩離,萬乘震蕩,豈不為楊國忠割剝甿庶、朝野怨尤,以至此耶?若不誅之以謝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憤!」

重臣大將都把怨恨發泄到楊國忠身上,請殺楊氏兄妹。因此發生兵變,楊國忠逃進西門內,士兵蜂擁而入,將其亂刀砍死。楊國忠死後將士們把皇帝館驛圍了個水泄不通,強烈要求李隆基賜死楊玉環,以防止日後報復。

面對江山美人,面對愛妃含淚的眼眸,面對眾將士強烈的誅殺之聲,李隆基聲聲哀嘆,心如萬箭穿過,不忍心將自己愛得神魂顛倒的愛妃玉環賜死。

可憐一代美人,一個無辜的生命,楊玉環終於命喪馬嵬坡。

這樣的人間悲劇究竟是皇帝之錯?貴妃之錯?李隆基失去楊玉環之後的悲苦和寂寞,那種思念之情,那種「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的苦楚,成為一代帝王愛情悲劇的佳話。然而,就在筆者要為那段佳話寫點東西之時,卻不禁問自己楊玉環究竟得到了什麼?她幸福嗎?她的愛情難道就是承歡在一個大她三十多歲的皇帝之側?她的人生價值就是與六宮粉黛爭寵?!

楊國忠、安祿山,一個在內一個在外,一個在朝廷一個在遠藩,一個是漢族一個是胡人,一個是奸臣一個是梟雄,一個是楊貴妃的族兄,一個是楊貴妃的乾兒子,一個把持朝政一個擁兵自重。他們正如兩把熊熊燃燒著的邪火,那邪火一起發威,終於釀成了馬嵬坡「六軍不發無奈何」的悲哀。可憐一代君王,只有忍痛讓自己心愛的女人「宛轉蛾眉馬前死」。李隆基迫於情勢危急,只得三尺白綾,賜楊貴妃自縊殞命。

得三尺白綾赴死的楊玉環,耳畔似乎再次響起了那首《霓裳羽衣曲》,那是她第一次進見皇帝李隆基時,為她伴舞的曲子。更是她在李隆基的寵愛下,多次排練,或十人、二十人、三十人…… 常為李隆基而舞的一曲絕妙樂章。這樂章出自李隆基手,亦是楊玉環的專有舞曲。據說玉環馬嵬坡殞命之後,《霓裳羽衣曲》也隨之而去了。

楊玉環美麗的生命被李隆基三尺白領處死,一代傾國傾城,花容月貌的女音樂家、舞蹈家,名噪京城的貴妃娘娘香消玉殞,以她37歲的英年謝幕人生。玉環的生命因為帝王的垂愛而光耀祖庭,更因為帝王的寵愛而加重了她人生的悲劇色彩。假如楊玉環是一個普通官吏,或者商人、百姓的妻子,也許她的人生歷程會是另一種寫法,男耕女織的生活,平平淡淡,油鹽醬醋,鍋碗瓢盆也不失為一種幸福人生。

人的一生,富貴榮華未見得是幸福,平常生活未見得是苦難。楊玉環浩浩蕩蕩嫁入帝王之家,以致受到皇帝寵愛,乃至貴妃身份,且是萬千寵愛於一身。然而,哪知道正是這萬千寵愛殘害了她年輕的生命。可見古人伴君如伴虎之說,是多麼精準的至理名言。

已是古稀之年的李隆基,失去了他鐘愛的楊玉環,天空頓時失去了顏色,灰色的天空,灰色的心情,加上安史之亂對於江山社稷的威脅。作為皇帝,李隆基的日子如熱鍋上的螞蟻,用「煎熬」二字來形容,可以說是恰如其分了。人生的悲劇,有很多時候,真的說不清究竟是誰對誰錯。

對於楊玉環的死,李隆基作為帝王,他對於自己百般寵愛的貴妃,也只能是「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的份。試問天下人,在許許多多的人生抉擇中,究竟有多少時候是可以把握自己的命運?!在那許多偶然與必然交錯疊加的時空里,有時候,我們總是被動地活著,被動地與命運的必然,做著無謂的抗爭。這就是偶然寓於必然之中的命運,它總是與時代背景那樣的水之於魚一般地相關聯。楊玉環儘管有著「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花容月貌,但她最終的結局,卻依然與大唐的盛衰禍福緊密相連,卻是被作為那場禍亂的罪魁而付出性命,實乃令人扼腕嘆息。嘆息她悲憫的人生命運。

楊玉環在帝王之愛的芙蓉國里,得年長她34歲的皇帝李隆基的寵愛,她的美麗雖然不是罪過,李隆基對她的愛情甚至也不是罪過。可是,作為大唐的第一夫人,楊玉環的命運不可避免地與唐王朝的命運連在了一起。儘管她不參與朝政,不過問朝廷的大小事務。然而,在大唐的江山風雨飄搖的時候,為之殞命的首先是她楊玉環。誰讓皇帝為了愛她,而姑息養奸?誰讓皇帝為了討得她的歡心,而誤國誤民,奢侈腐化?至如今,禍起蕭牆。甚至皇帝的過錯也要她無辜的生命來承擔,這就是那個帝王之命至高無上的時代,在關係到江山社稷的政治事件中,無辜的生命,往往成為無辜的犧牲品。一代美人,一代貴妃尚且如此,又何況士卒百姓乎?!

