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座深藏不露的小城,不僅山水絕美,更有讓人流連忘返的美食

這座深藏不露的小城,不僅山水絕美,更有讓人流連忘返的美食

食 & 績溪

吃上三天都不厭

?正文?

我的家鄉績溪,是徽菜的發源地,各種徽州傳統美食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雖然這麼多年來,各種傳統美食都吃了不少,卻都難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後來離鄉,再吃上來自家鄉撻粿、點心,才驚覺故鄉的味道藏滿了味蕾深處。

嘗過各種餡的水餃,卻還是喜歡媽媽牌的點心。

吃過武漢的熱乾麵,卻還是想念績溪的澆頭面。

啃過的重慶的泡爪,卻還是最愛家鄉的鴨腳包。

離鄉方知鄉味濃,味蕾深處是故鄉。

前幾天偶然聽見李健的「異鄉人」,

不禁情動十分,想念不已。

謹以此文,盤點績溪美食,讓我假裝在績溪。

(? ? ?)?

裹 粽

績溪的粽子個頭很大,一般都是鹹味粽。包粽子用的是箬葉,績溪多山水,而箬竹就長在水邊。粽子包法是兩片箬葉包一隻大粽,在葉子中放入糯米、紅豆、蜜棗和火腿,用繩子捆兩道,四隻角,鼓鼓的十分飽滿。老家的柴火大鐵鍋煮的粽子,最能帶出粽葉和糯米交纏的香味。

燒 餅

小時候就聽大人說績溪的燒餅和外地的不一樣,績溪的燒餅有餡,由梅乾菜和肥膘肉製成。以前放在特製的爐中烘烤,餅胚貼在爐的內壁,歷經數小時而成。那時最喜歡剛出爐有些烤焦的燒餅,捧在手心熱氣騰騰,舔一口餅面上經烘烤而溢出的湯汁,再放入口中,油潤而不膩,回味無窮。如今的燒餅大多由烤箱烘烤,童年的燒餅記憶被烤箱吃掉了。

水餡包

每次帶大學同學回績溪,必帶她們吃水餡包。「水餡」是水與餡的融合,包內灌滿湯汁。春天的香菇豬肉包、夏天的素菜包、秋天的南瓜包冬瓜包、冬天的豆腐包。蒸熟入口,那湯、那香、那味,妙不可言。吃過很多包,最愛外婆做的水餡包,她用各種口味的水餡包,帶給了我二十年的溫暖。

撻 粿

說到水餡包必然就要想到撻粿。土生土長的績溪人幾乎都知道「撻粿一中」。拓粿應該算得上是績溪最經典的食物了吧。撻粿的餡很多,有角豆、筍子、蘿蔔絲、腌鹹菜、干香椿等等,裡面拌上切碎的肥豬肉。包裹在一張張圓圓的麵皮里,碌成圓圓扁扁的形狀。在鐵鍋上,經過溫火的烘焙,餡裡面的油汁就著菜香漬漬往外冒,香味濃郁,味道鮮美。冬天放在火通上焙一下,真是「腳踏一爐火、手捧一撻粿,除了皇帝就是我」。

炒 粉 絲

在餐館吃飯,常常看見一道叫「績溪炒粉絲」的菜,反正patata和外地人一起吃飯看到必點,可是外地餐館的績溪炒粉絲,遠遠不如自家做的的正宗。用老家自製的紅薯粉絲,以績溪特產筍乾、豆乾、五花肉為配料。先炒後燜,用配料的味道融入粉絲的味道,紅薯粉絲不斷地吸收湯料後,變成深色,卻依然晶瑩剔透。和著肉絲放入口中,軟軟的,鹹鹹的,簡直頓頓吃都不嫌膩。

