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美貿易之爭,不是我們想像當中那樣的

中美貿易之爭,不是我們想像當中那樣的

溫馨提示

花半分鐘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將有截然不同的命運——《教父》

要想真正看透所遇事件背後的真相,人就得有幾段成功或者失敗的經歷。有群友時常與我交流自己的事業現狀,他現年38歲,經歷過地產創富曾經顯耀一時;遭受過虎落平陽,幾乎凈身出戶。早前和他的交流中,我講你這個年紀擁有這樣的人生經歷,且確保能夠存活下來,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情。一個沒有真正經歷過挫折和磨難的人憑什麼覺得自己可以做對自己想要做的一切事情?當一個人親身經歷過數次盛極而衰的人生後,自然才會把一些事情看得更加明白一些,領悟得更加透徹一些。郭德綱曾說:「活的明白,與時間無關,跟經歷有關。三歲經歷過一個事情,這輩子就明白了」。這也就是我極力主張對於孩子的教育更多應該側重於「社會性」的鞏固,而非具體技能的培養。

穀雨

去過的地方越多,越知道自己想回到什麼地方去。見過的人越多,越知道自己真正想待在什麼人身邊。——夏正正

互聯網時代就意味著「話語平權」,海量湧入大眾眼帘的信息,早已不是幾本連環畫就能佔滿整個童年人生的信息匱乏時期。對於現在的人,亟待解決的問題不是信息不足,而是在無數信息中甄別出真正有用的。毛主席說:什麼是宣傳,只要你會說話就是宣傳。信息傳播本質就是宣傳。任何信息灌注,拋開立場前提下的宣傳功效,而去論證他的觀點對錯本身就是瞎扯淡。

人的行為都有依據可尋,人只有依據過往的經驗來獲得對未來的探索方向。歷史作為人類社會的經驗總結,通過讀它來獲取信息參照,對人而言具備無可替代的重要性——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人用以看清世界的方法其實很少無非: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礙於個人條件,無力行萬里路就只能去讀萬卷書。

群聊時間久了,私下有很多群友問我具體讀過些什麼書,覺得圈的思維模式很可取,問有沒有什麼具體的指導。這並不是圈圈藏私。因為無論是讀萬卷書還是行萬里路都是是訓練你對這個世界洞察能力的第一步。「萬卷書,萬里路」對所有人都是開放的客觀存在,不會因為你在不在意而產生絲毫改變。對「萬里路,萬卷書」的體會在每個人內心所產生的化學反應卻各不相同,即便是兩個擁有完全相同經歷的人,面對同樣的事情時,也會在具體選擇時做出不同的反應。而這種差異的展現就是思維模式的不同造成的。我給你介紹什麼書,那是基於我的思維框架下產生出的屬於我的理解和認知。我能得到這樣的結果,並不代表你能得到相同的結果。

從群友的提問中,我可以洞察到這樣的思維僅僅局促在第一層思維層面即:你通過什麼樣的訓練獲得了什麼技能。而忽視了第二層思考即:相同的訓練,在不同個體的解構模式下也會得出不同結果。所以我給群友關於讀書的建議,是先建立起自己對於知識攝取的興趣。至於之後,你會向哪個方向發展,塑造出一個什麼樣的解構信息的思維模式,那都不是圈能夠幫得上忙的問題 。

對於社會上湧現出的各類信息,先在定位出立場之後再對其內容進行具體解讀。這就像抓住了一團亂麻的線頭,再從線頭起步具體分析。

諸如:中美貿易之爭

1:核心,是兩國的營收能力出現反轉,中國營收能力逐漸超過美國;

2:背景,是中美兩國在不平等的競爭環境下,中國以美國人建立起來的WTO規則,戰勝了美國;

3:和現在這個問題相關的人和因素有哪些,中美雙方,由此出現的次一級利益鏈上的雙方相關企業,個人,從業者 ; 4:哪些是導致這個問題出現的關鍵因素,中美為什麼偏偏在這個時候以這種方式發生了對抗?過去8000萬條牛仔褲換一架波音飛機不一樣過得挺好,為什麼今天不行了;

5:哪些是次要因素,中興,華為在此次事件對抗中的權益舉措有哪些會造成哪些影響;

6:解決這些問題有哪些方法,巴拉巴拉;

7:面對這些問題,雙方的條件和缺陷是什麼;

8:中國有哪些優勢可以迅速彌補這些欠缺,導致中國有勇氣選擇在這種時期和美國撕破臉;

9:在接下來的時期內,中美雙方將通過哪些舉措,完成和達到自己的目的;

從以上羅列的條理中,任意摘出一條來具體稱述都是一篇洋洋洒洒的萬字長文,在缺乏整體結構信息的思維基礎上,你看誰都有理,讀什麼都覺得對。這就是信息面試的作用,通過這些信息的干擾或者說服,讓受眾相信某一方的觀點。

李嘉誠

世界上最浪費時間的就是給年輕人講道理,見一萬句不如讓他自己摔一跤,眼淚教你做人,後悔幫你成長,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師,人生該走的彎路其實一米都少不了。

中美貿易問題的理解,在建立起系統的信息解構框架後,咱們一層層來分析就能得出比較靠譜額答案了~!

1:在中美兩國多年的競爭結果上看,中國憑藉先天優勢所獲得的競爭力將越來越明顯。類比兩個人打籃球,1.7米的艾佛森和姚明單挑,投籃被蓋帽,中國搶到籃板反攻進球,艾佛森根本沒辦法防禦,長此以往比分只會越來越懸殊。

這個問題之下還延伸出一個公平競爭的概念:14億勤奮的人組織起來的生產體系和3.7億懶漢在同一規則下競爭本就是不對稱優勢。所以公平與否對於雙方都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這就是國家資本戰勝自由資本的明顯表現嘛。

2:中國憑藉龐大的先天體量,在極端不利的競爭環境中,用有利於對手的規則戰勝了對手。既然在之前極端不利的條件下中國都能夠勝出,今天怎麼還著急了。是什麼樣的輿論讓受眾感到擔憂了。目的是什麼 ?(中國沒有盲目,缺的只是自信)

3:在此事件中雙方與之相關的產業領域,企業個人從業者由於即將到來的利益再分配導致的各種情緒產生的言論,都試圖在證明自己是對的。(中國這麼多年,晶元技術如何,怎麼造假,如何不給力凡此種種是多麼的前途灰暗,現在投降是代價最小的時候)

4:中國具備哪些因素優勢確定我們在此時此刻敢於以這樣的方式對美國的行為採取堅決回擊?生產體系建立起來了,基礎建設完善了,人才培養機制形成了,只要去做結果就是一個可以預期的答案。至於相關行業某某企業的興衰,不管誰死了立馬替補就會出現接棒前行,有什麼懸念嗎?日本這種瘸子跑100米要用50秒,難道身強體健的人也得用50秒嗎?多少年的累積在中國人面前都是浮雲,從太空梭到航母無數次印證過了。只是每當這種國家大事件展現的時候,總有明星出軌來搶風頭罷了~!

之後的步驟就不具體分析了,大家有個數就行。

通過不同方法建立起,對於信息的解構能力,整理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邏輯鏈條,才是我們面對不同信息能夠得出正確解讀的基礎。人能力獲得都是通過不斷強化和鍛煉,思考也是一個鍛煉的過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松之蒼悠 的精彩文章:

TAG:松之蒼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