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煎中藥,先煎、後下、烊化……到底是什麼鬼?

煎中藥,先煎、後下、烊化……到底是什麼鬼?

煎熬中藥時,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譬如中藥材的分煎就必須掌握好,否則可能造成藥效減低,甚至失效。

因為中藥包括植物葯、動物葯和礦物葯,由於藥物質量不同,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揮發程度也不同。為了充分煎出藥物的有效成分,不同品質的藥物就必須採取不同的煎煮方法。

一般來說,質地堅硬的藥物需煎煮時間長些,煎煮時間過短很難將有效成分煎出來,也就是味厚者先煎,使其味出而緩行。

而具有發散作用的藥物煎煮時間就要相對短一些,這樣才能確保葯內有效成分不被破壞或揮發,也就是味薄者後下,使味不竭而後至。

另外,毒重者也要先煎,以去其毒而不傷人。

先煎的藥物有以下三類:

礦石類、貝殼類、角甲類藥物,因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須先煎。如生石膏、靈磁石、牡蠣、石決明、珍珠母、海蛤殼、瓦楞子、龜板、鱉甲、穿山甲、龍骨、龍齒等,可打碎下鍋以猛火先煎煮15分鐘。

有毒的藥物:如烏頭、附子、商陸等,要先煎一兩個小時,達到減毒或去毒的目的。

某些植物葯:如天竺黃、火麻仁、石斛等,需要先煎使其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有些藥物久煎宜失去功效,故在其他藥物快要煎好時才下,目的是為了減少有效成分的損耗。後下的藥物如下:

含揮髮油多的藥物:這類葯氣味芳香,有效成分很容易揮發,要後下,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檀香、沉香、青蒿、細辛等,一般在湯劑煎好前五到十分鐘入葯。

質地疏鬆的植物葯:這類葯不宜久煎,如鉤藤、大黃、番瀉葉等應後下。

中藥除了先煎後下之外,還有一些藥物需要包煎、烊化等,都是為了保證藥物發揮最好的藥效。

像花粉類藥物、細小種子類藥物就需包煎,如果不包好,煎煮時呈糊狀不易濾出。還有些藥物絨毛落在藥液中,服用時刺激咽喉,所以也要包煎

還有一些中藥是用動物的角、皮等熬制而成的膠狀物,如阿膠、鹿角膠、鹿胎膏等,須單獨放入容器中加涼水蒸20分鐘,也就是烊化,服用時按量取出,用煎好的藥液沖服。

此外,一些名貴中藥如人蔘、麝香、三七、蛇膽、蟲草、鹿茸等宜單煎或研細沖服,否則易造成浪費。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版權屬於原作者。若所引用的圖片、數據、文字版權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其它權利,敬請原作者告知我們,我們將立即改正或刪除,並致歉

4、丹道,修鍊者心中隱隱的痛(玄虛門男丹課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丹 的精彩文章:

丹道修真圖
靜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西派丹法蟄龍睡功面授

TAG:內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