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越火越「招黑」,比來比去比成愁

越火越「招黑」,比來比去比成愁

外離相即禪 · 內不亂即定

歡迎關注江西黃龍禪寺

佛說眾生因生生世世的習氣熏染,形成了五毒惡習,即:貪、嗔、痴、慢、疑。

謙遜是藏於土中甜美的根,

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而萌芽滋長。

即:慢、過慢、慢過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合共七種慢結。修習正智慧,去除七慢結,乃學佛中最難突破的瓶頸之一。願大家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善法凈化自心、完善自我、降服慢心、改變命運。

小故事

八國聯軍侵華時,有一個俄國力士,自以為力氣大,常常擺出不可一世的架勢侵凌中國人,到處找人比劃,自稱「打遍中國無敵手」。

一天,一位中國秀才對這位俄國力士說:「今天咱倆比一比,就比我做的一個動作,如果你也做到了,算你本領大,我輸給你一百兩銀子。如果你輸了,就不能再擺臭架子欺負中國人,還要給我一百兩銀子。」

俄國力士心想自己力氣大,又練過格鬥,比什麼動作還比不過一個瘦小的讀書人嗎?於是滿口應承。

中國秀才說:「今天咱倆不比別的,只比『坐』這個動作,只要你能坐在我坐過的地方,你就贏了。」

接著,中國秀才叫俄國力士看好,自己就選了一個地方坐了上去。力士一看,目瞪口呆,只好認輸。

中國秀才到底坐在哪了呢?(答案見文末)

人,應該自重,但如果你和這位俄國力士一樣,過分自重,總覺得自己比誰都強,那麼在別人的眼裡,你就是自負自傲,而自負自傲的人,常會遭到他人的白眼和挑戰,最後敗在自己所誇的海口之下。

自負害己,那種自我感覺良好,到處找人比試,到處跟人吹噓的人,最後往往都被「打臉」,套用一句網路流行詞形容,叫「招黑」。

一個人厲不厲害、重不重要,是由別人來評價和肯定的。爭強好勝、自以為是,凡事都想跟人比一比,總覺得我比他好、我比他行、我比他能幹。把自己估計得比別人高,這就是七慢結中的「過慢」。

在生活中,不乏心懷「過慢」之人。這種人,無論是工作能力,還是社會經驗,他總覺得自己什麼都比別人強。這種人很少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總認為自己是對的,他們喜歡在別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時,用一些並不成熟的觀點來反駁,導致彼此抬杠,最後不歡而散。

「過慢」之人,因急於賣弄自己,所以在學習時,也只是學了點皮毛,還沒有看清楚問題的實質和內涵,他就自滿了,就開始急於人前人後炫耀、賣弄了。

謙遜是藏於土中甜美的根,

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而萌芽滋長。

19世紀法國的名畫家貝羅尼,有一次到瑞士度假。雖是度假,但他每天仍背著畫架寫生。一天,他在日內瓦湖邊用心作畫,旁邊來了三位英國女遊客,看了他的畫,便在一旁指手畫腳地批評起來,一個說這兒不好,一個說那兒不對。貝羅尼全部按她們說的一一修改,末了,還跟她們說了聲「謝謝」。

第二天,貝羅尼坐火車,恰巧在車站看到昨天那三位婦女,正交頭接耳在討論。過了一會兒,那三個英國婦女朝他走過來,問他:「先生,我們聽說大畫家貝羅尼正在這兒度假,所以特地來拜訪他。請問你知道他現在在什麼地方嗎?」

貝羅尼朝她們微微彎腰,說:「不敢當,我就是貝羅尼。」三位英國婦女大吃一驚,想起昨天的不禮貌,一個個紅著臉跑掉了。

對治「過慢」之心,就是要像貝羅尼這般,無論是被他人批評、詆毀或是無視,都應保持謙遜、低調,只求自我完善,修身養性;如果喜歡逞能,迷戀自己,就容易陷入他人的崇拜、憧憬、讚美之中而無法自拔。一個人在受到責備而不是受到讚揚之後仍能保持謙虛、低調,不斷超越自我,那才是真正的謙虛。

去除「過慢」,能讓我們避開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讓我們不把時間浪費在毫無價值的地方,而是集中精力經營好自己的事業,完美自己的人生。

比來比去比成愁,何苦?

答案

中國秀才坐在了俄國力士的腿上。

最後,贈大家一首唐伯虎生活落魄時的除夕打油詩:

柴米油鹽醬醋茶,

般般都在別人家。

歲暮清閑無一事,

竹量寺里看梅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龍禪寺 的精彩文章:

這位高僧,在外國人眼裡竟然是比李白還牛的詩人!
修道,就是要「倒過來」

TAG:黃龍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