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是史上最偉大的撤退,歷時9天近40萬人參與,結局徹底改變世界

這是史上最偉大的撤退,歷時9天近40萬人參與,結局徹底改變世界

原標題:這是史上最偉大的撤退,歷時9天近40萬人參與,結局徹底改變世界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軍136個師傾巢而出,組成兩個集團軍群繞過馬奇諾放線向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等國發動「閃電戰」。十多天後,納粹裝甲部隊就橫貫法國全境,直撲英吉利海峽,近40萬英法聯軍被圍困於法國北部的佛蘭德地區,唯一退路只剩下敦刻爾克這個僅有數千居民的海邊小鎮。



▲如今的敦刻爾克

由於缺乏戰略縱深和有效掩護,敦刻爾克港極易受到德軍轟炸,因此40萬人假如真從這一港口撤退,傷亡無疑會極其慘重。然而對此時的聯軍而言,這卻是他們逃出生天的唯一希望。於是英國政府和海軍向全國各地發布動員令,呼籲人們將一切船隻開往敦刻爾克港口營救軍人。起初,政府預期是在一周內盡量救出3萬人。


1940年5月25日晚,在敦刻爾克海灘,代號為「發電機行動」的緊急撤離計劃正式啟動。在英國皇家海軍的努力下,來自後勤部隊的1312人搭乘軍艦返英,成為首批撤離敦刻爾克的士兵。僅僅一天時間,德軍就知道了英國人的異常舉動,他們派出兩支航空大隊在敦刻爾克港區及海灘投下3萬枚燃燒彈和近2萬枚殺傷力極大的高爆彈,敦刻爾克滿目瘡痍。



▲敦刻爾克地圖


為掩護士兵登船和保障海上運輸,英國空軍將本土僅有的200餘架戰鬥機全數出動,對敵軍進行猛烈開火,先後擊落戰鬥機23架。5月28日清晨,突如其來的大霧籠罩著整個港口,喜出望外的英軍趕緊組織士兵撤退。為保證龐大隊伍能夠井然有序,英國海軍要求士兵們每50人分為一組,由1名軍官、1名水手共同帶領,從海灘涉水至齊胸深的海中,登上小船擺渡至距海岸數公里的大船上,待大船滿員後才拔錨駛向英國。

這樣做雖然能夠保證現場秩序不至失控,但卻因效率過低、耗時太長而平添了不少被德軍空襲的風險,人員傷亡嚴重。痛定思痛之後,英軍吸取這幾天來的經驗教訓,將登船流程進行改良,再加上大量民船已抵達敦刻爾克進行支援,聯軍每小時撤離人數高達2000人,全天共計47310人,為「發電機行動」開始以來的最高紀錄。



▲敦刻爾克大撤退劇照


在前幾日撤離成功的鼓舞之下,英國政府和民眾都備受鼓舞,加大了對敦刻爾克港區的支援力度。在5月30日當天,大霧再度襲來,再加上不時飄落的小雨,極低的能見度迫使德軍無法進行轟炸——而英吉利海峽卻出乎意料地風平浪靜。於是英國民眾全體出動,幾乎連內河船隻都強行出海,以接送撤退士兵。值得一提的是,當天撤離的53822人中,有一大半都是法國士兵。


不過大霧並不是每天都有的。當6月1日天氣轉晴時,德國空軍按捺不住激動心情,又飛到敦刻爾克上空執行轟炸任務,卻不料英國戰鬥機群早已在此等候,因此還沒來得及投下炸彈就被迫進行防禦作戰。在英國空軍的掩護下,6萬餘人逃出生天。


▲二戰時期德國轟炸機舊照


隨著英國空軍傷亡日益增加,許多戰機也被德軍擊落,英國政府最終放棄了在白天撤離士兵的打算,只能利用夜晚光線不好的時候組織疏散,從6月2日到6月3日,總計5萬餘人撤至英國,其中80%為法軍。


6月4日21點40分,德軍第18集團軍裝甲部隊沖入敦刻爾克市區,負責海灘防衛工作的4萬法軍官兵全數被俘,「發電機行動」至此被迫結束。在這5個全天與3個晚上的有限時間中,共計338226人成功撤離,其中英、法、比利時軍隊分別為21.5萬人、9萬人和3.3萬人。為挽救這些官兵的姓名,英法聯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超過1200門大炮、750門高射炮、700輛坦克、6.3萬輛汽車、7.5萬輛摩托車、500門反坦克炮、2.1萬挺機槍、6400支反坦克槍以及50萬噸軍需物資全被丟在海灘上,任由德軍接收。


▲在海灘上等待撤離的英法聯軍


此外,除被俘的4萬餘人外,還有2.8萬餘人因空襲而不幸陣亡,226艘英國艦船和17艘法國船隻被德軍無情擊沉。然而我們卻不得不說,這一場轟轟烈烈的撤退仍然是一次偉大勝利,並且這也正是英國在二戰中的主要貢獻之一,保住了三十萬生力軍,避免了遭全殲而帶來的士氣損失,成為英法盟軍丟失西歐背景下的莫大慰藉。


許多人或許會好奇,為何所向披靡的德軍在這場持續9天的大撤退中表現平平?在筆者看來,這主要有三點原因。首先,裝甲部隊作為德軍核心力量,完全無法承受重大損失,因此無論是古德里安還是希特勒,都不願讓這支本就深入敵境的裝甲部隊用於圍剿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



▲希特勒閱兵舊照


究其原因,主要是德軍高層心態失衡、瞻前顧後,對當下形勢做出了錯誤判斷。此時的法國陸軍,擁有近80個作戰師(約224萬人),配備有2500輛坦克,戰鬥力不容小覷。因此希特勒在成功佔領法國大半部領土後,就像是賭桌上大勝的賭徒,不敢再冒一絲風險,只想讓裝甲部隊全身而退。可惜希特勒失算了,法國陸軍在此期間竟然沒能成功組織一次大規模反攻。


其次,德國在英吉利海峽缺乏相應的制海權,無法真正阻止英法聯軍撤離。再加上英國將最新的噴火式戰鬥機和其餘空軍力量全數亮出、天氣狀況不佳,德國也無法保證掌握該區域的制空權,因此德國人只能依賴於裝甲部隊——然而希特勒恰恰不肯投入,因此德國人能做的就只有騷擾而已。



▲民眾在火車站歡迎士兵撤回


第三,則是英法兩軍被逼至敦刻爾克地區後,在背水一戰的不利條件下終於重整戰鬥意志,牢牢扼守著加萊,使德國陸軍無法前進,為大部隊撤退贏得了寶貴時間。此外,英國本土的軍民用船統一調度、不畏風險,也給撤退行動帶來了極大助力。


經過「敦刻爾克大撤退」,一大批飽經戰火洗禮的官兵得以倖存,這為日後同盟國組織反攻保留了骨幹力量,但也標誌著英國勢力徹底撤出歐洲大陸,歐洲主要地區除英國外幾乎全落入德國之手。而這正是英國在二戰中的最大貢獻——保住了本土三島的英國,為盟軍提供了實施戰略轟炸和組織登陸戰的根據地,是日後西歐光復的必要前提。


參考文獻:


《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敦刻爾克》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這是歐洲最出名的農民起義,勝利之時卻被市民出賣,原因令人唏噓
他是該國第七偉大總統,上位前僅任副職82天,卻改寫未來70年格局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