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蘇27系列機身那麼薄,結構強度夠嗎?目前改進的型號更好!

蘇27系列機身那麼薄,結構強度夠嗎?目前改進的型號更好!

資料圖

對於蘇-27這種大體型的戰鬥機而言,機身談不上薄,要知道蘇-27那個看似不是很厚實的機翼里可以裝下多達10噸的燃油,這在當年其他國家都是沒有的。為了減重蘇-27使用了高達近30%的鈦合金製造飛機的機身結構,由於鈦合金輕巧堅固耐腐蝕,所以十分適宜作為飛機結構材料。

資料圖

當時的毛熊缺乏製造大型鈦合金部件的技術,其實當年世界各國都沒這個技術,美帝也差不多。所以只能立足當時的現有條件把需要的大型結構零件分成幾個部分製作,最後拼在一起。此時蘇-27結構強度不足是天生的,但是這僅僅是相對的,由於厚實的機翼和粗大的機身設計,使得蘇-27可以輕鬆面對9G的過載,並且還保有一定的餘量,所以所謂蘇-27結構強度不夠是一個偽命題。後期隨著製造工藝的提升,毛熊和我國軍開始針對機身鈦合金金屬加工尋找各種解決的辦法,當然毛熊的做法相對來說更加冒風險,過分依賴試飛員的飛行數據,風險很大。

資料圖

而後期我國的改進則是建立在科學模型的基礎之上的,雖然我們可能走得彎路更多,源於我們隊蘇-27機身機構設計理解不夠深入,但是隨著殲-16的亮相和大量裝備,我們有理由相信,在設計研發製造方面,我們有了自己獨創的一條路,並且走成功了。

回到問題中,每一款戰機的設計都要立足於當時的科技環境。顯然對於當時的毛熊而言,蘇-27結構上的弱點完全是可以接受的,並且對於鈦合金製造今後技術改進發展的預期也是完全正確的,所以無論是毛熊的蘇-35還是我們的殲-16都表現出異常強大的作戰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諸葛小徹 的精彩文章:

被逼無奈!中國為何必須國產這一武器,俄羅斯:有錢也不賣給中國
重磅消息!俄羅斯開建10萬噸航母,張召忠卻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TAG:諸葛小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