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張棗究竟是多大的詩人」 有人說論詩歌專業素養,他高于海子

「張棗究竟是多大的詩人」 有人說論詩歌專業素養,他高于海子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望著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1984年,張棗還不到22歲,他寫了首叫《鏡中》的詩,這首詩是好是壞,當時的他也不是很有把握。後來這首詩傳到大江南北,如今提到張棗,這首來自《鏡中》的詩句,便會在很多人的記憶中升起。古典意境的現代書寫,成了張棗詩歌在大眾讀者中的經典印象。不過,對於張棗的詩歌,詩歌界內部正在更深入的研究。

4月28日,由湖南省社會科學院、中國詩歌網、《南方文壇》雜誌社、湖南省詩歌學會聯合主辦的「首屆張棗詩歌學術研討會」在長沙召開。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賀培育、《詩刊》副主編李少君、《南方文壇》雜誌主編張燕玲、湖南省詩歌學會會長梁爾源,首都師範大學教授王光明、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敬文東、浙江大學教授江弱水等人文學者,相聚一起,對張棗的詩歌進行了集中的探討,張棗的父親張式德特地趕來參加會議。

此次研討會以「張棗的詩歌」為主題,著重探討了張棗詩歌的思想內涵和藝術特徵,張棗對現代漢語詩歌的貢獻,張棗詩歌翻譯與西方語言詩歌的關係,以及以張棗為例的現當代詩歌研究。與會專家從張棗詩歌的語言形式、寫作手法、思想文化背景、觀念與意義、文本解讀、藝術價值等角度,著重探討了張棗詩歌對中西詩歌傳統精髓的融合以及張棗詩歌在中國詩歌史中的地位。眾人一致認為,張棗是「一位大詩人」,其中江弱水甚至認為,百年新詩史上,前五十年,卞之琳最好,後五十年,張棗最好。在李少君看來,張棗是當代標誌性的詩人,「在中國當代詩歌由向西方學習轉向尋找自我傳統過程中,是最有代表性的。」

詩人、詩評家譚克修專門寫了一篇《張棗究竟是多大的詩人》,用幾千字探討張棗詩歌藝術的成就,他提到,「在北島,柏樺,陳東東,臧棣,敬文東,黃燦然,宋琳,鐘鳴等重要詩人或批評家眼裡,張棗享有很好的口碑。這種口碑,要比國內任何一個詩歌獎項更難以獲得。」譚克修還將張棗與海子對比,認為張棗的天才與海子高空煙花激情式的天才有所不同,張棗「情感和詞語節制,聲調低沉,在寫作數量上也極為克制。他所有的詩加起來,不過百餘首,但作品始終保持了高水準,是以少勝多的樣本詩人。如果說海子在肆意表演青春洋溢的才華,詩歌明顯帶有外向型特點,張棗則和柏樺類似,一直在盡量收斂外溢的才華,讓詩向內生長,他們的天才性表現在詩歌技藝的早熟上。

張棗二十齣頭的作品,包括《鏡中》《早晨的風暴》《燈芯絨幸福的舞蹈》等,詩行的運行全在掌握之中,體現出秦叔寶那樣的綜合武學素養。如果把張棗和海子都視為天才詩人的話,張棗表現出的詩歌專業素養,是高于海子的。而在一般讀者那裡,內向型才華是要輸給外向型才華的。」譚克修說,張棗從《鏡中》、《何人斯》一出場,就有了一個大詩人的起飛姿勢,「此後的寫作,雖然數量有限,但始終保持一個大詩人的高度上,直到詩人英年早逝,姿勢也沒有變形。可惜的是,他的英年早逝,也提前帶走了漢語更多可能的奇蹟。所以,我把張棗歸為一個處於未完成狀態的大詩人。」

張棗(1962—2010),湖南長沙人。詩人,學者和詩歌翻譯家。20世紀80年代初,少年張棗以《鏡中》、《何人斯》等詩歌作品,在川渝地區一舉成名,被稱為詩壇「巴蜀五君子」之一。他出版詩集《春秋來信》、《中國文化現代性研究》(德文),主編有《德漢雙語詞典》,《黃珂》等書。另有英語、德語詩歌和童話譯作若干。出版譯作《史蒂文斯詩文集》(與陳東飈合譯)、童話繪本、《暗夜》等。他精確而感性的詩藝,融合和發明中西詩意的妙手,一直風靡無數詩歌愛好者。2010年3月8日因肺癌逝世。雖然英年早逝,但他的詩歌在詩壇以及廣大讀者中,影響力卻強勁不減。

《鏡中》

張棗

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來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險的事固然美麗

不如看她騎馬歸來

面頰溫暖

羞慚。低下頭,回答著皇帝

一面鏡子永遠等候她

讓她坐到鏡中常坐的地方

望著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滿了南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雅西高速滎經至九襄段 受地質災害影響現實施雙向交通管制
1?2月全國房地產投資回升 西部地區供銷搶眼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