績溪炒麵

績溪的炒麵雖然叫炒麵,其實是用燜的手法。它既可以當主食,又可以當菜吃。色澤嫩黃,鬆脆可口。尤其是鐵鍋最底層結的那細細密密的一層鍋,吃起來又香又脆。高中的早晨,許多同學都帶著一盒炒麵當早餐,有的男生在早自習時就忍不了炒麵的香味,拿起筷子頭埋在桌子里偷偷的吃。記得炒麵資深愛好者許咩咩,有次上學快遲到了,依然買好炒麵跑著去教室,跑太快了門口的台階被絆了一跤,直挺挺的跪在教室門口,手裡依然緊緊拽住炒麵。

澆 頭 面

patata不愛吃面,但是唯獨澆頭面卻讓我欲罷不能。澆頭面一般用的是手擀麵,聞起來就十分清香。配上竹筍肉絲豆腐乾炒的澆頭,等到細細的面和澄清的湯從一團氤氳,到與澆頭纏纏綿綿,濃香變肆意的跑邊廚房的每一個角落,清淡的日子,無端就有了節日的繁華。結婚、進新房一般都會給客人吃澆頭面,不管喜不喜歡吃面,麵條中洋溢的幸福感,應該沒有幾個人能拒絕。

燜 粉

燜粉也叫炒米粉,在外常常看見炒米粉的招牌,可是外地的炒米粉幾乎都是條狀,不是粉狀。燜粉是酒席上的常客,即使之前吃了很多菜,輪到燜粉端上來時,燜粉的香氣總會將我擊倒。不自覺的挖一勺,趁熱大口大口咽下肚,入口即化,燜粉的濃郁樸實的香氣令我舒心而滿足,簡簡單單的燜粉里,有家的味道。

點 心

點心,類似餛飩。但是點心的皮比餛飩厚,比水餃皮薄,肚子里塞滿了餡。包點心看起來很簡單,可是不知怎麼總是不能包的如外婆那般好。一個古舊的竹匾里盛滿白白胖胖的餛飩,一個青邊大瓷碗盛著豬油,香蔥。一銅勺沸水而下,廚房便溢滿清香。當年大學時候,在食堂某個窗口看見了大餛飩的身影,興奮不已。「老闆娘你是績溪的么?怎麼會做點心呀?」便脫口而出。老闆娘笑著說,「我不是績溪的我老公是績溪的,這是我婆婆教我的。」說罷看著老闆忙碌的聲影,眼中滿是甜蜜。

毛 豆 腐

知道毛豆腐是因為它是爺爺的最愛,每次來縣城必買。《舌尖上的中國:轉化的靈感》曾經對毛豆腐的製作方法做了詳盡的介紹。豆腐長著長長的毛,看起來萌萌噠,貌似個頭很大。可是放入竹板平底鍋,不一會兒就縮成小小一個。加入薑末、鹽、蔥、辣醬,油鍋煎的兩面金黃酥脆,咬下那熱烘烘、香噴噴的毛豆腐,幾縷餘味湧上嘴邊,回味無窮。

鴨 腳 包

績溪以前隸屬徽州,1988年後劃屬宣城。在飲食上也宣城地區的影響。水陽三寶之一的鴨腳包就是最好的證明。採用特殊工藝的鴨腳,每個鴨腳的中間包裹著腌制的鴨心,再用鴨腸纏繞。看起來光澤鮮亮,蒸熟後香氣四溢,咬起來十分有嚼勁,肉鮮而美,骨酥而脆。大學時,帶著基友吃鴨爪包,基友們都稱讚不已。

大 餅

大餅真正的名字是什麼我也不知道,只是習慣叫他大餅,長方形的大餅稱呼它為鞋墊。

大餅很薄很薄,餡是小肥肉丁和梅乾菜,烤的十分酥脆,有的大餅會塗上薄薄一層辣醬,而我喜歡什麼也不加。咬上一口,梅乾菜的餡混合著肉的微甜,第一口還沒吃完就急著吃第二口。無論吃了多少次,還是會一如既往的感嘆:梅乾菜和肥肉實在是最佳搭檔。

