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人物——功虧一簣,天國之王洪秀全

歷史人物——功虧一簣,天國之王洪秀全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客家人,是太平天國以宗教名義發動民變的領袖。清嘉慶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於廣東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福源水村,後來移居到官祿布村。道光年間屢應科舉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義中的平等思想,創立拜上帝會,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張建立遠古「天下為公」盛世。

洪秀全生於耕讀世家,7歲起在村中書塾上學,熟讀四書五經及其它一些古籍。村中父老看好洪秀全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三次鄉試都失敗落選,第三次在廣州落選後已經是25歲(1837年,當時把出生之時當作1歲)了,受此打擊回家以後重病一場,一度昏迷。病中幻覺有一老人對他說:奉上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間來斬妖除魔。從此,洪秀全言語沉默,舉止怪異。此時,洪秀全並不甘心於考試的失敗,在6年後的1843年春天,再一次參加了廣州的鄉試,結果還是以落選告終。

據洪仁回憶,洪秀全少年時「兩兄助其父耕田,又種些瓜菜,全家食糧由此供給。」。家庭出身的寒微,使洪秀全青少年時代就飽受生活磨難,漸漸產生了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在其發動起義後,低微的出身又常為統治階級所攻擊,「所謂偽天王者,姓洪,深居不出,本廣西乞丐。」於是,洪秀全就不斷採取措施抬高自己及整個洪氏家族的地位,甚至依靠一個自創的宗教,把自己神化。洪秀全自比為太陽,他的妻子則為太陰月亮。

性情暴烈是洪秀全性格中最為突出的特徵。《天父詩》中有多處反映他發怒生氣的情景。如「亮(火)衝起來誰人受,亮(火)不救開燒死該!」「亮(火)起跪求要虔誠,亮(火)未救縮莫起身。」諸如此類的句子,《天父詩》中隨處可見。楊秀清也曾借「天父下凡」指責洪秀全「性氣太烈」。洪秀全一旦火起,就會嚴厲地責罰人,斥責、餓飯、杖責.而且洪秀全性情固執,脾氣暴烈如火,根本不給人分辯的機會,他說「只有媳錯無爺錯,只有嬸錯無哥錯。只有人錯無天錯,只有臣錯無主錯」,他力圖通過嚴酷的刑罰維持其至高無上的特權地位。

洪秀全缺乏自信,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他日益迷信自創的「上帝」而不能自拔。在太平天國後期的鬥爭中,他信天不信人。廣大將士出生入死,用鮮血和生命換取的勝利,在他那裡變成了「天靈」的結果。因而士氣受到嚴重摧殘,極大地影響了戰鬥力。越到後來,他越發迷信,甚至到了喪失理性的境地。天京被困,危在旦夕,李秀成指出城中兵少將寡 ,提出「讓城別走」 ,他卻說「朕之天兵多過於水」。不自信的另一表現是濫封王爵。從1862年初,封陳坤書為護王始,到10月,封王30餘人。1863年4月,封王達90多人。到太平天國失敗時,封王達2700餘人。

洪秀全無遠慮、難把全局,戰略、戰術上的目光短淺顯而易見。起義之初,面對清軍的圍剿,洪秀全消極防禦,不能有效的打破清軍的包圍和封鎖。永安突圍後,局面雖有所改觀,但太平軍仍然是流動作戰,毫無定止。攻克武昌後,太平軍不是乘勝打擊尾隨而來的清軍江忠源部,終使之成為太平軍的肘腋之患,長期擺脫不掉,影響了太平天國的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洪秀全 的精彩文章:

洪秀全做錯這三件事,最終失敗結局
太平天國給天王選老婆,女子需滿足三個奇葩條件,網友直呼太噁心

TAG:洪秀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