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探訪沉睡山中的百年古茶園

探訪沉睡山中的百年古茶園

探訪沉睡山中的百年古茶園

初春,幾天的南風,吹綠了老家的萬畝茶園,高山上的植被也悄悄地換上了新綠,竹筍抓住時機從土裡探出頭來,映山紅含苞待放,杜鵑花白的像雪。乘著晴和暖日,我請父親帶我去探訪銅鐘嶺那片古茶園,我看妻子在家閑著,便也拉她一起與我們同行。

路上,我們遇到堂叔在挖筍,他說今年春天來得比往年要早,筍到處都是。我放眼四周,在向陽處,有的筍已經快長出了竹葉。父親說今年雨水比往年少,溫度比往年高,所以植物長的快,不像往年,想挖點春筍要翻山越嶺到處跑,現在在路邊一會就能挖一麻袋。竹筍它的生長是不分場地的,有的長在山坡、有的長在路上、還有的長在墳頭上,清明節掃墓時,我在叔叔的墳墓上曾經伐倒一顆碗口那麼粗壯的筍,當時筍尖上還沾著濕濕的泥土,遠看,像一個偽裝的野戰軍人,正在做警戒站崗。

父親說爬到銅鐘嶺最高峰大約要四十分鐘,他步伐很快,一直領先我跟妻子,這爬山的本領,是他前些年在家養牛時鍛練出來的,他說那時到銅鐘嶺尋牛有時一天要跑三趟,說話間,我們來到了一片剛開發的茶園,被機械翻轉的山脊到處坑坑窪窪,好像剛經歷過一場殘酷的戰爭,小茶苗大部分已經枯死,我估計這茶園從去年底栽種下去後就沒人管,萎黃的茶苗與四周的青蔥植被形成強大的反差。父親帶我們穿過茶園,想尋找一條捷徑上山,走到茶園的最高處,前面已經沒有路可走了,父親四周探尋,原來上山的小路在近年裡已經被苦竹和雜草長滿了,他揮舞著柴刀,清出一條簡易的上山通道,我跟妻子手腳並用,跟在他的後面,父親佝僂著身子,在叢生的荊棘中閑得更加瘦弱。他說十年前在山上放牛,一次大霧瀰漫,天也漸漸黑下來,眼前分不清哪裡是路哪裡是霧,好像一葉孤舟飄在大海中,迷路了,他只好爬到一棵大樹上去辯東南西北。他的刀鋒利而且有力,路上的荊棘在他的刀下一顆顆被伐倒,翻過荊棘叢生、崎嶇泥濘的山坡,我們來到了一條寬敞平整的馬道上。

雖然也是爬坡,但一路上視野開闊起來了,一條羊腸小道彎彎曲曲向山頂深處,路兩邊的原始森林一直延伸到了遠方的天際線,一段被繁茂植被簇擁的路向一條時光隧道,路邊的映山紅開的正艷,遠看像一團團的紅火。一簇有落紅的映山紅吸引了我,那蒼枝屈虯上的點點紅花,加上一地的落瓣,那不就是畫家筆下的一幅意境深遠的水墨畫嗎!越爬越高,風景讓人覺得震撼,站在最高處環顧四周,村莊散落在山腳下,像點點星光。山一排一排的向遠方鋪開,像海浪一樣層層疊疊,微風吹過,山上的植物隨風擺動,像泛起的層層浪花,不由地從心底發出山高人為峰,一覽眾山小的感慨來。

銅鐘嶺,海拔1004.8米。古時,山上蒼翠柏,濃蔭蔽日,流泉飛瀑,景甲一方。據當地陽山《蕭氏家譜》中《陽山記》載:銅鐘嶺「高插雲漢,其上章丘,舊有波若寺。五代時,宏通長老掛錫於此,楚王馬殷以銅鐘賜名。」宋天聖初,仁宗妹清虛靈照大師(升國公主)棲真於此,後移往塔山能仁寺,鍾隨飛去,寺亦旋塌,今礎開宛在。寺後有池塘,圓正清潔。山石借白,唯此獨青,公主常以金盆於此取水浴面故曰『金盆打水』。

今嶺上古迹不存,但政府在此建起林場、茶場,加上千畝野生的映山紅,亦別有情趣。林場松杉樹數千畝,青蔥翠綠,生機盎然。茶園有茶樹數百畝,整齊有序,成梯田分塊,堪比元陽梯田。這裡是塔山山嵐茶的原產地,山高多霧成就了茶葉的極佳口感,茶身青綠,茶麵纖細的銀毛,層層閃爍,相較於其它綠茶,湯色更加透亮鮮麗,口感清香滋味、甘醇甜潤,入喉之際甘潤香醇,口齒生津。映山紅逶迤在山脊,與茶園渾然連成一片,紅綠交錯,如詩如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篇美文 的精彩文章:

秋是什麼?
踏遍紅塵,你依舊是我不舍的情緣

TAG:美篇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