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一仗振國威,卻被李鴻章當做求和砝碼,死前一語道破清朝結局

此人一仗振國威,卻被李鴻章當做求和砝碼,死前一語道破清朝結局

晚清時期,腐朽落後的清政府經常遭受西方列強的痛扁,但挨打多了偶爾也能打一下別人,清廷也有大勝仗的時候,比如鎮南關大捷就是一場重振國威的大勝仗,可惜馮子材拼了老命換來的生命,最終還是被習慣投降求和的清政府,拿去當做向法國人求和的砝碼,可憐馮老將軍的一腔報國熱情,卻被清政府視若無物,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馮老將軍也無可奈何。

馮子材生於1818年,農家出身的他從小就嘗盡了民間疾苦,更不幸的是馮子材十歲那年父母雙雙撒手人寰,留下孤苦伶仃的馮子材獨自討生活,十歲的小孩本應躲在父母的身後過著天真爛漫的童年,可命運偏偏將馮子材拋入社會這個大熔爐。不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大概這就是上蒼對馮子材的考驗吧,馮子材很早就混社會,練就了一身本事,早年給別人當鏢師,結果走鏢時碰上劫匪,財物被劫了卻保住了一條命,在鏢局裡混不下去了馮子材索性從了軍。

從軍後的馮子材恰好又碰上太平天國起義,對於一般人來說這就是天大的不幸,但對馮子材來說這是上天給機會啊,馮子材在平亂期間軍功赫赫,其地位也跟著扶搖直上,最後升至廣西提督,作為清政府的封疆大吏,馮子材光輝的一生才剛剛開始。馮子材為人耿直,從軍時就屬下嚴格要求,後來主政廣西一省依舊眼睛裡容不得沙子,剛上任就以貪污腐敗為由罷了一個知府。這事得罪了廣西巡撫劉長佑,劉長佑在京城根基深厚,他聯合京城裡的同僚們彈劾馮子材,馮子材一怒之下便辭官回鄉了。

直到1884年的冬天,馮子材終於等來了自己的歷史使命,當清軍被法國人的炮火轟的抱頭鼠竄時,當清政府點將還擊卻無人敢應戰時,67歲的馮子材帶著剛剛招募過來的5000新兵蛋子星夜兼程趕往鎮南關。馮子材一行人馬剛站穩腳跟,老將軍立馬劍指龍淵,端掉了法軍兩個炮台,此時兵臨龍州城下的法軍見龍淵失陷,立馬撤兵回援。馮子材則在鎮南關等著法軍前來送死。馮子材兵分三路迎敵,正面軍吸引敵人進入包圍圈,左右兩翼包抄法軍,法軍在清軍的內外夾攻下倉皇敗退,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軍在這位67歲的老將軍面前,簡直不堪一擊。

然而,悲哀的是,鎮南關的勝利並沒有給國家帶來實質性的利益,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清政府官員,只是想拿勝利當做向法國人求和的砝碼,而《中法天津條約》正是鎮南關的勝利換來的,而這場來之不易的勝仗換來的卻是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馮子材雖然力挫法軍,振我國威,但李鴻章等人讓其一番辛苦付諸東流,1903年,馮子材因病離世,彌留之際仍不忘在遺書中留下「勤政以吏治為根本,變法視民意為從違」這樣的警世良言,而此話正好戳正了清政府的結局:民心背向的清政府,最終在由人民推動的辛亥革命浪潮中覆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勸化 的精彩文章:

此將若肯出山,甲午海戰定能轉敗為勝,三大原因讓他坐視山河浩劫
乾隆之所以生前不對和珅下手,是因為他對和珅有不可明說的情愫

TAG:勸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