發 糕

發糕,績溪有薄薄的發糕,還有厚的發糕。厚的發糕里加上一些菜,就成了菜糕。暑假的清晨,躺在家裡睡懶覺的時候,總會聽見窗外阿姨推著小車叫賣發糕的聲音。媽媽總會在上班前買上一袋,給我當早餐。小小的一塊發糕,是甜味的,淡淡的白色,入口清甜,並隨著每一次的咀嚼,漸漸生出適度的甜。最佳搭配是一塊發糕,一塊菜糕,深入味蕾,是最不會生厭的好滋味。

一品鍋

「胡適一品鍋」又稱績溪一品鍋、團圓鍋、一品鍋,發源於績溪縣上庄。一品鍋看起來其貌不揚,在有點老土的鐵鍋里分層碼放著雞肉、鴨肉、豬肉、油豆腐、蛋餃,煮好了端上桌,熱氣騰騰,香氣撲鼻,不僅讓人胃口大開,也驅散寒意。一品鍋燒製得好,油而不膩、爛而不化,熱而不燙,冷而不卻,保持了色香味的完美結合。整道菜味道層層遞進,腴滑爽脆、香嫩適口。

績溪嶺北燜蛋

績溪嶺北燜蛋這道菜,來自於績溪民間的婚宴,所以算得上是績溪徽菜系當中的一道經典名菜,且與績溪徽州婚嫁民俗相結合,更顯出此菜別有內涵。

績溪嶺北燜蛋是用幾個雞蛋,放在碗里絞碎後再加上燕筍丁、豆腐乾丁、肉丁,然後倒入 油鍋中,烤成兩面焦黃,烤熟後再切成對角菱形待用,炒鍋旺火,燒油熗鍋,再將再將菱形蛋塊投入鍋內,隨之放入大半碗湯水,蓋上鍋蓋,以文火燜燒七八分鐘即成。起鍋裝盤的燜蛋,一定得留有湯汁。湯汁滲透餡內,吃起來既醇香又鬆軟。

績溪臭鱖魚

績溪的臭鱖魚是中國徽菜的一個代表,人們常說,吃徽菜不能不吃臭鱖魚。魚先腌後燒,肉似臭實香,嫩而鮮美,具有特殊的發酵香味。臭鱖魚魚肉瓣瓣潔白如玉並具獨到的發酵香味,口感脆、嫩、鮮香且營養豐富,再以各種績溪山珍為底料製成火鍋後,更是錦上添花,保君芳香繞齒頰,風味留心頭。

績溪清明粿

績溪三月最誘人的美食就非艾草粿,也叫清明粿,原料主要是艾草和糯米粉)莫屬了!那是跳躍在舌尖上揮之不去的清明粿香,是大自然的美妙饋贈。

清明,採集艾草,摘除葉柄,入開水鍋氽熟,漂洗數遍,去除野腥味,反覆剁成菜泥,泡軟的糯米磨成米漿,與菜泥一塊倒進熱鍋里悶至凝固,加入鹽、蘇打等調料,可做成無餡的餅,也可正當時的嫩筍、五花肉當粿餡,或者自家製作的豆沙餡,放入蒸籠蒸,出籠即可食用,那升騰的熱氣中,米粉和艾草混合產生的獨特香味瀰漫整間屋子。這就是徽州春天的味道,也是鄉愁的味道。

空有一顆四海為家的心,卻改變不了那顆績溪胃。績溪美食,維繫著在外遊子對故土的眷戀。

在家鄉的時候,外婆和媽媽總有幾樣拿手徽菜讓你回味至今。那時候的她們,總愛喚你剝蒜撿蔥,幫手打雜。那時候的你,總是充滿期待的等待美味,食材進行著親密的互動。當菜肴端上飯桌時,美味中有你的勞作,掌勺的又是你最親的人。

愛與美食的綜合體,怎能不美味,又怎能不時時懷念。

味蕾深處是故鄉。

信息來源:徽夢績溪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評論功能現已開啟,我們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讚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城旅遊 的精彩文章:

噓 我找到了藏在青龍民宿里的絕佳體驗!
宣城這些讓人慾罷不能的春日美食,你都嘗過了嗎?

TAG:宣城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