楊玉環本來就是美麗的化身和代名詞,白居易以「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形容楊玉環的麗質天成;以「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來形容李隆基對楊玉環的寵愛;以「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形容馬嵬坡事件以後李隆基對楊玉環的懷念之情;以「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表現李隆基對楊玉環的思念之切。可憐多才多藝,曾經開創了大唐的鼎盛期,創造了開元盛世的李隆基,老了、老了,又要忍受那份相思的苦楚,忍受生命最終的凄涼與悲哀。

難道這樣的苦酒是別人釀製?答案只能是否定的。如果不是他貪圖享樂,寵信並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奸詐之輩,如果他不是在位44年,如果……再多的如果也只是慨嘆,究竟是無濟於事。假設只能是荒謬的幻想。事實卻是不容篡改的,歷史的現實中也許都有客觀的不得已存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身為皇帝的李隆基當時當地,此情此景,也許只能是那樣的吧!

楊玉環是何樣一位魅力女子?竟贏得風流倜儻的李隆基如此垂憐?一首《霓裳羽衣曲》,一位月容花貌的魅力女子,一首《長恨歌》,一詠三嘆凄凄怨怨,一千多年來,有多少人為之扼腕嘆息?!白居易的《長恨歌》,淋漓盡致地刻畫了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愛情悲劇。那種「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悲怨,那種期待和無奈。讀來令人心酸落淚,嘆息憐憫。他們的故事一千多年來,綿綿不絕地被文人潑墨,被藝人傳唱。元朝白樸撰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雜劇,明朝有屠隆隆《彩毫記》傳奇、吳世美《驚鴻記》傳奇、無名氏《磨塵鑒》傳奇,清朝有洪升《長生殿》傳奇,京劇有《百花亭》、《貴妃醉酒》、《太真外傳》、《馬嵬坡》等等。尤以梅蘭芳主演的京劇《貴妃醉酒》,以其獨創性和卓越演技唱腔,飲譽海內外。小說則有《楊太真外傳》、陳鴻《長恨歌傳》、《隋唐演義》等等。今陝西興平縣有楊貴妃墓,佔地3000平方米,墓側有李商隱、白居易、林則徐,等等歷代詩碑。臨潼驪山北麓有華清池,是楊玉環當年沐浴的遺迹,有「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的詩句為證。其中尤以「貴妃池」更為著名。傳說是楊玉環專用的浴池,故又稱「妃子湯」,池側有「晾發亭」,說是貴妃沐浴後,晾發、梳頭之處。驪山、華清池,因為楊玉環而增色。

《全唐詩》中收有楊玉環《贈張雲容舞》一首:「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梟梟秋煙里。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楊玉環是美女,更是才女,音樂、舞蹈、詩詞等素養都令人嘆為觀止;她先是嫁給了壽王李瑁,後來又被英武果敢,謀略過人,文治武功,創「開元之治」的「明皇」——李隆基封為貴妃。不幸的是她的兩任丈夫,是父子關係,他們一個貴為壽王、一個貴為皇帝。楊玉環雖然享盡了人間富貴。然而,筆者怎麼也想不明白,面對一對父子關係的男人,楊玉環是怎樣安撫自己那顆跳動著的血肉豐滿之心靈的。這兩個在普通百姓看來,如高山仰止的大男人,尤其是那位具有帝王之尊的李隆基,最終卻只能以皇帝的名義「賜予」她三尺白綾。此時此地此刻的楊玉環,也許是七魂六魄都在泣血吧!

馬嵬坡前「傷心色」,竟使帝王無奈何!可嘆,這世間的愛恨情仇!有誰能夠逃離人性原本的怯懦、貪婪、任性、自私,而又野蠻的劫數?!

就在楊玉環魂魄飛天,李隆基退位,對安史之亂的討伐聲中,李隆基的得意之作《霓裳羽衣曲》也銷聲匿跡。

也許楊玉環是聽著那首《霓裳羽衣曲》的仙樂妙音,奔赴天堂的,就在那時那刻,那首絕妙的曲子,也被她的冤魂所帶走。筆者私下認為,一個天賦極高的音樂家,又是天人一般美麗的楊玉環,生前備受委屈,那屈死的幽魂怎能沒有仙樂陪伴?!

2016.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玄宗 的精彩文章:

世人只知玄宗愛情奇緣,卻不知其童年艱辛坎坷嘗遍人間疾苦
楊玉環深受李隆基寵愛,卻一直沒有為他生兒育女,原因竟然是這樣

TAG:唐玄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