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改革究竟是什麼,竟讓乾隆遺憾而終,怪哉!

這個改革究竟是什麼,竟讓乾隆遺憾而終,怪哉!

導語:火耗歸公又稱耗羨歸公。火耗是地方官徵收錢稅時,會以耗損為由,多征錢銀。雍正二年七月推廣全國,將明朝以來的"耗羨"附加稅改為法定正稅,並制度養廉銀,用意在打擊地方官吏的任意攤派行為。康乾盛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但繁榮的背後卻蘊藏著極大的危機,官場貪腐、封閉排外,使得大清逐漸走向蕭條落後。作為大清的王者,乾隆也在思考國家的將來,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直到他臨死卻也沒人能回答!

乾隆思考多年,但仍是想不清楚。於是就把這個問題拋給參加科舉的讀書人,今年是乾隆7年,超過300人參加了宮廷考試。乾隆自己出的題材,親自看他們考試。乾隆當場給了他們很多年不能理解的謎題:當年雍正皇帝進行的「消費回歸公眾」,解決了地方官員低薪和官僚主義的問題。但現在問題又出現了,應該廢除嗎?起初,清朝官員的工資不高,像地方官員的年薪,45兩銀,家裡老老小小的開支,這筆錢是不夠的。

王位繼承後,雍正實行了「耗羨歸公」的改革,這是為了允許地方官員徵收附加稅。這部分是由稅收負擔的,其中之一是用來改善官員的待遇,為了減少腐敗,第二是為了減少衙門花銷。當時執行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問題很快就來了,官員將秘密徵稅,這不僅解決了這個問題,相反,它助長了腐敗的風。乾隆把這個問題交給了應試者,主要是因為他們與底層社會有聯繫,了解民事狀況,同時,也沒有官方官員,官場沒有壞習慣。

作為新一代的人才,乾隆希望能從中聽到一些有用的見解。但事實並非他所期望的那樣,這些人沒有告訴他答案。但乾隆沒有停下來,接著又問武官和軍官。受試者的回答並不能使他滿意,直到他死了,他才明白。事實上,大和小官員都知道這一點,但無人敢說。在這種皇權的籠罩下,這些所謂的改革只能是控制的規則。最重要的一點,「耗羨歸公」有利於朝廷,有沒有官員愚蠢到勸乾隆廢除它?

他在經筵講章中發揮這個思想,「 寬、信、敏、公,乃聖王治世之大本,而必以寬居首「」,聖王出治,舍寬其何以為敷政寧人之本哉」 。乾隆晚年的詩句中也說「 政實宜寬弗宜猛」但在絕大多數場合,總是寬嚴並提,把兩者看做因時而異,相輔相 成的「,寬以濟猛,嚴以濟寬,政是以和」,這是乾隆認定進行統治的不二法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乾隆寫了四萬多首詩,為何鮮為人知?網友:哪是寫詩,完全是垃圾
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選資質平庸的嘉慶為接班人?原因竟如此簡單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