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證非虛構故事影視化價值,「真實故事計劃」售出百萬級非虛構作品影視版權
36氪獲悉,真實故事計劃已與五星傳奇傳媒簽約了中國第二個百萬級別的非虛構IP影視版權——黃裔的《中國版飛越瘋人院:密謀十七年的逃亡》,或由一線明星吳秀波主演。
在杜強的《太平洋大逃殺》賣出百萬級影視版權費之前,非虛構故事作品還被視為「特稿」,是新聞報道的另一種延伸,似乎和商業化沒有什麼關係。
真實故事的創始人雷磊曾表示,生活中許多動人細節是無法靠想像產生的,而真實發生過的非虛構故事往往更容易帶來震撼和情感共鳴。同時,基於事實產生的非虛構文學更容易被電影化,這類作品善於用人的語言與行動來表現,心理活動描寫較少,意味著改編的難度和成本都會降低。
這樣看來,非虛構文學確實是影視化選材的好來源。但內容市場勢必要由作品來支撐,因而雷磊在2016年開啟了真實故事計劃,希望用一套標準化流程生產非虛構類作品,並輸送給下游產業鏈。
目前,真實故事擁有微信粉絲120萬,全網粉絲300萬,共推出300多個故事,其中20-30部作品已出版或進入影視化環節。
真實故事採用了用戶投稿的UGC(用戶生產內容)模式選取故事,由自己的編輯團隊對作品進行指導和加工,日均投稿量過千,峰值超過5000,每天至少在微信公眾號上推送一個故事,並簽約優秀作品進行出版或影視化,實現商業變現,營收由平台和作者五五分成。
但依賴UGC模式篩選故事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不穩定性和非專業性。這是因為雖然讀者有千字五百元的稿酬激勵和自我表達的需求,但他們仍有自己的本職工作,且大部分人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往往60-70封投稿才會出1篇好的作品。
而雷磊對此並不擔心,他表示真實生活是取之不盡的素材,他們達到推送水平的存稿能連續推送3個月,而真實故事仍然每天收到新的投稿,他們需要做的是如何篩選出好作品:往往是有明確的故事核,同時線條清晰、語言簡潔的故事。
真實故事剛剛舉辦的非虛構寫作大賽就是「讀者投稿大眾評審+專業評審出版或影視化」的篩選路徑,挑選好作品和發掘有潛力的作家。3月15日時大賽結束,而截至發稿,6部獲獎作品已有2部簽約影視化版權,1部已進入影視化洽談環節。其中《中國版飛越瘋人院:密謀十七年的逃亡》正是本次大賽的二等獎。
為什麼真實故事能夠吸引讀者不斷地投稿?舉例來說,同樣做非虛構故事內容的網易人間、騰訊穀雨和界面正午,走的都是門戶或平台「包養」的路子,核心訴求是品牌。而真實故事則是親民路線,他們提供的編輯服務其實一種非虛構化寫作的示範,同時鼓勵讀者們以現代化的視角去打量自己的生活,這對用戶來說本身就是一種體驗。而經過一年多的用戶培育,在平台上沉澱下的作品以及核心用戶也成為了真實故事計劃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同時,真實故事與宸銘影業、劇魔影業和中信出版社等下游機構均保有深度的合作關係。未來,真實故事計劃還有意嘗試知識付費,推出非虛構寫作培訓課,服務於非虛構文學愛好者,但培訓課的核心仍然在於非虛構寫作的示範,盈利模式依然集中在簽約作品版權和出售影視化版權。
據悉,《太平洋大逃殺》雖然2年前就賣出百萬級影視版權費,但電影至今尚未上映,非虛構文學影視化市場依然缺少爆款IP。而真實故事售出了第二個百萬級的非虛構作品,團隊希望它能夠成為所謂的爆款IP,驗證非虛構內容的商業價值,但最後的結果還有待觀察。


※頭條號完成升級:打通「頭條系」六大產品平台的一鍵分發
※愛奇藝、Spotify、B站擬上市;ofo獲阿里近18億「救命錢」;四家區塊鏈媒體共獲超億級融資
TAG:36氪 |